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8月7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日本觀光廳近日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訪日外國遊客數量報告顯示,訪日外國遊客數量同比增加15.6%,達到了1589.9萬人,創造歷史最高紀錄。若下半年維持該態勢,全年訪日外國遊客數量將突破3000萬人。至於日本政府提出的2020年「吸客」4千萬的目標,似乎已是囊中之物。
4千萬不僅是單純的數字上的突破,更是日本旅遊市場迎來巨大轉變的時刻。從最初的商品爆買到後來的「爆體驗」,發展到現在的「醫療觀光」,日本的市場規模正在因為外國遊客的到來而迅速擴大。以最熱門的「醫療觀光」為例,日本政策投資銀行的研究表明,2020年時,預計將有高達43萬外國遊客將流入日本「醫療觀光」市場,進行赴日體檢、治療以及美容,市場規模將擴大到5500億日元,經濟波及效果將達到2800億日元。
日本經濟產業省將醫療旅遊作為成長市場給與重大關注,在與觀光廳攜手進行調查時卻發現,「醫療觀光」市場雖然有著巨大潛力和前景,同時也存在著有史以來最為棘手的問題:「醫療翻譯荒」。日本厚生勞動省2015年(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訪日外國人數量卻以每年約20%速度瘋狂增長,擁有醫療翻譯的日本醫療設施不到總數的13%。可以說,醫療觀光市場的主要矛盾是不斷擴大的市場規模以及專業醫療翻譯人才短缺之間的矛盾。
這個矛盾橫亙在日本政府眼前亟待解決。從翻譯語言種類需求來看,由於中國遊客是赴日旅遊最大的群體,中文翻譯最為緊缺,其次則是英語。公認的是,由於在日華人群體中有相當數量的人具備優秀雙語能力的基礎,最現實的辦法是對他們加以培訓成為醫療翻譯,從而填補人才缺口。
在「醫療觀光」需求不斷擴大的同時,這個矛盾是否在一步一步走向解決呢?記者就此採訪了日中醫療交流促進協會(JCMEA)理事長的徐磊。徐磊表示:「儘管有這樣強烈的需求,但日本政府和相關醫療機構並沒有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來解決矛盾,醫療翻譯質量仍舊堪憂。醫療美容翻譯人員的水平非常重要,例如在一場精密臉部整容手術中,微小的翻譯錯誤,都會造成無法挽救醫療事故,責任重大。並且,除了以醫療、體檢、美容為目的的外國遊客,普通來日本旅行的中國遊客也可能會遇到突發疾病和事故,如果沒有足夠的醫療翻譯,甚至會耽誤病情,危及生命安全。」
在另一份日本經濟產業省的報告中顯示,日本有相當多的優質醫療機關對接待外國人客人持消極態度,其主要原因便是會用外語溝通的工作人員無法確保的問題。由於日本政策制定的緩慢,專門的醫療翻譯還未成為日本的國家資格,行業內各項標準也處於魚龍混雜的狀態。而日中醫療交流促進協會(JCMEA)在長期與日本的醫療、美容機構的合作過程中,總結出寶貴的針對中國客人的醫療美容翻譯經驗。並與這些醫療機構展開合作,開辦了醫療翻譯士和美容翻譯士的培訓講座,邀請活躍於日本一線的中日醫生授課,為各大醫療機構解決燃眉之急。
並且該協會還與已接待數千名患者的兄弟公司日本醫通佳日株式會社(ETEM)緊密合作,建立良好的產業鏈模式,直接將優秀的醫療·美容翻譯人才輸送到翻譯現場。既解決了赴日醫療美容遊客的翻譯需求,又解決了接待外國患者的醫療機構最頭痛的問題,還能為廣大在日華人提供高薪工作崗位,可謂一舉三得。
2020年4千萬遊客到來之際,也是考驗考驗日本「醫療觀光」軟實力和硬實力的時刻。(蔣豐)
【責任編輯:李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