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這是高中語文課本學到的余光中寫的一首散文詩的最後一句。
對臺灣的印象,應該是從童年時代的民謠《外婆的澎湖灣》開始,再到小學課文《日月潭》,然後就是臺灣偶像劇泛濫的時代,至今看臺版《流星花園》還是會被道明寺迷到不行。
大學的時候,兩岸關係終於有了歷史性突破,允許大陸居民訪臺。現在我都成老媽子了,終於找到機會邁出了訪臺的步伐。
(結果7月底又出臺政策,暫停大陸居民到臺灣自由行,心裡暗自慶幸,幸好兩個多月前到臺灣玩了幾天。不過我也相信,不久後會再次放開自由行的。)
其實今年本來也沒打算去臺灣,但是今年五一假期從一天改為四天,又按耐不住想出去遊玩的心。
四天的假期令機票價格一下子飆升好多。從海口直飛臺北來回機票價格飆升到4000多元將近5000元一個人,於是我就重新規劃了一下線路,從海口飛澳門,住一晚,賭一把,然後再從澳門飛臺灣。
臺灣是中國第一大島,整個環島遊最少也要8天7夜,但是我並沒有那麼多假期。在網上看了很多攻略,最後決定這次短暫的假期就先去最想去的臺北和墾丁,下次有機會再來玩花蓮、高雄、南投這些地方了。
因為假期短,為了節省路途時間,從機場接機開始,一路都是包車,是在萬能的淘寶上訂的車。
臺灣人真的很守時很健談很熱情很友善。每個司機都會給我們介紹臺灣的風土人情,不論是在大的店面還是路邊小攤,不論是員工還是小老闆,總是笑臉相迎,男女老少都有濃濃的臺灣腔,嗲得不行,好可愛。弄得我在和他們交流時也情不自禁一直用「哦」、「耶」這些嗲嗲的語氣詞。
下面就開始介紹此次短暫的臺灣之行所去的景點咯。
野柳地質公園是因地形受風化作用,而成為北海岸著名地質及奇石風景名勝地。野柳地質公園東臨太平洋,北臨東海,也是臺灣的最北端。
整個園區很大,門票80臺幣一人,五一遊客也很多,所以拍照不好拍,要是平時人少,很容易出片。
來到野柳地質公園,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神奇。園內最受遊客歡迎的是被風化成「女王頭」的巖石,要和「女王頭」合照要排隊半小時左右。
正濱漁港的彩虹屋位於基隆,是近期的熱門拍照景點。
這是政府為推動彩色計劃,打造和平島正濱懷舊碼頭彩色塗布成為區域新風貌,特別規劃彩繪的連拍成棟的建築物。因每棟樓顏色不同,所以被成為「彩虹屋」,又因鄰水而建,碼頭停泊許多漁船,酷似國外,被成為「臺灣版的威尼斯」。
其實這個景點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但是就是很出片,隨便拍兩張都很有在國外的feel。臺北包車遊那天下午,我就下車隨便拿手機拍了五分鐘,感覺都拍得不錯。
陰陽海之所以叫陰陽海是因為海水一半藍色,一半黃色。
當地人說以前這附近都是黃金工廠,所以海水有殘留物質。隨著時間流逝,黃色越來越淡,所以想要看陰影海就別猶豫了,說不定哪天就看不到這奇特的景象了。
陰陽海附近有個T字路口,路口有個車站叫「水湳洞」站,這裡的馬路特別寬敞,景象與日本的的鎌倉很相似,就是日本漫畫《灌籃高手》的場景,所以有「小鎌倉」之稱。
隨便站在馬路邊拍,就很有日漫的感覺。但是馬路上來往的車輛很多,拍照遊玩要注意安全。
來臺灣旅行一定要來象鼻巖打卡哦!現在還算小眾景點,也是此次臺灣之行個人覺得最贊的景點!可能跟我爬上象鼻巖的經歷有關,覺得記憶深刻。
通往象鼻巖頂端的路是一大段崎嶇的臨海石頭路,還要再爬上傾斜土山坡。
那天下雨,海邊的風特別大,其實包車司機出於安全考慮已經不建議下雨天去爬象鼻巖了,但是我和老公被網上的象鼻巖的圖片所吸引,覺得難得來臺灣一次,不想錯過此景。
我打著雨傘,迎著風,一步一步在石頭路艱難地前進著。走完石頭路來到土坡,看到幾個遊客一身泥下來,原來是路滑摔跤了,問了一下還要爬多久?他們告訴我們路程不遠,但是下雨路滑,很難爬,不過上面風景倒真的不錯。
於是老公在前面探路,我跟在後面,有紅軍過草地的感覺,我們的衣服和鞋子都沾上了泥土,本來10分鐘不到的路程我們花了半個多小時。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迎著風雨,冒著滑下土山坡的危險,我們終於爬到頂了,油然而生一種克服困難達到目標的自豪感。山頂的景色讓我再一次情不自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一塊長得很像「象鼻」的巨大巖石在我面前,象鼻垂直下去就是大海,拍出來的照片都很大氣,可惜那天天氣不好我沒敢爬上象鼻。
