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給蓋茨回信表示感謝,向世界說明了什麼?

2020-12-16 鳳凰公益

2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給美國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回信,對他「和夫人領導的基金會慷慨解囊」,「表示衷心的感謝」在中國疫情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國家主席的這封感謝信,向世界說明了什麼?今年春節期間,我用一整天時間再次認真學習了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所做的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講;用兩天時間精讀了比爾蓋茨2019年和2020年所發布的公開信,還看了他在哈佛與北大所做的演講。通過精讀這些演講和公開信,自己也很受鼓舞。這次中國發生重大疫情,蓋茨基金會先是捐助500萬美元,後來又表示願意捐助一億美元用來支持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抗擊疫情。但其實向中國捐錢比他多的還大有人在,習近平主席為什麼給比爾蓋茨寫這封公開感謝信呢?

這篇文章很長,主要是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了人類面臨的一些共同挑戰。為什麼我對人類的未來充滿深深的憂慮?

第二部分介紹了我閱讀蓋茨夫妻兩年公開信後翻譯和整理的一些重點,以及他在北大和哈佛演講的各自兩段精彩內容。

第三部分摘選了習近平主席2017年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的部分內容。

第四部分談了習主席給蓋茨寫信表示感謝,我的一些認識和體會。

一、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

蓋茨先生在公開信中總是強調他對人類的未來是樂觀的,但在很多場合我都表示,我對人類的未來充滿深深的憂慮。下面我介紹一些殘酷的現實。

1.物種的滅絕:我們是第一代知道我們正在摧毀我們星球的人,也將是最後一代可以對此採取一切行動的人。」

2018年10月,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了《地球生命力報告2018》(Living Planet report 2018)。在報告中,該組織呼籲各國領導人應該儘快採取行動,制訂出一個類似於《巴黎氣候變化公約》的國際性協定,以遏制地球物種迅速滅絕的勢頭。但遺憾的是,這份報告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地球生命力報告2018》| 截圖自WWF官方網站

《地球生命力報告2018》列舉了在最近幾十年來,地球上的物種是怎樣被傷害,又是以怎樣驚人的速度滅絕著。根據報告,從1970年至2014年間,超過4000種哺乳動物、鳥類、魚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種群數量迅速下降。這一「物種滅絕」的速度,比人類充分參與到動物生態系統之前,整整超過了1000倍。

例如,由於象牙偷獵,2009年至2014年期間,坦尚尼亞境內的大象僅在五年內數量就下降了60%;為了種植木材和獲取棕櫚油,在東南亞的加裡曼丹島正在進行的森林砍伐,導致該地區10萬隻猩猩在1999年至2015年消失;由於全球變暖導致北極冰層融化,使得北極熊棲息地越來越不穩定,北極熊的數量預計到2050年將減少30%。

報告還指出,研究人員發現,目前地球上90%的海鳥胃中含有塑料,而這一數據在1960年僅僅是5%。研究人員稱,到2050年,或許在海洋中更多的是塑料而不是魚類。

此外,在過去三十年中,世界上大約一半的淺水珊瑚已經消失殆盡了。其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熱帶動物滅絕速度最快。自1970年以來,棲息在這些地區的生物數量下降了89%,而依賴淡水棲息地的物種,如青蛙和淡水魚,數量也下降了83%。

隨著野生動物棲息地的消失,狩獵、汙染、疾病和氣候變化等因素造成的影響不斷蔓延。預計到2050年,免受人類影響的土地比例將從四分之一降至十分之一——這對於各種野生物種來說是致命的。

《地球生命力報告2018》警告世人,生物多樣性對於人類不僅僅是錦上添花的東西,而是息息相關的命題。一旦野生動植物和自然界衰退,人類的食物和藥品供應,甚至全球金融穩定都會受到相應的影響,最後人類也逃不過大自然的懲罰。

該組織總幹事馬克·蘭伯蒂尼說,這場生態危機「在速度、規模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地球物種在40年內滅絕的速度如此之快,令人費解。因為40年的時間與地球上產生生物以來的時間相比,簡直就只是一眨眼的瞬間。」

2.全球兒童成長面臨的挑戰

2019年,為紀念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三十周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亨麗埃塔女士發布了《致全世界兒童的一封公開信》,這封信與其說是寫給孩子,還不如說是寫給我們每個人,尤其是成年人。去年我就認真閱讀了這封信,今年春節期間我再次閱讀這封信。不論中國還是美國,不論貧民還是官員,天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又有什麼成年人認真閱讀了這封關係到孩子未來生存與幸福的信件呢?尤其是世界各國的領袖,是否有人閱讀過這封信呢?

亨麗埃塔女士| 圖片來自UNICEF官方網站

亨麗埃塔在第一個隱憂中就提到了兒童需要「潔淨的飲用水、清潔的空氣和氣候安全」問題。在很多國家元首還不重視氣候惡化的今天,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嚴峻的問題:環境的惡化是否真的會導致人類斷子絕孫?

