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用愛和孩子對話

2021-01-14 新東方

女同事說:

人與人的溝通交流中,爭執很難難以避免。溝通中最大的問題是理解的差異,怎樣處理爭執,化解差異,每個人的處理方式都不一樣。爭執之後,怎麼才能做到健康溝通交流呢?

文章來源:早安新東方 第389期

作者:新東方杭州學校 王錦霞

「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題目到現在還不會?為什麼這道題目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還是錯?你能不能用心一點?」課堂上如果孩子掌握的不順我們的心意,或許再耐心的我們仍忍不住想要發火


以前,在和教師朋友們聊天的過程中,更多的是抱怨孩子的不聽話,不努力。


雖然在《Marva Collin『s way》中也感受了這位偉大的黑人女教師是如何用愛去感化那些「不可教」的學生的,但遇到不聽話的孩子依然很苦惱。機緣巧合之下讀到了《非暴力溝通》,看完後,收益頗多。

首先開始反思自己和孩子的溝通模式,發現自己每次失去耐心之前並沒有嘗試去傾聽他們的想法,沒有好好和他們溝通。其次,開始嘗試非暴力溝通模式,發現課堂更加有樂趣,孩子在各方面的進步也超出預期。


什麼是非暴力溝通呢?它如何幫助我們改善和孩子的關係?


美國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多談話方式是「暴力」的,常常會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而「非暴力溝通」是一種全新的溝通方式,是「愛的語言」。


盧森堡博士認為要建立一個和平的世界就需要消除那些責備、羞辱、批評和苛求的語言,我們需要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讓愛和尊重融入生活。


反思我們和孩子們的對話,當他們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預期時,我們往往會使用一些責備、批評的語言,這樣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會讓孩子感到他們不被喜愛和尊重,因此我們要用愛的語言和孩子對話。


那麼如何用「非暴力溝通」和孩子對話?書中提出,非暴力溝通主要包含四個元素。

我們需要仔細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並清楚地說出觀察的結果。這裡重點強調觀察和評論的重要性。因為如果我們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人們將傾向於聽到批評,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


比如說我們上課經常會對學生說:「你太不認真了。」「不認真」是評論,如果我們這樣表達:「老師剛才看到你一直在看窗外,沒有看黑板上的要點。」這句話描述了觀察結果而不帶任何評論。

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可以讓溝通更加順暢。第一,我們需要區別想法和感受。「我覺得」「我以為」「被拋棄」(被誤解、被欺負、被利用等)是想法而不是感受;第二,我們可以通過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彙表,更清楚地表達感受。比如當我們感到滿足的時候,我們可以說「我感覺欣喜」;當我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我們可以說「我感到害怕」。

Photo by Harry on Unsplash


比如說我們上課遇到吵鬧的學生會對學生說:「你一直在課堂上說話,我覺得你很不乖。」「很不乖」是評價,而不是感受。「你一直在課堂上說話沒有認真聽課,老師感到有些失望和傷心。」表達的是想法

我們感受的根源是源於我們的期待和需要。需要是一座橋梁,架起了我們和感受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用「我 (感到)……因為我……」這種表達方式來認識感受與自身的關係。非暴力溝通建議更加直接地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對他人進行指責、批評、評論以及分析,這樣對方更能明確我們的需求,並作出積極的回應。


比如說我們看到學生作業做的一塌糊塗的時候會說:「你的作業做的一塌糊塗,太令我失望了。」這句話意味著學生的行為導致了我們的感受,而「你這次作業犯了很多錯誤,我很失望。因為老師希望你能好好掌握好這些知識點。」這樣的表達體現了我們對自己的感受負責。

我們需要藉助具體的描述而非抽象的語言來提出請求。我們提出的應當是請求而不是命令,在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提出請求的人如果批評和指責,那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疚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想通過嘗試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是培育愛和尊重。

Photo by Thomas on Unsplash


比如說我們遇到不努力的學生我們會說:「我希望你更認真。」這樣的描述太抽象了,「我希望你課上能認真聽課寫筆記、及時完成作業,這些都是你變得更認真的表現。」這樣的表達對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我結合書中的方法,把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分成四步:


第一步: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第二步:不帶情緒的描述觀察到的孩子的行為;


第三步:說出孩子行為帶來的真實感受和我們的需求;


第四步:和孩子提出明確的請求。


比如遇到某個學生作業沒有完成,我們不應該一開始就板起臉來教導:你怎麼又不做作業?怎麼這麼不認真?你再這樣下次老師要讓你罰做。結果就是孩子不說話,不開心,下次依然還是不完成。


我們應該告訴自己心平氣和,詢問作業沒有及時完成的原因是什麼,根據孩子說的情況再具體分析。接下去,我們可以反饋孩子說的話,向孩子提出明確的請求,「你這次沒有及時完成上次老師布置的作業」,描述自己觀察到的行為,「你說因為你學校太忙沒有時間對嗎?」確認孩子給出的解釋,「老師知道你還有很多其他的課程,學習上也比較辛苦」表示自己對孩子的理解。


