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文選粹】青年的姿態決定未來與希望

2021-02-18 新課標大語文

關注【新課標大語文】公眾號

回復「課件2018」,即可下載本篇內容

甘肅省會寧縣第二中學語文教師,教育碩士研究生,注重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踐,積極參與省市級課題研究,發表論文多篇。堅守教育初心,不忘育人使命。

主編:王濤

欄目主編:劉廣彥、楊文慧 / 責編:孟麗 

 審校:孫夢霞 / 美編:張新雨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年輕、有活力、有朝氣、有闖勁、有使不完的勁兒……這些都是青年人的資本,都是青春的優勢與力量。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的姿態應該是怎樣的姿態呢?應該是「奮鬥、擔當、開放、包容」的姿態。期待我們的青年都能擔負使命,在奮鬥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青年的姿態決定未來與希望

(題目即論點,語氣堅定,充滿號召力。)

①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做了個「你怎麼看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的調查。在青年的社會責任感方面,97.8%的受訪青年表示「我感到很榮幸身處這樣的國家」,97.1%的受訪青年明確表示「我和我的民族命運與共」,96.5%的受訪青年確認「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我有我的擔當」。在青年國家認同感方面,97.9%的受訪青年表示「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97.5%的受訪青年認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97.0%的受訪青年認為「關心國家大事是青年的義務和責任」。

②這樣的調查結果,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已見過了無數青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地詮釋著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國家認同感。少年強,則國強。梁啓超先生的那篇《少年中國說》言猶在耳。一個關於新時代中國青年的調查,用數字告訴了世界——中國青年願意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休戚與共,這種文化命脈的傳承,孕育著希望和無窮的潛能。今日青年的姿態,就是中國現在和未來的姿態。(開篇以中國青年報社的調查,引出今日青年的姿態話題。)

③青年,請繼續保持奮鬥的姿態。中國成就舉世矚目,但我們要謹記,中國之大並不代表中國之強。從大國到強國的轉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依然任重而道遠。我們青年一代,有幸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能夠親身參與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歷程,惟以時刻保持一個奮鬥者的姿態去開拓自己人生美好的未來。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奮鬥的人生才是出彩的人生。所有青年都積極向上,以奮鬥的姿態去努力,國家必將也呈現出向上的姿態與激情,也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奮鬥,就是在學習的課堂上、在科學實驗室裡、在艱苦的工作一線、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農村的廣袤的大地上拼搏;奮鬥,就是用汗水與智慧澆灌未來。(必要性分析一。青年,請繼續保持奮鬥的姿態。)

④青年,請繼續保持擔當的姿態。「17年前,你們保護我們;現在,我們來保護你們!」疫情之下,一個年輕的群體始終活躍在抗疫一線,他們就是「90後」等新生代。在大疫面前,青年們表現出勇敢、不畏犧牲與敬業的精神,是新時代青年擔當的生動寫照。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有黃文秀那樣的先進代表。同時,我們年輕一代工程師,新生代教師、年輕的社區服務者和志願者、城市快遞小哥等等,正在用自己的青春與熱血書寫著自己的擔當。無數的青年,正在將國家、社會、家族的重擔穩穩地扛在肩上。在困難面前,青年不慫;在壓力面前,青年已懂得負重前行。(必要性分析二。青年,請繼續保持擔當的姿態。)

⑤青年,請繼續保持開放的姿態。我們的革命先烈成功地讓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改革開放四十餘載,我們積極融入世界,創造出了令世人震驚的發展成就。今日中國,我們已縱深融入世界。眼下,仍有些人和國家給我們製造矛盾和困難,但「一帶一路」倡議等舉措,讓中華民族逐步走向世界的舞臺中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構想、抗「疫」中國經驗的分享等等告訴我們,青年仍然需要學會「走出去」和「引進來」。中華民族的振興,必須根植於我們青年一代抱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必要性分析三。青年,請繼續保持開放的姿態。)

⑥青年,請繼續保持包容的姿態。世界很大,人心也很複雜。我們青年要有一份包容的姿態,樂見友善的人與國家和我們一起進步,一起分享發展的成果。青年人也許暫時還無法像長者那般虛懷若谷,但也該以包容姿態對待不同的意見者。這份包容就是對弱者的同情與幫助,對強者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胸襟向之學習並敢於與之競爭。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人戲言,人的胸懷是被委屈撐大的。今日之青年,還要耐得住寂寞與等待,容得下他人的過錯,受得了委屈,以包容的姿態笑對人生,淡定而從容。(必要性分析四。青年,請繼續保持包容的姿態。)

