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區,是中國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新界的南部,與九龍相距約5公裡,面積約6,070公頃。根據2004年香港政府的估計,荃灣區的人口約有290,000人。包括部分荃灣區的荃灣新市鎮是香港第二個新市鎮(舊稱衛星城市),於1950年代末開始發展。時至今日,隨著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迪士尼樂園等其他基建的啟用,令荃灣區已經成為現時香港發展潛力很高的地區。
荃灣區旅遊景點特別多,大致分為以下旅遊景點:三棟屋博物館,賽馬會德華公園,荃灣公園,城門谷公園,城門水塘,大帽山郊野公園,曹公潭戶外康樂中心,圓玄學院,竹林禪院,芙蓉山,西方寺,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展覽中心 (位於汀九),香港迪士尼度假區 (位於大嶼山竹篙灣、屬荃灣區),馬灣主題公園,香港雪樂園。
三棟屋博物館
荃灣大約有100萬名的居民,但直到1977年為止,它仍是個僅僅擁有數千人口的寂靜村莊。回溯到17世紀,這地區因常受到沿海盜匪的攻擊,居民為了抵禦外侮,遂築了一座由城牆包圍約村鎮聚落。而且每一村都只住著單一的氏族,當初三棟屋所住的是陳姓客家氏族。這些客家族群源於中國北方,在12、13世紀時移居至中國南方,但由於土地糾紛迫使他們往更南的地方遷徙,最後到達香港、臺灣和新加坡。這個村落人約建於公元1786年。
三棟屋博物館佔地2000平方公裡,地處已有200年歷史的圍村內。三棟屋博物館其實是座由圍牆固防起來的客族村落,它是由個相連的大廳所組成,而這三個大廳則是此村落的生活核心。之所以稱為三棟屋,是因為這座三房屋分別出三支大主梁所支撐。供奉祖先的大廳坐落在房子的最前端,裝潢得十分華麗,廳中的裝飾布置已經過修復,且色澤鮮豔恰如原貌。另兩座廳堂則較為自然質樸,適合作為淳樸居民日常生活作息的中心。
館內陳列了當時的農具與家具,還有廚具和一些日常家庭用品,以供遊客參觀。屋外尚有一魚池、打穀場和出來守衛整個村落的門房。它真實地反映出中國南方的舊農村生活。
香港迪士尼樂園
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大嶼山,佔地126公頃,在2005年9月12日正式開幕,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華特迪士尼公司聯合經營的香港國際主題樂園有限公司建設及營運,是全球第5座、亞洲第2座,中國第1座迪士尼樂園。
樂園分為7個主題園區,分別為:美國小鎮大街、探險世界、幻想世界、明日世界、玩具總動員大本營、灰熊山谷及迷離莊園,其中灰熊山谷和迷離莊園為全球獨有。園區內設有主題遊樂設施、娛樂表演、互動體驗、餐飲服務、商品店鋪及小食亭。此外,樂園每天晚上會呈獻巡遊表演節目及煙花匯演。
香港迪士尼樂園設有一些獨一無二的特色景點、兩家迪士尼主題酒店, 以及多彩多姿的購物、飲食和娛樂設施。樂園大致上包括七個主題區(美國加州8個,佛羅裡達、東京和上海各7個,巴黎5個),與其它迪士尼樂園相近,包括:「美國小鎮大街」、「反鬥奇兵大本營」、「探險世界」、「幻想世界」和「明日世界」、「灰熊山谷」、「迷離莊園」。除了家喻戶曉的迪士尼經典故事及遊樂設施外,香港迪士尼樂園還配合香港的文化特色,構思一些專為香港而設的遊樂設施、娛樂表演及巡遊。在樂園內還可尋得迪士尼的卡通人物米奇老鼠、小熊維尼、花木蘭、灰姑娘、睡美人公主等。
賽馬會德華公園
位於海壩村舊址,是一條雜姓客家村落,在清朝解除遷界令後由中國內地遷移到此定居。
公園內由海壩村原址古老村屋改建而成的德華展覽廳及環境資源中心,分別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環境保護署管理。由一所建於1904年的客家舊民宅改建而成,樓高兩層,以夯土、青磚、青瓦和杉木建造而成,面積約佔400平方米,1986年由古物古蹟委員會宣布為香港法定古蹟。位於樓下的展覽廳在關閉以前展示新界傳統私塾教育演變至鄉村學校的歷程資料;環境資源中心於1997年開辦,由政府與私人團體(最初為長春社,自2000年開始為綠色力量)合辦,改建經費由「吳氏會德豐環保基金」和「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分擔,內有圖書館、電腦室、視聽室、展覽區及及一個仿建的客家廚房等。
公園內尚有一座義璋陳公祠,建於光緒二年(1876年),為紀念陳氏廿七世祖陳義璋而建,陳氏祖籍廣東寶安縣沙井後亭村,於乾隆年間率領族人移居荃灣。祠堂曾於宣統元年(1909年)重修,近期則於2005年進行大規模復修工程。
園內有兩個主題花園,分別是「茶花園」及「草藥園」,另設有錦鯉魚池、小拱橋、溪流水、九曲橋、蓮花池、涼亭及公共廁所等。
本期小編就帶大家到這裡,有什麼問題可以關注並留言告訴小編哦。
今年疫情還未完全過去,出行還是記得帶好口罩,少聚集人多的地方,市內遊也是不錯的。
以上圖文多為網點整合資料,若與現實不符,還請告知更改,後面將會視頻vlog詳解。
對於愛旅遊的朋友們,旅遊攻略就找小編,小編帶你上高速,跟著小編不迷路,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