「老師每次給你布置的作業量也都有所控制,也提前也和你確認了你是否能按時完成。你沒有按時完成作業,老師覺得有些失望和傷心。因為我希望你能通過練習及時鞏固好這些知識點。」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需求,「你下次可以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及時完成作業嗎?」提出明確的請求。


非暴力溝通教會我們的不僅僅是如何學會如何溫柔的說話,更是幫助我們去表達自己對孩子的喜愛和尊重,讓愛意流動。

相關焦點

  • 解讀《非暴力溝通》:4個要素化解語言暴力,用愛與世界溫柔對話
    這種方式能夠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特別是在發生矛盾和衝突的時候,運用非暴力溝通,可以促進傾聽、理解,流露我們心底真正的需求和愛。作者馬歇爾·B·盧森堡博士,是國際性締造和平組織非暴力溝通中心(CNVC)的創始人和教育服務主管。
  • 學習非暴力溝通,讓孩子感受愛的能量
    非暴力溝通如此之重要!我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學習非暴力溝通,讓我們身邊的人不再受我們「暴力」的侵害!學會非暴力溝通,我們就有能力傳遞心中的愛!是什麼讓我們蒙蔽愛?做為父母,我們習慣讓孩子惟命是從,強調父母的「權威性」。這樣的方式也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愛!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期待做事,看到自己的需要和感受的同時也要關注對方的感受和需要。迴避責任:很多父母打罵孩子都認為是孩子的問題,孩子不聽話,孩子不乖等等,這是典型的迴避父母責任的行為。
  • 孩子期待和父母非暴力溝通
    然而,「笨死了」「就知道玩」「丟人」「是人都比你強」「一點兒不討喜」卻是不少父母的口頭禪,傷害孩子的情感、自尊,嚴重挫傷親子關係。如何用愛的語言跟孩子溝通,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提出的非暴力溝通理論給人許多啟發。異化的溝通忽視彼此感受和需求盧森堡博士師從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羅傑斯,是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
  • 讀書會丨小心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精神暴力,用非暴力溝通表達愛
    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會比生理上的傷害更令人痛苦。我們卻總在不經意間用語言傷害他人,想要一起消滅生活中的暴力溝通嗎?為大家牆裂推薦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著作非暴力溝通,在接下來的三天中,讓我們一起閱讀、一起品味《非暴力溝通》。
  • 非暴力溝通:用長頸鹿語言表達愛
    我們只是想和對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但是聽到的人為什麼會常常因此感到傷害與痛苦呢?我們應該學會去與他人溝通,愛的表達方式有多種語言,學會非暴力溝通,是最好的表達。非暴力溝通是美國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提出的一種溝通方式。他說:「我相信,人天生熱愛生命,樂於互助。
  • 學習愛的表達:《非暴力溝通》
    學習愛的表達:非暴力溝通本文已獲授權轉載,來源無書:(ID:nonobo)非暴力溝通是美國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的一種溝通方式。他認為,要建立一個和平的世界就需要消除那些責備、羞辱、批評和苛求的語言。這類語言往往以習慣性思維為基礎,妨礙人們愛心的流露,容易導致暴力。
  • 非暴力溝通,打開親子間愛和理解的密碼
    也許大家看到這段對話有點扎心這位家長確實是在關心孩子但是在溝通中出現了僵局孩子也確實需要放鬆可在當時當下就變成了一句「懶得搭理你」怎樣才能讓溝通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更好地傳遞愛和理解但只要你開始關注感受,留下一些時間和目光,就是很好的開始。
  • 夜讀 | 《非暴力溝通》:打開愛和理解的密碼
    寧波市鎮海區社會保險管理中心 楊文秧 利用周末,匆匆看了兩遍《非暴力溝通》,結合最近所發生的一件事,和大家分享了一下我的非暴力溝通。這天,我在大廳輪值,門口衝進來一位40歲左右的怒氣衝衝的男子,大喊著:「叫你們領導來」,後面跟著兩個一臉無奈的保安。
  • 《非暴力溝通》:用愛的語言,治癒親密關係中的矛盾與自責
    馬歇爾·盧森堡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也是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他曾經提出了聞名世界的非暴力溝通理論,並根據這個理論成立了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指導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非暴力溝通,消除分歧和爭議,還幫助解決了許多世界範圍內的爭端和衝突。
  • 讀《非暴力溝通》:如何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避免用道德的標準去評判他人,進行比較,迴避責任,強人所難。親子關係中、夫妻關係中、同事關係中,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那麼到底該怎麼來踐行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呢,結合理解和實踐,圍繞「我觀察到了什麼,我的感受是怎麼樣的,找出是自己的哪種需要使我有這樣的感受,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我的請求是什麼,希望自己或他人怎麼做。」