亨麗埃塔女士在公開信中介紹了環境惡化正在帶給人類社會尤其是兒童的嚴重傷害:

氣候惡化將引發糧食危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去年指出,氣候變化正在成為導致近年來全球飢餓現象日益加劇的關鍵因素。如果不斷加劇的乾旱和洪水造成糧食的進一步減產,那麼未來一代的兒童將面臨最嚴重的飢餓和營養不良威脅。」

極端天氣將導致環境移民可能高達10億。「我們已經見證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事件所造成的破壞性自然災害日趨頻繁。儘管人們對於未來的預測眾說紛紜,但國際移民組織最為廣泛引用的數據顯示,到2050年,全球環境移民數量可能達到2億,而估算數量則高達10億。

兒童將成為水源性疾病的最大受害者。「隨著氣溫的升高和水資源的愈發匱乏,兒童將成為水源性疾病的最大受害者。如今,超過5億兒童居住在洪水高發地區,還有近1.6億處於嚴重乾旱地區。」「到2040年,每四名兒童中,就會有一人生活在水安全壓力極大的地區,數以千計的人將因受汙染的水而患病。

空氣汙染每天導致兒童死傷的慘劇。「2017年,約3億兒童生活在室外空氣汙染毒性水平最高(比國際標準高出六倍甚至更多)的地區,造成了約60萬五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空氣汙染還對更多兒童的腦部和肺部發育造成了永久損害。」

3.地球是否會毀滅?

2009年11月29日上午,我陪著家人去看電影《2012》,驚心動魄,讓人恐怖。那一天真的到來,我們絕大多數人是肯定沒有船票的。第二天,我寫了一篇文章《可怕的世界末日》,發表在博客上。

電影《2012》劇照 | 圖片來自網絡

2012年12月21日會成為地球末日嗎?絕大多數人都會僅僅把它當作消遣的電影,對這個命題一笑了之。但我認為,這種可能是存在的,可能是2012年,可能是2022年,也可能是2102年。總之,如果人類不珍惜這個地球,不及早採取有效的行動,未來某一天,那種讓人恐怖的日子真的可能到來。

人類並未集中精力關注地球的命運。末日可能因為天體或地殼運動而到來,可能毀了地球;地球可能發生新的地殼運動而重新排列組合,在這個過程中絕大多數人死於地震、火山和驚濤駭浪;也可能是天上的某個小星星殘酷地撞上地球,或者是某個區域發生大的地震,毀滅一個巨大的區域:一個或者幾個國家。

末日也可能因為人類的貪婪或者仇恨到來。目前已經有很多這種電影大片。這些電影早就在提醒人類:由於過度消耗能源,過度氣體排放,整個地球在變暖。各個國家都在爭論,爭論中誰知哪一天末日或者說災難真的就到來。另外,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日內瓦演講中提到的核武器問題,核武器真是懸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著科技的發展,核武器的技術越來越不會象早期那樣神秘,越來越多的國家將會掌握這門技術,而在仇恨、勾心鬥角中,早晚一天,恐怖分子會拿到這樣的武器,人類自己就會製造末日。

末日或災難可能針對整個地球,也可能是某個國家或區域。國家之間是否會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地區衝突在持續,種族仇恨在蔓延,導致大量人員死亡的傳染病在肆虐。誰知道這些問題將會以怎樣的烈度和規模發生?任何一個問題,對某些國家或地區又何嘗不是滅頂之災?

但遺憾的是,在利益面前,在私慾面前,在享樂面前,人類往往是只能放縱或者等待末日或災難的到來。人類習慣了享受,習慣了誇誇其談,習慣了彼此鬥爭,習慣了冷漠,神經開始麻木,醉眼開始朦朧。持續這種狀態,人類如何預防末日或災難的到來?

4.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人類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不是自然環境,不是氣候變化,而是我們人類自己。

人類何時能坦誠以待去商議如何應對地球或者國家的末日或災難的挑戰?外交辭令、推杯換盞、歌舞昇平、盛大酒會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國際社會也好、很多國家也罷,天天都在開會,就是解決不了問題。貧窮依舊在、仇殺依舊在、矛盾日益複雜和嚴峻,積累著的、越來越糾纏不清的不滿與仇恨必將引發災難,遺憾的是時間都被浪費了。對於掌控更多資源的人,或許能夠在災難來臨時買張船票,但在災難、仇恨、鬥爭、動蕩、瘟疫等日子裡,就象《2012》電影中那位俄羅斯的大亨,好不容易買了張船票,但是否能上得了船,完全是未知數。

地球是我們大家的,人類是個整體,末日到來,金錢就真的成了糞土,10億歐元買張船票但還是上不了船。2017年我們在聯合國舉辦了一場以「建設一個免於暴力的世界」的主題邊會,我建議人類社會要培育一種自省文化,反省當前人類社會預防和處理暴力機制所存在的問題。多年來世界流行的文化是批評和指責他人、希望去改變世界和他人,而不是率先反思和改變自己。只有正視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反省自身,才能消弭矛盾;相反,互相指責只能激化矛盾甚至製造新的矛盾。聯合國以及其他國際組織、世界各國都需要認真的自省。在人類面臨的眾多共同挑戰中,我們發揮著怎樣的作用?我們是否能夠擯棄傳統的偏見和狹隘的利益之爭?共同為預防和減少災難、共同為避免地球末日的到來採取對策?