⑦青年,最有活力,應該對未來和未知領域充滿好奇與探究之心;青年,最有拼勁,不妨多演繹人生的速度與激情;青年,最為純粹,請遠離鑽營與精緻的利己主義;青年,最富創造,請到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奮鬥,實現無悔人生。(總結全文,勉勵號召。)

青年,最有活力,應該對未來和未知領域充滿好奇與探究之心;青年,最有拼勁,不妨多演繹人生的速度與激情;青年,最為純粹,請遠離鑽營與精緻的利己主義;青年,最富創造,請到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奮鬥,實現無悔人生。

1.下列對原文論證思路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首段從「你怎麼看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的調查切入,簡介調查情況,以引起議論,進一步提出觀點。

B.文章有四個分論點。四個分論點中有四個核心詞,即「奮鬥、擔當、開放、包容」,每段緊緊圍繞核心詞論述,中心突出,有說服力。

C.文章第三段運用事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方法,證明青年請繼續保持奮鬥的姿態這一觀點。

D.文章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論證青年的姿態決定未來與希望,著力寫的是「怎麼樣」,講方法,解決問題。

2.讀寫一體化訓練 (開放性試題)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身。             

——陳獨秀

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徵服歷史。

——李大釗

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論?有醒著的,有睡著的,有昏著的,有躺著的,有玩著的,此外還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進的。

           ——魯迅

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文章,不少於500字。

在最好的年華砥礪奮鬥

——爭做堪當大任的新時代中國青年②

「最重要的不是『幾零後』,而是『努力後』『奮鬥後』。」面對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疫」,一大批「90後」「95後」甚至「00後」完成了一次超凡脫俗的集體亮相,讓世界共同見證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成人禮」。這是代際更替的規律,也是歷史規律的必然,更是青春奮鬥的榮光。

「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這是毛澤東同志對青年人的比擬與勉勵,何其生動、貼切,又何其陽光、感人。這個時候,「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萍」,大地生機勃勃,萬物拔節生長。這個時候,「人勤春來早,再期大有年」,最適合揮灑汗水、辛勤耕耘,也最需要拼搏奮進、幹事創業。「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這個時候的「太陽」,正是「滿堂青年,朝氣蓬勃」,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有勇氣、有銳氣、有生氣,最能幹大事,也最能成大事。「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亦何及。」如果這個時候避勞就逸、蒙頭大睡,不僅影響當下,更會貽害未來。

「青春的光輝,理想的鑰匙,生命的意義,乃至人類的生存、發展……全包含在這兩個字之中——奮鬥!」解析「青年」的含義,可以是愛國,可以是擔當,可以是自強,但歸根結底是拼搏、努力、奮進。青年是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軍隊的未來,奮鬥是青春最厚重的底色、最醒目的註腳。青年人不奮鬥,誰來引領時代?青年人不拼搏,誰來開拓未來?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奮鬥者。真正有意義的青春,必然是用奮鬥來打磨的。火總向上騰,人要往前走。同時代一起奮鬥,青春才能亮麗;同軍隊一起前進,青春才能昂揚。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我們含著淚,一讀再讀。」的確,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只有拼來的精彩,沒有等來的輝煌。也許是巧合,激情的英文單詞passion,也含有酷愛的意思。回望我黨我軍的鐵血徵程,處處閃耀著璀璨的青春光芒,時時迴響著激昂的青春壯歌。「那是一個年紀輕輕就幹大事、年紀輕輕就丟性命的時代」,壯烈犧牲時楊靖宇35歲,趙一曼31歲,江姐29歲,邱少雲26歲,黃繼光21歲,劉胡蘭15歲……「你活在我們的記憶裡,我們奮鬥在你為之奮鬥的事業中。」一代代革命青年前赴後繼、無畏前行,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創建了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軍隊。

青年人最大的資本,恰恰是最容易被自己忽視的青春和奮鬥。知乎上有篇帖子問:當你老了,一生中最後悔的事是什麼?排名第一的答案是:後悔年輕時的努力不夠,導致現在一事無成。「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然而,個別軍隊青年的青春卻早早染上了暮氣,喜歡打「青春牌」、吃「青春飯」,或坐享其成、小富即安,或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或未老先衰、隨波逐流。「所有命運的饋贈,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這些看似「佛系」的生活,其實是提前預支了本不該屬於自己的舒適,「你以為是妥協一次、將就一回,其實卻是妥協一世、將就一生」。