  • 非暴力溝通 | 你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決定了你與孩子的距離
    非暴力溝通中心義大利分社社長朱利亞•科爾西說,他們出版的多套童書已在美國、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瑞典、波蘭、荷蘭、韓國等許多國家發行,幫助了無數的孩子。《長頸鹿吉拉的愛語心歌》系列是引介給中國的小朋友與家長、老師們的第一套非暴力溝通繪本。
  • 【非暴力溝通】褪去精神暴力,傾聽讓愛流動
    【非暴力溝通】褪去精神暴力,傾聽讓愛流動 2020-12-16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暴力溝通》:親密關係容易衝突?這本書帶你打開愛和理解密碼
    由於溝通方式不對而出現埋怨和爭吵,在現實生活中的很多情侶之間上演著。是什麼讓兩個相愛的戀人,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以致互相埋怨和誤解呢?這種溝通方式的語言,也許能夠迫使我們改變自身的行為,但這樣的方式往往讓我們帶著不情願的情緒,不會積極配合,甚至是反抗對方。非暴力溝通,就是消除溝通過程中的語言暴力因素,提醒我們傾聽內心和別人的聲音,以及它們所反映的不同需求。更深層次的含義把愛融入生活——學會愛自己和愛別人。
  • 我,經常吵架,巧用非暴力溝通4要素,變身溝通達人!
    有一天的對話讓我記憶猶新。劉偉說:「你買這個花生米挺好吃的,你下班路上買的嗎?」李坤說:「那不是下班路上買還能去哪買?!」然後對話結束,沉默……他們說話就帶有一種挑釁和指責的意味,很容易讓人不舒服。其實,這種狀態反應出的是溝通的障礙。美國現代心理學之父馬歇爾·盧森堡給出了很好的解釋及方法。
  • 與世界溫柔對話:金川區圖書館舉辦《非暴力溝通》分享會
    聽樊登老師分享《非暴力溝通》小雅老師總結《非暴力溝通》的精華內容小雅老師通過PPT的形式,結合大量的案例及現場練習,對《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重點內容和技巧進行進一步的講解和總結。扈樺:就醫患關係來說,醫生和病人因為言語不和就發生衝突的事情很多,溝通模式的異化造就了人際關係的緊張,真誠的希望每個人都能夠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姚遠: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將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變得更美好................
  • 十分鐘讀完《非暴力溝通》|教你正確表達愛的溝通方式
    今天嘮叨就帶你看如何正確的表達愛的溝通方式——非暴力溝通。盧森堡博士早年師從心理學大師卡爾·羅傑斯,後來,他發展出了極具特點和啟發性的非暴力溝通的方法,也就是本書提到的一系列方法和原則。有這樣一種溝通方式:它致力於滿足某種願望,但傾向於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至於彼此的疏遠和傷害。我們稱之為「異化的溝通方式」。
  •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認識自己,感受他人
    於是,我們鼓勵她直接說出願望,她想了想,說道:「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個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這裡關鍵的是不要讓對方感覺到這個請求是命令,如何不讓請求變成命令,可以去書中找答案。能這樣心平氣和地,毫無菱角地去溝通,真的,真的是很難。我更多地還是第一時間就被憤怒包圍。但是我也由衷地希望我能夠改變,能夠通過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去控制自己的情緒,改善自己的溝通方式。
  • 《非暴力溝通》:用非暴力的語言化解爭吵,四個要素幫你解決問題
    他們溝通的語言是「暴力」的,雙方都感到痛苦,這樣的溝通並不是有效的溝通,也不能解決問題。盧森堡博士建議,使用「非暴力溝通」,讓愛融入生活。下面我將從用非暴力溝通表達自己、用非暴力溝通傾聽他人,將非暴力溝通融入生活,三個方面來進行論述。
  • 非暴力溝通:學習愛的表達,你急需get的溝通技能
    文|金弋編輯|金弋圖|網絡早就聽說過《非暴力溝通》這本書,馬歇爾·B·盧森堡博士所著,被譽為「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為世界各地無數的人們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相較於《P.E.T.父母效能訓練:讓親子溝通如此高效而簡單》,《非暴力溝通》適用的範圍更廣,親密關係、家庭、學校、組織機構、心理療法及精神輔導、外交和商業談判、任何性質的爭論和衝突等各個層面的交流和各種環境。而且,在讀完《非暴力溝通》之後,腦海中關於怎樣去表達、聆聽有了更清晰的操作方法。
  • 《非暴力溝通》的幸福密碼:一切的溝通不暢,都因愛與理解的缺失
    盧森堡博士結合具體案例去用心分析,如何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解決問題。他幫助了無數的受眾者,甚至解決了眾多世界範圍內的衝突和爭端。由於他在促進人類和諧共處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盧森堡博士獲得了地球村基金會頒發的和平之橋獎。總之,這本書很值得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