2017年7月,在聯合國召開「建設一個免於暴力的世界」的主題邊會

多年過去,我認為我們離「世界末日」不是更遠了,而是更近了。我們人類當前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共同挑戰,但絕大多數人,不論是政治界、企業家,還是我們普通人,都往往是視野狹隘,目光聚焦於眼前的利益和享受,看不到有效應對這種人類共同挑戰的努力。這是讓人憂慮的。

二、比爾蓋茨在做什麼?

人們都知道蓋茨是世界首富,但他都在做什麼?都在想什麼?對很多企業家以及我們普通人都有哪些啟示?為什麼我說閱讀完他的公開信後,自己也很受鼓舞?我不想進行評價,只想簡單介紹一下我看了他的演講和公開信後,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內容。

比爾·蓋茨和梅琳達·蓋茨夫婦發布2019年度公開信

在2019年比爾蓋茨先生和妻子梅琳達·蓋茨女士的公開信中,他們首先介紹了影響他們做慈善的一件具體事情:25年前,他們讀了一篇文章,介紹在非洲每年都有幾十萬人死於腹瀉。他們堅信當今的世界,創新應該是為了每個人,兒童免於疾病的死亡是可以預防的。他們在2019年的公開信中介紹了關注的主要問題:

1.人類的壽命以及生命問題。他們重點在關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非洲人的壽命問題,他們介紹,北美中位年齡35歲,而在非洲只有18歲。

2.教育尤其是女童的教育問題。特別強調了女童教育的重要意義。如果所有女童都能接受12年的高質量教育,那麼他們一生將多創造30萬億美元的價值。如果所有中低收入國家女童都能接受中學教育,那麼他們的孩子死亡率將下降大約一半。

3.預防早產的意義以及硒的應用。基因測試的積極意義,發現硒可以預防早產。每年全球有1500萬早產兒,這是導致5歲以下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早產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但預防早產對預防嬰幼兒早期死亡率有重大意義。早產兒在低收入國家比在富裕國家更容易死亡。如果硒元素有助於預防早產的結論得到證實,那補硒就會成為簡便易行的預防早產的方法。

4.關注氣候變化。認為影響氣候變化的主要是五大因素:農業、電力、交通、工業、建築。他們認為為了氣候變化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是不公平的,目前關鍵是如何實現科技突破,以在發展同時保護環境。

5.數據的意義以及對婦女發展的影響。花很多時間在研究健康和發展的數據,但發現關於婦女和女童的數據非常少。女性問題沒有受到足夠關注。比如關於婦女的統計數據中,主要是關於生育健康的,因為女性的主要作用被看作是妻子和母親。在很多國家,都缺乏關於女性收入和財富的數據,因為收入和財產往往是按戶統計的,而男人是戶主。

6.預防犯罪項目。很多罪犯也是人,他們往往易於衝動,缺乏責任感,所以蓋茨基金會在美國啟動了相關教育項目,提高這些人控制衝動的能力。蓋茨還介紹了他參與一個項目的過程。當時他與一些年輕學生討論如何控制憤怒,這讓他反思在公司對員工發脾氣的事情。他還介紹了在一次會議上,當聽說小兒麻痺症的數據上升時憤怒的事情。我還與我的孩子分享了他的一段話,「學習如何處理憤怒關係到我們每個人,這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是一個成年人變得成熟的一部分。」

7.關注國家主義。對國家主義以及美國優先表達了關注。他們擔心美國基於對國內問題的關注而減少海外援助,他們相信對外援助對保護美國的利益也是非常必要的:增加了在海外的穩定以及國內的安全。提升全球健康水平避免了病毒的傳播。保障每個父母都有機會教育孩子健康、安全成長就避免了他們踏上絕望的旅程去尋求更好的生活。

8.廁所革命。全球超過20億人不能有體面的廁所,這導致環境汙染,最後導致800萬以上兒童死亡。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的方法並不可行,因為那需要太多電力、基礎設施和水。