風雨越來越大,隨意拍了幾張就下山了,就讓美景存在腦海裡吧。下山時候老公還是沒能躲過摔了一跤,巖石把褲子磨破了,他的鞋裡裡外外都是溼泥巴,他乾脆把鞋給扔了。
象鼻山是個未開發的景點,路不好走,雨天真的危險,晴天去的朋友也要注意安全,記得穿舒適防滑的鞋。
心心念念想去墾丁完全是因為一部臺灣電視劇的名字《我在墾丁天氣晴》。我沒有看過這部連續劇,但是這個劇名讓我覺得墾丁很美好,學生時代和男友(現在的老公)看了一部臺灣愛情片《海角七號》的拍攝地也在墾丁。
眼見為實,墾丁確實挺美好的。
墾丁沒有豪華高大上的酒店,都是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民宿,景點分布在東西兩條路線上,遊客一般都會租電瓶車或者機車自駕遊覽景點。墾丁的晚上,大街上會有各式各樣的臺灣小吃,便宜又好吃,絕對能滿足吃貨的需求。
如果你行程時間有限,我還是建議要把墾丁放在行程裡優先考慮。
我們住的民宿離船帆石很近,民宿老闆娘帶我們去租了機車,一出民宿就看到一望無際蔚藍的海,有一塊酷似「帆船」的石頭立在海上。
船帆石就是一塊標誌性的石頭,周邊有一些海上項目可遊玩。手機拍不出晴天時船帆石海域的海水有多美。
砂島沙灘是都是美麗的貝殼砂,隨處可見貝殼碎片、珊瑚碎屑、有孔蟲化石碎片,還有很多珊瑚礁石。
想要走到海邊,就要踩在礁石和化石上走。在砂島看海,感覺是踩在化石上看海。
海水清得可以看見水裡浮遊生物的一舉一動,還可以看到好多海藻。砂島有一片用圍欄圍住的貝殼砂不可以踩踏,那是保護區不能進入。
旁邊就有貝殼砂展示館,還配有顯微鏡觀賞設施,讓遊客能更深入了解貝殼砂。
鵝鑾鼻公園的白色燈塔,也是墾丁的標誌性建築,是世界上少有的武裝燈塔。
整個公園很原生態,白色的燈塔,藍色的天空,綠色的草坪,真讓人心曠神怡,在鵝鑾鼻公園拍照感覺都很小清新。沿著公園裡的小路走深處,就是完全沒有開發過的海邊,巨美。
龍磐公園的風真的超級大,視野也非常遼闊。
站在公園的高處,就能感受到來自太平洋的風有多猛烈,樹木常年被疾風吹刮,東倒西歪地頑強生長著。
龍磐公園有寬闊的草原、絕美的海岸線,手機拍不出有多壯觀,一定要去親身感受一下太平洋的風,站在懸崖邊上要小心,指不定風一吹就會站不穩。
去龍磐公園的路上,還經過了Hello Kitty小屋,超可愛。它原來是一間民宿,出於安全考慮政府不讓經營了,Hello Kitty小屋完全讓我這個老阿姨少女心爆棚。
很有特色的老街小巷,濃濃的臺南小鎮的感覺。
去恆春古鎮是想起電影《海角七號》裡男主角阿嘉的家,《海角七號》是我17歲時和男朋友看的,我們是帶著這份情懷去的。
現在,阿嘉的家是一間賣明信片的屋子,白色外牆上印著大大的藍色的「海角七號」四個字,畢竟是網紅牆,很多遊客排隊拍照,我也排了好一會匆匆拍幾張就走了。
這次印象深刻的是民宿老闆娘專門給我送了當地特色水果——甘草檸檬芭樂品嘗(其實是石榴的一種特別做法),第一次吃到這種口味的水果感覺好吃到爆,臺灣的小吃真的好吃又實惠。
還有我們在墾丁租機車,超時歸還要加錢,身上臺幣現金不夠了,我說要去取,老闆娘說算了,我回:「謝謝老闆娘,你好好哦。」她說:「我們臺灣的百姓都是很好的呀,只有當官的不好哦。」
還完機車我們就坐車去機場了,開車的司機真是個話癆,我一路上困極了,他一路叫我小妹妹和我聊天,看來我扎了兩個麻花辮真的裝嫩成功,他說:「這幾天五一假期,大陸來了很多遊客,我每天來來回回跑了很多次機場。真的很歡迎你們大陸遊客來旅遊,這幾天我生意都很好。我相信總有一天台灣會回歸的,這是大勢所趨,回歸也只是時間問題,當官那些因有利益關係阻礙祖國統一,我們老百姓都是希望祖國統一的。」
旅途中,我追求的並不是金碧輝煌的酒店和高端享受,當然那些也能讓人愉悅,但彌留心底久久不能散去的還是那些不經意感受到的——那些真實的善良的,以及人與人之間簡單的信任。
每走一程,會和很多人相遇,也會和很多人告別,會看到很多未曾見過的風景,了解到很多當地風土人情。
有時候遇到一個人覺得他(她)很有意思,可也許是我們這輩子唯一的邂逅而已;有時候看到途中的風景很美,這輩子也許只會親眼見一次。人世間,離別是常態,相逢是意外。
太平洋的風不眠不休,拂過這座島嶼,吹散歷史的離愁別恨,卻吹不散濃濃的人情味,落在每個旅人的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