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會有這種感覺,就是莫名其妙的心情就很不好,好像做什麼都不舒服,就像是有一塊石頭壓在自己的胸口,看什麼都不順眼。不知道緣由,有時候過一段時間就好了,有時候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可是那種感覺實在是讓人抓狂,原本自己喜歡的,想做的事情,定好的目標,全都沒有想法去做了,原本活潑的也變得低沉起來,不想和別人說話,只想一個人呆一呆,可是似乎想來想去也沒什麼思緒,就是亂糟糟的。
想了想,原因應該在於太閒了吧,忙起來就不會想那麼多了,完全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事情,那樣就沒有精力去想其它的了。仔細想想還是覺得有道理的,可是知道是一回事,做下去又是一回事,當下定決心去做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心情根本沒有任何效率可言。在空閒的時候反而更加沮喪,怎麼辦呢?或許原因也並不是太閒了,你看有些人閒的很卻每天都很快樂,高興,就是一個活寶一樣的人,每個人靠近了都那麼喜歡。再仔細想想,也確實每個人都不一樣,我們再想想。
想的多了,也許是對自己的現狀不滿足吧。一句話說,知足常樂,知足常樂,知足常樂。道理大家都懂,只是前人總結的道理並沒有那麼簡單,就像是,前人搭棚,後人乘涼。後人陰涼是受到了,只是前人為了搭棚所付出的汗水,勞累,困難,後人難以深刻體會,大部分是經歷了一定的經歷才會在前人的話中頓悟。可是我到底是經歷的太少,沒辦法達到知足常樂的地步,我還是有著年輕人的固執,我還是難受的很,沒有動力,失魂落魄,外表看著只是稍微嚴肅了些,其實心裡難受的好像做什麼都沒有樂趣。可是沒有辦法,只能自己受著,過了些年再回頭看,這些事情肯定會被自己笑話,可是這沒辦法解決。
又想著知足的前提是自己有一個標準,幸福的標準,超過了便是幸福,低於便不開心。這個標準也大都是和別人的比較得來的,就像是一開始餓的沒飯吃,能吃飽飯就是幸福,吃飽飯了,能穿暖衣就是幸福,穿暖衣了,住個好的地方就是幸福。總是有一個攀比的過程,而這個標準也是隨著這個過程而不斷攀升。太高的不想,太低的也不看,就盯著眼前一點點的,看太高的有挫敗感,太低的又不屑,只有看眼前一點點的,眼前一點點的也達不到,那種挫敗感便是更深刻。
想了想這還是不對,人都是因為這個心裡才努力奮鬥的,為了更好的生活去努力,別人努力去拼搏去奮鬥的時候,終歸還是心裡好受的,自己往自己的目標奮鬥總是好的,為什麼在自己這裡卻連去努力的勁兒都沒了呢?有時候我覺得和別人攀比不對,可是我現在又覺得只要不幹涉別人的攀比都還挺好。在自己心裡攀比,是自己心裡難受,催著自己變好。那些故步自封的,總是不好的,我想著知足常樂定不是滿足於自己的現狀,那樣人類為什麼要進化呢?
也許知足常樂不是我想的這樣,再想想我們所說的,我們的追求,我們幸福的標準總是高於我們實際的一點點,如果這一點點我們長時間沒有達到的話,那產生的挫敗感便是更大了。這樣想的話應該是自己的標準訂得太高,高到自己沒有信心去實現這個點。這樣便很清晰了,眼高手低是我們很多人有的毛病,眼界高於才華,終歸是不好的。再想想其實我們的病很明顯,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
總覺得可以做得更好一點,自己應是更好一點,可是這個點終歸不是自己所能達到的,要稍稍緩一些,慢一些無所謂,關鍵是步子要穩一些,紮實一些。這樣自己的鬱悶,時不時的難過便會好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