9.電子教材的意義。傳統學生教材有很多缺陷,現在使用電子教材,他們資助在美國3000所學校使用。在手機的應用方面經濟落後國家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2020年比爾蓋茨先生和妻子梅琳達·蓋茨女士的公開信中,夫妻二人回顧了過去20年他們基金會主要關注的兩個領域:健康和教育,以及未來還要重點關注的兩個領域:蓋茨關注的重點是氣候變化,妻子梅琳達關注的重點是性別平等。其中有些內容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內容1:強調慈善領域相對政府與企業的獨特價值。他們認為,慈善永遠不能也不會取代政府和企業的作用,但堅信慈善在引領進步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其最大的作用,是可以承受政府不能、企業也不願意承擔的風險。政府應該把大量資源投入到那些已經證明可行的方法上;商業承擔著對股東的受委託責任。但像他們這樣(自己出資)的基金會可以嘗試那些其他方面不可能嘗試的想法,但這些想法可能帶來社會進步的重大突破。

內容2:他們支持創建的疫苗聯盟取得了顯著成就。二戰後,為了加強國家之間在經濟和軍事等領域的合作,世界人民走到一起,創建了一系列的國際組織,這包括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和北約。疫苗聯盟是為了讓兒童獲得疫苗推動類似合作的一個機會。他們並不確信能實現什麼。他們感謝微軟使得蓋茨先生有機構運作的經驗。但要看到,疫苗聯盟的風險與(原來建立企業)是不同的。不是介紹一個新產品或者開發一個新客戶,而是要向世界證明,一個關於疫苗的國際夥伴機制不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如果失敗了,他們將挫傷政府和其他資助方為未來投資的積極性。

到了2019年,疫苗聯盟已經幫助7.6億兒童注射疫苗,避免了1300萬兒童死亡,它還帶動更多的疫苗以更低的價格進入市場,比如,一種保護兒童避免五種致命感染死亡的疫苗,從原來的3.65美元已經降到了現在的不到1美元。

目前全世界86%的兒童能夠注射疫苗,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就,但還有14%沒有能夠注射。解決這14%比解決原來的86%更加困難。他們有的居住在戰亂國家,有的居住在遙遠山區,有的雖然近在咫尺、但難以獲得注射,比如居住在城市附近的貧民區。

他們總結20年的慈善經歷,認為當時建立疫苗聯盟是個最棒的決定,他們為看到投資已經獲得的回報感到振奮。

內容3:支持建立另外一家預防疾病的國際組織。2002年,支持建立了另外一家機構:全球反愛滋病、結核病和瘧疾基金,這類機構有著與疫苗聯盟相似的目標,通過支持藥物、技術和項目來拯救低收入國家人民的生命。當然它也面臨著同樣的風險。如同疫苗聯盟,全球基金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僅僅在2018年,在該機構資助的國家,就有1900萬人接受了救命的愛滋病治療。

他們夫妻為此得出的結論是:「當人們變得健康,他們的生命在其他方面得到提升,結果是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和平等。」

內容4:在美國本土開展的教育項目。衛生領域很多事情是確定的,但在教育方面缺乏共識。在教育的過程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性,這導致了結果的不確定。有個針對美國貧困學生的獎學金項目,資助2萬人,效果也很不錯,給他們帶來了不一樣的人生。

過去20年的一個教訓是,擴大規模的方法是困難的。他們早期在教育領域的工作似乎達到了天花板。一旦一個項目擴大到幾十萬學生的規模,就難以看到所期待的那種效果。

內容5:蓋茨關注的氣候變化問題。蓋茨介紹了其關注氣候變化問題的起因。早期他和妻子經常去低收入國家調研健康疾病問題,但在奈及利亞原來首都拉各斯附近與當地首領見面的經歷,給他留下深刻記憶。當太陽降落的時候,整個村落陷入黑暗。他記得看見在沒有燈光的街頭,人們圍繞在老舊的煤油桶的火光周圍,他也記得當時他們夫妻在想能夠做些什麼。那時他還不知道要做什麼,但那是他開始關注氣候變化的起因。那種他們親眼見到的現象—被稱為「能源貧困」—對世界8.6億人來說是真正的問題。現代世界是建立在電力基礎之上,沒有電,人們就被遺忘在黑暗中。於是,他開始和專家討論這個問題以及能夠做些什麼。

兩個事實很清楚,首先,如果每個人都能可靠的使用電,那麼世界將變得更加富裕、健康和平等;其次,需要發現一種不至於加劇氣候變暖的新方法。那是14年前他的思考。從那時開始,就花費很多時間和資源去尋找這種方法。

很多關注氣候變化的人在倡導零排放,但他們認為那是很難解決的複雜問題。所以,他們確定的重點是「減緩和適應」。「減緩」就是減少氣體排放。他們認為,殘酷的現實是,世界上最貧窮的人口,對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最小,但卻承受苦難最多。氣候變化的最大受害者將是農民,更多孩子將面臨營養不良,貧富之間的巨大差異將變得更加嚴重。「適應」就是幫助人們比如農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這種現實。