「安逸的生活已經不再適合這個高速進步的時代。」軍隊是要打仗的,軍營是最不能選擇安逸的地方,這個時代也是最不敢選擇安逸的時代。血火戰場最無情也最公平,今天你偷過的懶、欠下的帳,明天就可能變成給自己挖下的坑,需要用血汗來填平。當今世界,軍事革命風起雲湧,戰爭形態加速演變;今日中國,一面是承平日久、國力日昌,一面是強敵環伺、虎狼覬覦。過去,一覺醒來就可能落後於時代;現在,打一個盹就可能全盤皆輸。我們唯有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忍不拔的毅力,敢於擔當、勇挑重擔,馳而不息、砥礪奮鬥,方能不辱時代使命、不愧青春韶華、不負人民重託。

「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現在不奮鬥,將來憶什麼?青年戰友們,千萬別為貪圖一時的安逸,就縱容自己的懶散,軍旅和人生的路還很長,每一步都要踏石留印、步履鏗鏘。我們不妨記住那句勵志的話:逆風更適合飛翔,不懼風雨,不怕風浪,讓青春出彩,讓事業輝煌。

來源:2019年07月02日《光明日報》

作者:張立文

考點精練答案將於明天中午在留言區置頂,記得來查看哦~

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編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申請轉載或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微信聯繫張老師:18910870020。

教師交流群:631473210

讀寫計劃官方交流2群:498866907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留言專區,參與千校留言PK,精選展示不限量!

