斑駁的牆面烙上了歲月的痕跡
這樣的梳子現在很少見了
來的都是常客
張振國在給顧客修面
成雲飛在給顧客洗頭
合影(左起)方志龍、成雲飛、姚文玉、謝國利、張振國、傅國光
走進江北區莊橋大街上的「莊橋雲飛理髮店」,仿佛讓人有一種穿越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感覺。店門透明的隔簾,店裡斑駁的牆壁,青綠色的長條椅,鑄鐵的理髮椅,發黃的洗髮臺……無不散發著舊時光的味道。
雲飛理髮店面積約100多平方米,八把老式鐵製理髮椅擺放在店的兩側,椅子表層的黑皮早已裂開,海綿的柔軟暴露無遺。工作檯上,鉛皮盒子裡擺放著推子、梳子、刮臉刀等理髮工具。後面一間是洗頭室,三個發黃的搪瓷洗臉盆緊靠著牆壁,前面放著一把木凳供顧客使用。
雲飛理髮店是1976年開張的,原來叫莊橋供銷社代營理髮店。開業之初,有十一位師傅在這裡工作,他們的理髮手藝都是在原寧波前進理髮店、青春理髮店學來的。現在,師傅們仍保留著老派的理髮方法。歲月如梭,店裡已有五位師傅相繼退休,現在成雲飛、姚文玉、謝國利、張振國、方志龍、傅國光六位平均年齡60歲左右的師傅,還在老店堅守。
莊橋大街29號的店鋪是他們共同租下的,經過了一番簡單的裝修,他們共同分擔租金、水電費等日常開支。
來這裡理髮的顧客大多是本地中老年人,有不少是回頭客,有的顧客在這裡理髮已有三十多年了。店裡的師傅都有自己固定的顧客群,顧客也有自己認準的師傅,碰上自己認準的師傅在忙,即使別的師傅空著,他們也願意在一旁聊天等待。
每天來理髮的顧客數量基本保持穩定,雙休日比平時人會多些。早上店門還沒開就有人排隊,忙起來時,他們一天要服務20位顧客。
雲飛理髮店的師傅個個都有一項絕活,那就是給男顧客修面。老師傅先將熱毛巾焐在顧客鬍鬚上,幾分鐘後取下,把剃刀在刮刀布上刮幾下,然後從額頭、眼皮、鼻梁、唇上、下巴、耳廓緩緩地遊移,臉上的鬍鬚、汗毛就被颳得乾乾淨淨了。刮好後,師傅會遞上一把熱毛巾給顧客擦臉,並拿出雪花膏潤膚。最後臉部、肩膀做個按摩,整個修面過程就算結束。
雲飛理髮店一直以平民的價格和實在的手藝吸引著新老顧客。剛成立時,小孩理一次髮只收1角3分,成年男性每次2角5分,女性略微貴一點。現在價格保持在15-20元一次。
成雲飛師傅說:「理髮店能堅持到現在非常不容易,我們六個人一起工作都40多年了,這都是緣分。現在年紀都大了,每天來店裡也不全是為了掙錢,更多的是對老店的情感。有客人時,各忙各的,空閒時就講講大道。如果我們不是合在一起理髮,店門早就關掉了。」
40多年來,雲飛理髮店不知接待過多少顧客,老師傅們用各自的頂上功夫給顧客帶來了清新的形象。老式的店鋪與現代的髮廊相比顯然不合時宜,但這裡充滿著濃濃的人情味,那些看似過時的場景,師傅們的老派手藝,令許多人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