內容6:關注全球性別平等。他們夫妻最初是關注家庭計劃生育,全世界在發展中國家有2億婦女不想懷孕,但不會現代的避孕。現在發展到以性別平等為優先領域。他們介紹,非洲的撒哈拉地區,女孩比男孩平均要早兩年輟學。夫妻二人的另外一個結論是,「除非我們採取行動,她們的故事將註定要繼續重複,因為在過去25年,有一件事是世界已經確認的,這些所有的問題不會自動解決。即使在發達國家,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例比男性多,但在高級崗位的要少,同樣年齡男性超過70%機會成為單位主要負責人,有色人種的女性機會就更少。為此他們提出了未來要採取的三項主要行動。

比爾蓋茨在哈佛和北大演講都講了什麼?以上兩部分是我閱讀蓋茨和妻子梅琳達公開信的英文稿時自己整理的重點。蓋茨在北大和哈佛的演講我並未單獨整理,摘抄兩段文字與大家分享:

在2017年比爾蓋茨先生在北大的演講中有兩段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演講快要結束時,他對北大學子們說:

「你們中的有些人可能會決定加入公益慈善組織,幫助弱勢群體改善生活。不過即使不全職從事這樣的工作,或者沒有很多錢可以捐贈,你們依然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貢獻自己的力量。你們可以花時間去了解一個新的議題、為某個問題奔走呼籲,或者參與志願服務,這些都很有意義。

後來,在從事慈善工作的過程中,我又遇到許多以其他方式揮灑激情、奉獻才華的人。他們和我一樣,都是樂天行動派——一群堅信現實能夠改變並願意為此付諸行動的人。他們是大無畏的醫生們,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奮力拯救伊波拉患者的生命;他們是富有創造力的企業家們,通過無人機向偏遠村莊運送救命藥品;他們是來自社會各界的志願者們,心甘情願地幫助那些無家可歸的窮人或面臨生存風險的兒童。」

2018年比爾蓋茨先生在哈佛的演講中,也是在演講接近尾聲的時候,有三段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請允許我向各位院長和教授,提出一個請求——你們是哈佛的智力領袖,當你們僱用新的老師、授予終身教職、評估課程、決定學位頒發標準的時候,請問你們自己如下的問題:我們最優秀的人才是否在致力於解決我們最大的問題?

哈佛是否鼓勵她的老師去研究解決世界上最嚴重的不平等?哈佛的學生是否從全球那些極端的貧窮中學到了什麼……世界性的饑荒……清潔的水資源的缺乏……無法上學的女童……死於非惡性疾病的兒童……哈佛的學生有沒有從中學到東西?那些世界上過著最優越生活的人們,有沒有從那些最困難的人們身上學到東西?

同這個時代的期望一樣,我也要向今天各位畢業的同學提出一個忠告:你們要選擇一個問題,一個複雜的問題,一個有關於人類深刻的不平等的問題,然後你們要變成這個問題的專家。如果你們能夠使得這個問題成為你們職業的核心,那麼你們就會非常傑出。但是,你們不必一定要去做那些大事。每個星期只用幾個小時,你就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得到信息,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發現困難所在,找到解決它們的途徑。不要讓這個世界的複雜性阻礙你前進。要成為一個行動主義者。將解決人類的不平等視為己任。它將成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經歷之一。」

三、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講了什麼?

我多次去日內瓦參加聯合國的會議,也多次聽到聯合國相關人士談到習近平主席2017年在日內瓦的這次演講,我也多次閱讀他那次的中英文演講稿,其中有些片段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每段前面的一小句話是我的學習心得,後面是習主席的講話原文。

內容1,珍惜和保護地球:宇宙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共有一個家園。霍金先生提出關於「平行宇宙」的猜想,希望在地球之外找到第二個人類得以安身立命的星球。這個願望什麼時候才能實現還是個未知數。到目前為止,地球是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家園,珍愛和呵護地球是人類的唯一選擇。瑞士聯邦大廈穹頂上刻著拉丁文銘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們要為當代人著想,還要為子孫後代負責。

內容2,反對霸權主義和戰爭:瑞士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黑塞說:「不應為戰爭和毀滅效勞,而應為和平與諒解服務。」國家之間要構建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夥伴關係。大國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關係。只要堅持溝通、真誠相處,「修昔底德陷阱」就可以避免。大國對小國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獨尊、強買強賣的霸道。任何國家都不能隨意發動戰爭,不能破壞國際法治,不能打開潘多拉的盒子。核武器是懸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應該全面禁止並最終徹底銷毀,實現無核世界。要秉持和平、主權、普惠、共治原則,把深海、極地、外空、網際網路等領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競技場。

內容3,人類要合作應對面臨的共同安全挑戰:世上沒有絕對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國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別國的動蕩之上,他國的威脅也可能成為本國的挑戰。鄰居出了問題,不能光想著紮好自家籬笆,而應該去幫一把。「單則易折,眾則難摧。」各方應該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