相關焦點

  • 習近平寄語青年: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致全國青聯十二屆全委會和全國學聯二十六大的賀信(2015年7月24日)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6年7月1日) ★中國的未來屬於青年中國的未來屬於青年,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於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 2020山東濱州中招作文,青年的姿態,決定人生成長的方向
    2020山東濱州中招作文,青年的姿態,堅定的態度決定人生成長的方向發現近兩年的中招話題都在圍繞青春來做文章,這也是一個永遠值得討論的話題,我們要走出這片迷霧,經歷人生的成長。其實就是一句話,堅定前行,這便是我們應有的姿態。在我們疲憊時,需要學會堅持;在我們痛苦時,需要含淚前行;在我們開心時,需要繼續奔跑;在我們孤獨時,需要我們攜手前進。這便是我們應有的樣子,結合自我的生活經歷,題目和寫作內容自己的選擇度還是很大的。這應該是內心感悟的一路走來,曾經自己的一幕幕,給自己來一場心靈歷程的洗禮。
  •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農村青年將決定中國經濟的未來
    ▲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新京報智庫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新京報訊(記者 鄭偉彬 實習生 餘丹)近日,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發表了《要成為高收入經濟體,中國需要增加對農村青年的投資》中國農村青年決定中國經濟未來該書的核心主題是中國悄然面臨著人力資本危機。那些成功的現代化國家,在開始向高收入水平靠攏時,擁有更好的人力資本水平。而中國目前僅有30%的勞動力接受過高中教育,在所有中等收入國家中排名最低。
  • 【時文選粹】清北學子當教師,是人盡其才還是大材小用?
    基礎教育決定一個民族素質的高度。青少年時期是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如果能遇到一位好老師,將會對青少年的一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毋庸諱言,我國現階段基礎教育還非常薄弱,特別是縣城和鄉村學校師資隊伍中名校畢業的高學歷教師還相當缺乏,地域不平衡現象比較突出。
  • 《新青年》:青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
    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新陳代謝,陳腐朽敗者無時不在天然淘汰之途,與新鮮活潑者以空間之位置及時間之生命……」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在他租住的上海法租界環龍路老漁陽裡,即今天的南昌路100弄2號,為自己主編的《青年雜誌》撰寫發刊詞《敬告青年》。同年6月,陳獨秀從日本回到上海,決定給中國的青年辦本雜誌。
  • 得青年者得未來 青年價值觀決定中國社會的價值取向
    作者: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周琪    在以「最大變量」為特徵的全媒體、大數據和網際網路時代,高校作為青年人才成長的主要陣地,肩負青年核心價值觀塑造的歷史使命,其原因在於高校的主體和對象都是青年,青年價值觀的「第一顆扣子」扣什麼和怎麼扣都直接決定著中國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和道路方向。
  • 【時文選粹】如何讓減負這朵「善花」結出「善果」?
    沒有學生希望作業繁重,更沒有父母希望孩子不堪重負;學校或教育部門也都希望每位學生能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但現實情況非常尷尬,減負並不容易。家長擔憂孩子「減負減掉隊,課上改課外累」;學校害怕「減負就是製造學渣」,影響教學質量。其實「減負」歸根到底是要讓教育回歸理性,真正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要把「減負」這個好事辦好,就需要多管齊下,讓我們的孩子真正健康快樂成長、高質量全面發展。
  • 臺灣青年:希望搭建起兩岸青年合作交流的平臺
    福建省漳州市臺商投資區是大陸臺資企業發展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到此創業。遊平就是其中的一員。【解說】2015年,22歲的遊平決定從臺灣來到大陸創業,開始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打拼。彼時的臺商投資區剛剛設立兩年,各方面都在建設初期,但是遊平依舊看好這裡的發展前景,決定和臺投區一起成長。
  • 願以乘風破浪的姿態,不負韶華,御風前行
    新時代的我們,充滿了無限的生機與希望,擁有著最美好的時光與不可估量的未來,正是為自己的夢想乘風破浪的大好時機。「我不祝你一帆風順,我祝你乘風破浪」這是美團網創始人兼CEO王興在一次座談會上談到的。人的生活不會是一帆風順,平平淡淡的,作為一名學生骨幹,更應該一路奔跑,乘風破浪。
  • 人體姿態估計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做了一個總結和梳理,希望能拋磚引玉。3D人體姿態估計的結果圖(來自算法a simple baseline)如下:Densepose算法的結果輸出:過去這部分主要用於描述在深度學習之前,我們是如何處理人體姿態估計這個問題。從算法角度來講,這部分的工作主要是希望解決單人的人體姿態估計問題,也有部分工作已經開始嘗試做3D的人體姿態估計。
  • 首屆全球化與青年國際論壇舉辦 引導青年友好合作、共享未來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梁凱音認為,中國青年對世界、對西方國家的了解遠勝於很多西方青年對中國的了解,希望西方國家的青年能夠像中國青年一樣,認真去了解中國的文化歷史、價值觀、語言表達方式。通過青年人的相互學習、平等交流,讓世界走向和平。 奧地利克拉根福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教授Dieter Bogenhold深刻分析了全球經濟的分層化,並具體探討中產階級與全球化的關係的問題。
  • 李克強以中韓名人佳句勉勵兩國青年攜手並進共創未來
    國際在線報導(駐韓國記者 陳濛):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日在首爾與韓國國務總理黃教安共同出席「2015中韓青年領導者論壇」。在論壇致辭時,李克強以中國古代詩人陶淵明和韓國民族英雄安重根的詩句勉勵中韓兩國青年攜手並進,共創未來。「2015中韓青年領導者論壇」是李克強總理離開首爾之前參加的最後一場活動。
  • 社交規則:你的姿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別人對你的態度
    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是:你的姿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別人對你的態度。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一、你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價值小文剛進入公司,對那些老員工尊重是應該的。但不要讓老員工誤解這種尊重,你是因為他們年長有經驗而尊重他們,不是因為他們地位比你高。
  •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
    ——《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2013年5月4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277頁 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這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歷史規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
  • 【時文選粹】只有「活」起來,傳統藝術才能「火」起來
    山西省長治五中優秀青年語文教師,致力於語文教學研究。用淵博的學識,卓越的人格影響學生。主編:王濤欄目主編:劉廣彥、楊文慧 / 責編:孟麗  審校:孫夢霞 / 美編:趙寶茹古語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任何事物都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傳統藝術也不例外。
  • 衡水中學郗會鎖校長激勵青年教師:在奮鬥中追求幸福!提出3點希望
    會上,郗校長從銘記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4周年紀念日導入,帶領青年教師共同回顧了中國從過去落後挨打到今天繁榮昌盛的奮鬥歷程。他說道:「歷史的坎坷各有不同,奮鬥的姿態一脈相承!在中國高速發展的列車上,衡中也正踩著時代的鼓點乘勢向前,從過去的被動挨打、生源外流、卑微弱小,逐漸發展到今天的領導肯定、眾人誇讚、訪客頻頻的強大衡中。
  • 【時文選粹】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是幸運和幸福的
    所以當我們大談幸福時要看一看還有哪些人不幸福。大致來說,有幾種情形。時文選粹還有更多精彩內容收錄在新書裡~
  • 好的心態,決定好的未來
    好的心態,決定好的未來。  一個法國青年想去瑞士留學,他醉心於網站上瑞士的湖光山色,經常誇獎瑞士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國家,並深深為自己不是瑞士人而懊惱。  一個法國青年熱愛瑞士,決定要去瑞士留學的時候他們不知道,決定生活質量的並不是環境,而是一個人的心境。  人的日常生活質量到底是由什麼決定?一定的物質基礎,這是必須的。一定的娛樂消遣,這也是必要的。和睦的家庭、鄰裡關係,這是要素之一。但最重要的還是一個人的心態,這個人是否對生活感到知足,是否能在簡單的活動中得到快樂?
  • 人民日報:青年有擔當 民族有希望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一個偉大的民族,總會把關愛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偉大的政黨,總會敞開熱情的懷抱迎接青年。這幾天的採訪中,記者注意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關於青年的重要論述,在代表團組、會內會外,得到廣泛認同,引發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