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的婚姻生活中,男性的家庭地位決定了男性在選擇配偶稱謂時,有一定的主動權,且很多時候家庭中女性的稱謂都是以男性為軸心的,男性對配偶稱謂的變化,勾勒出婚姻雙方情感變化的曲線。
夫妻稱謂從古到今有著諸多變化,特別是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轉化,西方文化的影響,夫妻稱謂變化常有出人意料之處。
其中小編稱謂大致歸為七類,A:姓名類,姓名全稱、只稱呼名、或小/老+姓;B、套用親屬稱謂類,孩子的名+媽(娘)/(爸或爹)孩的媽(娘)孩的爸或孩的(爹);C、泛稱類,職稱(職務);D、簡略類,餵、哎、或零稱謂;E、通用稱呼類,老公/老婆或媳婦/當家的夫人/老公;F、暱稱類;G、其他(不屬於以上六類情況的均歸於此類)。
在人生的漫漫長河中,一對結婚男女,所經歷的階段是大致相同的,他們為社會、為家庭、也為自己,從青春年少到老年遲暮,對配偶稱謂發生變化軌跡清晰地顯示出四個階段。
1、新婚期,從結婚到孩子出生。這段時間的男性對自己的配偶可謂疼愛有加,覺得稱呼什麼都不為過,稱謂是多變的,富有激情的,歸納起來有三類稱謂用得較多。第一,是稱呼(A)的;第二,暱稱(F),暱稱的具體稱謂可謂五花八門,各有特色,透著不同的情愛、情趣,在這裡不做論述,我們只做使用暱稱比例的統計;第三,通用類稱謂(E),在這一組中,選擇叫老婆的很多,總體比例較高,給人的感覺是終於告別單身,成為有家室的人,應是一個有擔當的男人。
2、孩子成長期。孩子自出生到長大,是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論男女,從激情燃燒的新婚期到了撫養孩子的平淡生活期。柴米油鹽醬醋茶成為每天的主旋律,孩子的教育成了家長非常關注的事情,作為父親,要撐起家庭的重擔,給家人帶來幸福快樂的同時還有經濟的保障。他們少了浪漫,多了務實的品性,對自己的配偶稱謂從變化不斷的驚喜中回歸平實。
這個時段的男性選擇稱呼配偶為(A)的最高。其次是選擇(B)的比例,其他稱謂所佔比例是最後的。
3、再享兩人世界期,孩子長大後,離開家庭,或讀書或工作,夫妻再一次回歸到二人世界。這時候,生活變得輕鬆,自己年齡還不大,雖然比不了年輕人,但激情、朝氣還在,夫妻這麼多年有著高度的默契,此時放開自己的不僅僅是女性,男性也將自己再一次的放開,夫妻間的稱謂也隨之有些改變,男性在稱呼自己配偶的時候,除了習慣性的選擇稱呼(A),暱稱也開始增多,幾乎恢復到剛剛結婚的時候,夫妻二人重享溫馨、浪漫。
3、退休到老,這一時期,一切歸於平和,夫妻間親情多於愛情,他們追求的是健康,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態;健康的生活,也希望簡單,體現在稱謂上也簡單化了,在自己晚輩面前或在自己下屬面前,多選擇稱呼(A),或者是其他的稱謂,這個比例在上面三個時間段是不曾有的。
在我們調查中的十幾對70歲以上的老年夫妻,他們日常生活中,要麼選擇喊老伴,要麼選擇喊老+姓,最複雜的是喊,孩他爸(爹),幾乎沒有其他稱謂了。當然,還有一部分人習慣性的稱呼老婆或媳婦的。
男性對自己配偶稱謂的變化,向我們展示了夫妻情感的變化,家庭成員的變化,家庭結構的變化,身體機能的變化。譜寫出一部有激情、有煩惱、有憤怒、有寬容,有理解,相助相攜、相濡以沫的婚姻協奏曲。
家庭稱謂一直沒有引起家庭成員的足夠重視,往往認為家裡人不需要那麼多講究,那麼多說道,諸不知家庭稱謂是家庭幸福指數的折射,是情感變化的「晴雨表」。家庭中稱謂的選擇是需要智慧的。
中國家庭中傳統的觀念認為,男性是稱謂選擇的主體,是佔有絕對的主動權,在婚姻中對稱謂進行著不斷的優化選擇。通過我們的調查數據分析顯示,結果是出人意料的。在婚姻中稱謂優化選擇掌握了主動權的是女性,而且是從始至終。男性只在特定時段在稱謂選擇上佔主動權。主要是兩個階段,非常突出,一是新婚時期,二是退休階段,其他卻很少有什麼變化。
從稱謂優化選擇中,看到女性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自主意識的不斷提升,情感釋放的膽量不斷壯大。折射出社會的不斷進步,家庭關係的改進,家庭結構的改變。婚姻中男性對女性態度的改變,情感投入的改變。現代家庭氛圍在社會大變革中,在悄然變化。男性在家庭中的絕對支配權利變得越來越小,對妻子的關愛也是越來越多,雖然只有兩次較大的變化,這也足夠說明家庭中男性、女性地位的微妙變化。對配偶稱謂的選擇就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