近年來,在歐洲、北非、中東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再次表明,恐怖主義是人類公敵。反恐是各國共同義務,既要治標,更要治本。要加強協調,建立全球反恐統一戰線,為各國人民撐起安全傘。當前,難民數量已經創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歷史紀錄。危機需要應對,根源值得深思。如果不是有家難歸,誰會顛沛流離?聯合國難民署、國際移民組織等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動員全球力量有效應對。中國決定提供2億元人民幣新的人道援助,用於幫助敘利亞難民和流離失所者。恐怖主義、難民危機等問題都同地緣衝突密切相關,化解衝突是根本之策。當事各方要通過協商談判,其他各方應該積極勸和促談,尊重聯合國發揮斡旋主渠道作用。禽流感、伊波拉、寨卡等疫情不斷給國際衛生安全敲響警鐘。世界衛生組織要發揮引領作用,加強疫情監測、信息溝通、經驗交流、技術分享。國際社會應該加大對非洲等發展中國家衛生事業的支持和援助。

內容4,尊重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堅持交流互鑑,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和羹之美,在於合異。」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不同歷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衝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每種文明都有其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不同文明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文明交流互鑑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內容5,建設一個綠色環保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人與自然共生共存,傷害自然最終將傷及人類。空氣、水、土壤、藍天等自然資源用之不覺、失之難續。工業化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產生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

內容6,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古人說:「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的目標。中國願同廣大成員國、國際組織和機構一道,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

四、習近平主席回信對蓋茨表示感謝向世界說明了什麼?

當前中國面臨著傳染病肆虐的嚴峻挑戰。在這特殊時期,習近平主席給蓋茨回信,向他表示感謝,向世界說明了什麼?我也談些自己的體會和認識。

首先,習近平主席代表中國政府向蓋茨先生對中國抗擊疫情的支持表示感謝。在中國面臨疫情嚴峻挑戰的時刻,不論各國政府還是個人,態度迥異。有的國家政府不僅沒有支持,還有很多嘲諷、攻擊甚至落井下石的舉動,這是讓人遺憾的。中國傳統文化講究「患難見真情」,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說,「在當前抗擊疫情的艱難時刻,我們對其他國家人民給予中國的同情、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銘記在心。」蓋茨先生態度鮮明地支持中國抗擊疫情,所以習主席不僅表示感謝,還特別提出,「蓋茨基金會很早就加入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動,發揮了積極作用。我支持蓋茨基金會同中方有關機構的合作。」

其次,習近平主席對蓋茨先生多年來在全球健康領域的貢獻表示肯定。習近平主席在日內瓦所做的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講,超越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在討論一種新的國際格局以及世界各國人民面臨的共同挑戰。而恰恰在應對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方面,20多年來蓋茨先生身體力行。所以,習近平主席在感謝信中說:

「我們堅決維護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堅決維護世界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努力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貢獻。」「我一直講,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我也期待國際社會加強協調,為維護人類健康福祉而一起努力。」

從習近平主席感謝信中所表達的內容可以鮮明看出,傳染病不是某個國家自己的事情,而是關係人類社會命運福祉的事情。這一點他在2017年日內瓦總部的演講中就明確講過。在當時他的講話中,就人類社會要共同應對普遍面臨的安全問題,他主要講了三個具體問題:恐怖主義、難民危機和傳染病。他說:「禽流感、伊波拉、寨卡等疫情不斷給國際衛生安全敲響警鐘。」可以看出,他對傳染病以及公共衛生事業的重視。

但解決傳染病以及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如同我在前面討論的物種滅絕、兒童問題、氣候問題等一樣,都不是任何一個國家所能單獨解決的。每次傳染病流行,都關係到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命福祉。最近有篇文章很火。2月5日,一位自稱在中國生活了近20年的美國人在社交媒體上撰寫了題為「各位,這裡有點兒不對勁:對比美國2009年H1N1病毒與中國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的文章,這篇文章介紹了當年美國發生重大傳染病以及中國這次發生傳染病的時候,世界很多國家截然不同的態度。我對這篇文章介紹的背景沒有研究,但從媒體報導所看到的事實是,如同人類社會面臨的其他共同挑戰一樣,即使在傳染病這種直接關係到人類生命福祉的挑戰面前,人類社會也是存在鬥爭甚至落井下石的。

所以,習近平主席給蓋茨先生回信表示感謝,向世界說明了什麼呢?其中可以引發我們每個人哪些思考呢?

感謝信說明了中國人是懂得感恩的。凡是那些在困難時期給予中國幫助的國家、企業和個人,都值得銘記。

感謝信說明了中國致力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中國不僅關注自己國內的事情,也關注人類共同的命運。人類畢竟只有一個地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符合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

感謝信肯定的是有效的行動。空洞的詞藻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高談闊論、紙上談兵、形式主義以及官僚主義只會延誤時機、釀成悲劇,只有行動才能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

感謝信表達著中國願意與世界各國「團結合作」應對人類社會共同挑戰的決心。在傳染病這類人類共同的挑戰面前,「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

感謝信表達了中國政府願意與各國企業以及社會組織合作的鮮明立場。蓋茨先生既是企業家,也是慈善家。很多企業以及社會組織為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採取了實際的行動,做出了具體的貢獻,中國願意與各國的這些企業和社會組織共同合作。

文章太長了,讀者讀著累,我寫的也累。但想到人類當前面臨的種種共同挑戰,還是認為有必要寫這篇文章。很多人會說,蓋茨先生是世界首富,他捐錢是天經地義的。我要那麼有錢,也會像他一樣到處捐錢。我從來不認同這種看法,旁觀是從來不缺乏理由的。世界上佔有大量財富的企業家多的是,但二十多年如此用心關注人類福祉的人又有多少呢?很多時候,不論各行各業,我們是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行動起來,去為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問題做點貢獻了呢?哪怕是一句真話、一聲正義的吶喊、舉手之勞的幫助、真誠的理解與鼓勵?

儘管我對當前人類社會的發展充滿深深的憂慮,但我堅信,只要行動,就會帶來改變。過去二十多年,我致力於中國未成年人和農民工權利保護事業,每天都在忙碌。但多年過去,就看到了這種努力帶來的積極效果。儘管我對人類的發展充滿深深的憂慮,但我是行動派。我堅信行動會帶來改變。所以我憂慮,但是我行動。

所謂人類社會的共同挑戰,就是這些挑戰會影響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命運。就如同當前的疫情,很多人不幸去世,很多醫生、護士、警察、政府官員、社區工作人員都夜以繼日奮戰在一線,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影響。也就是說,在人類的共同災難面前,所有人都會是受害者,沒有任何人可以倖免。

正是因為如此,要想克服這些人類的共同災難,需要我們擯棄傲慢、自私、狹隘,以積極的態度去反思、去行動,為使我們自己以及子孫後代還能健康生活甚至生活的更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作者:佟麗華 來源:致誠律師

相關焦點

  • 每經8點 |習近平給比爾·蓋茨回信,感謝蓋茨基金會支持中國抗擊新...
    1丨習近平給比爾·蓋茨回信 感謝蓋茨基金會支持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據新華社,國家主席習近平2月20日給美國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回信,感謝他和蓋茨基金會對中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支持,呼籲國際社會加強協調、共同抗擊疫情。
  • 習近平給比爾·蓋茨回信(全文)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2月20日給美國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回信全文如下:比爾·蓋茨先生:  你好!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你和夫人領導的基金會慷慨解囊,你給我寫信表達對中國人民的支持,我對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 蘭大留學生青年:習主席的回信讓人感動,感謝中國!
    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17日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對各國優秀青年來華學習深造表示歡迎,鼓勵他們多同中國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國青年一道,攜手為促進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回信在蘭大留學生青年群體中引發學習熱議。
  • ——習近平主席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的回信傳遞溫暖...
    收到習近平主席的回信,來自巴基斯坦的北京科技大學環境工程專業二年級本科生薩瑪拉寫下自己興奮的心情。  5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對各國優秀青年來華學習深造表示歡迎,鼓勵他們多同中國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國青年一道,攜手為促進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 習近平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17日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對各國優秀青年來華學習深造表示歡迎  習近平在回信中說,得知你們到中國留學以來,既學到了豐富知識,也結識了不少中國朋友,我為你們取得的成績感到高興。  習近平指出,正如你們所感受到的,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政府和學校始終關心在華外國留學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大家提供了全方位的幫助。生命至上,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在華外國人員,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都一視同仁予以關心和愛護。
  • 我們都是「收信人」——來華留學生熱議習近平主席給北科大全體...
    2020年5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對各國優秀青年來華學習深造表示歡迎,鼓勵他們多同中國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國青年一道,攜手為促進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 習近平主席給義大利羅馬國立住讀學校師生回信
    新華社北京3月18日電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對義大利進行國事訪問之際,義大利羅馬國立住讀學校校長雷亞萊和8名高中學生致信習近平主席,表達了對習近平主席來訪的熱切期盼和從事中意友好事業的良好意願。習近平主席給該校師生回信,勉勵他們做新時代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
  • 湖南八旬退休老幹部給潘基文寫信 聯合國回信感謝
    去年10月80歲生日時,他以「我的夢•世界和平夢」為題給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寫了一封3000餘字的長信,並提出了5點建議。 日前,聯合國公眾信息部給傅學儉發來回信,對他的來信表達了四個「感謝」。回信中,聯合國公眾信息部稱「代表聯合國秘書長」對來信表示感謝,並說「仔細注意了您信件的內容」。 收到回信的傅學儉很驚喜,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復。「真的想不到,聯合國會給我回信。
  • 新春 習近平的這些親筆回信飽含深情
    習近平主席在百餘字的回信中特意提到新春賀卡上的一張合影,那張照片讓他想起了去年在「少年警訊」永久活動中心跟宏晞、顥凝等香港青少年見面時的情景。  習主席主動跟郭宏晞握手,讓他感到很榮幸。郭宏晞也曾在活動後對媒體說,習主席的手很溫暖。如今12歲的郭宏晞仍然記憶猶新。談及自己和成員們半年多來的變化,郭宏晞表示,習主席希望他們將來可以報效國家,所以成員們現在都努力讀書,非常感謝習主席給予的鼓勵。
  • 習近平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的回信傳遞溫暖力量
    收到習近平主席的回信,來自巴基斯坦的北京科技大學環境工程專業二年級本科生薩瑪拉寫下自己興奮的心情。  5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對各國優秀青年來華學習深造表示歡迎,鼓勵他們多同中國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國青年一道,攜手為促進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 習近平回信問候勉勵澳門退休老人在澳各界引發熱烈反響
    新華社記者 郭鑫 攝新華社澳門10月7日電(記者郭鑫、胡瑤)在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來臨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6日給澳門街坊總會頤駿中心長者義工組的30位老人回信,向他們表示親切問候和勉勵,並祝全國的老人們健康長壽、生活幸福。習近平主席飽含深情的回信,在澳門街坊總會頤駿中心長者義工組的老人中間,在澳門養老、社服領域以及社會各界引發熱烈反響。
  • 專訪:習近平主席的回信激勵我為日中友好多作貢獻——訪「熊貓杯...
    專訪:習近平主席的回信激勵我為日中友好多作貢獻——訪「熊貓杯」徵文比賽獲獎日本青年中島大地新華網  作者:  2019-06-30   新華社東京6月30日電  專訪:習近平主席的回信激勵我為日中友好多作貢獻
  • 習近平給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的學生代表回信
    1月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給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的學生代表回信,對大家就關乎人類未來的問題給予的共同關切表示讚賞,期待同學們為呵護好全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積極作為。回信全文如下: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的學生代表們:很高興收到來信。
  • 習近平電賀馬英九連任國民黨主席 馬英九復電感謝
    7月20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作為連任競選的唯一候選人成功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當晚,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向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發出賀電,馬英九則復電錶示感謝。中國國民黨今天(20日)舉行黨主席暨黨代表選舉投票,由兼任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同額競選,得票率超過9成,成功連任。
  • 渥太華中國留學生暢談學習習主席給莫斯科大學中國留學生回信之感想
    新華網渥太華1月10日電(記者 李保東)1月7日下午,中國駐加拿大使館教育處舉行學習習近平主席給莫斯科大學中國留學生回信座談會。來自加拿大渥太華地區的中國學聯代表、留學人員代表、漢語教師等20餘人參加。室外寒風暴雪,室內氣氛熱烈。
  • 收到習主席回信的義大利學生:我的夢想裡一定有中國
    中國網3月21日訊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對義大利進行國事訪問之際,義大利羅馬國立住讀學校校長雷亞萊和8名高中學生致信習近平主席,表達了對習近平主席來訪的熱切期盼和從事中意友好事業的良好意願。習近平主席給該校師生回信,勉勵他們做新時代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
  • 攜手同心 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
    收到習近平主席的回信,來自巴基斯坦的北京科技大學環境工程專業二年級本科生薩瑪拉寫下自己興奮的心情。  5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對各國優秀青年來華學習深造表示歡迎,鼓勵他們多同中國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國青年一道,攜手為促進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 飛鴻勵學子 筆端傳真情——一封來自中國國家主席的回信
    她清楚地記得,4月1日她的學生們聽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給他們回信時,那種驚喜的神情。  王立民說,同學們完全沒有想到,大喊「這是真的嗎?」當她展示來自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的郵件時,大家才意識到,這的確是真的。  他們沒有想到,作為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大國的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撥冗回復一群美國高中學生的來信,娓娓而談,真情躍然紙上。
  • 習近平給「全球執行長委員會」成員代表回信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15日給「全球執行長委員會」成員代表回信,讚賞他們對中國和平發展、開放發展的堅定信心和繼續紮根中國的承諾,以及對中國經濟發展提出的建設性建議。習近平在回信中指出,當前,中國正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我們將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全面落實「六穩」、「六保」的重大政策舉措,為中外企業投資發展提供更完善的營商環境,開闢新機遇新前景。你們堅守紮根中國發展是正確選擇。
  • 習近平回信的測繪大隊都有什麼功績
    昨天,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測量隊6位老隊員、老黨員回信。接收到總書記的回信,這些老隊員略感吃驚,但並不感到意外。這些老人為何要給習近平寄這封信?他們又為何能夠收到習近平的親筆信,受到如此榮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