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講述者:魚天說歷史
哈嘍大家好小編跟大家講一下白俄羅斯的語言,白俄羅斯語的起源和形成。白俄羅斯語最初被稱為俄語,即立陶宛語,是區別於斯拉夫語(教會斯拉夫語)和莫斯科語的普通語言,而白俄羅斯人則被稱為羅斯人或立陶宛人。一些研究者認為,東斯拉夫語的每一種語言都可以從古老的、共同的斯拉夫語言中找到自己獨立的起源。
立陶宛大公國的建立者——立陶宛大公轉而使用斯拉夫東正教民族的語言。白俄羅斯文字已經不使用古老的基裡爾字母,這使白俄羅斯的文字區別於莫斯科和烏克蘭的文字。斯科林納在宗教改革浪潮中倡議出版白俄羅斯語的宗教文獻。他出版了斯拉夫語的白俄羅斯教會《聖經》。他的繼承者C布德內和B.奇亞平斯基達成了東斯拉夫地區宗教改革運動的目標,把宗教經典翻譯成白俄羅斯語。
16世紀初,在文藝復興浪潮的影響下,白俄羅斯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傳播,提高了白俄羅斯語的地位。大公國的少數族裔猶太人和韃靼人開始失去自己的禮儀語言能力。16世紀,古白俄羅斯書面語言所有最重要的語音學、語法和詞彙特徵已經形成。書寫的三種形式—宗教形式、世俗-藝術形式和商務形式獲得發展,這證明白俄羅斯語的風格不斷豐富。使用白俄羅斯語最多的是商務文本白俄羅斯語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準,越來越多的寫作實踐促進了白俄羅斯語的標準化。東正教文獻和世俗-藝術原始作品—編年史、回憶錄、詩歌作品廣泛用白俄羅斯語出版,外國文獻也被翻譯成白俄羅斯語出版。
在立陶宛大公國人和波蘭人逐漸融合的條件下,白俄羅斯貴族努力在法律方面與波蘭趨同,因而越來越波蘭化。為了保護白俄羅斯語,立陶宛大公國的法典規定了相應的條款。1569年盧布林合併後,除了白俄羅斯語外,在各領域開始更多使用波蘭語和立陶宛語。根據166年波蘭立陶宛王國等級聯盟的規定,官方語言是波蘭語,但白俄羅斯語也沒有完全被取代。1722年,出版了最後一本白俄羅斯語書籍。之後,古白俄羅斯語的影響力開始下降,意味著白俄羅斯書面文學傳統的停頓。在持續一段時期後,18世紀下半期,在民間基礎上產生了新的白俄羅斯文學語言。新白俄羅斯語不是人為創造的教會斯拉夫書面語,而是在民間發音基礎上形成的,反映出口語的特點。
13世紀下半期至16世紀上半期,教育保持著保守性。東正教教堂內有教區學校,天主教教堂內也有相應的機構。但是宗教沒有絕對壟斷教育。大地主和有文化的貴族對教育活動表現出興趣奧金斯基、拉濟維爾、薩佩格、斯盧茨克和霍德克維奇等大地主的官邸開始變成獨特的教育中心。16世紀下半期至17世紀初,主要宗教的教育體系有顯著發展。中等學校開始被廣泛推廣。立陶宛大公國致力於積極運用歐洲的經驗來創建自己的大學。
對於歐洲文藝復興的回應明顯體現在新學校的人文教育方向上,這既符合普通教育的目標,也符合實踐中不同宗教組織辯論和傳教的需求。立陶宛大公國的宗教改革運動首先表現為在境內創建新的教育體系。伴隨著宗教改革的勝利,立陶宛大公國建立了明確的耶穌會教育體系。在耶穌會教學計劃的基礎上設置了人文學科。依靠大地主和貴族的物質支持,耶穌會引進受過專業訓練的高校教師(往往擁有歐洲大學的文憑)開展工作,建立了許多高水準的中學。
1579年建立維爾諾學院後,在貴族和部分市民接受大學教育方面取得真正的進展。16~18世紀,維爾諾學院的大印刷廠出版了很多神學、哲學、法學、教學和文學方面的著作。維爾諾學院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依靠白俄羅斯貴族的資金支持。接受過良好大學教育的立陶宛大公國特權階層可以積極參與國家和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完善國家立法、修訂立陶宛大公國法典,以及參與外交、議會、司法和政治軍事活動。
自17世紀30年代起,白俄羅斯部分貴族、神職人員和市民在基輔一莫吉廖夫學院學習,這所學院的知名度不如維爾諾學院和其他學院高。基輔一莫吉廖夫學院最著名的畢業生之一是西梅奧恩·波洛茨基。在立陶宛大公國的所有學校裡都有持不同宗教信仰、社會地位迥異的青年人在接受教育。學校、中學、神學院和維爾諾學院在日常活動中使用白俄羅斯語,這足以證明在這裡學習的有許多白俄羅斯人。16~18世紀,與宗教教育體系相配合的還有私人教師的活動,以及與職業技能直接相關的手工業學校和職業培訓的獨特形式。
1596年建立布列斯特教堂後,依靠白俄羅斯東正教市民的組織和資金支,立陶宛大公國在一些大城市(維爾諾、布列斯特、莫吉廖夫和平斯克等)建立了較多的兄弟會學校,在小城市建立的兄弟會學校較少。兄弟會確定了計劃,邀請教師,提供資金,出版教材。教會斯拉夫語言知識受到特別關注,拉丁語和波蘭語成為研究對象。兄弟會積極參與學校教育的改革和民主化,對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民族意識施加顯著影響,建立地方藝術學校和擴大與烏克蘭的文化聯繫,以便克服白俄羅斯的地方封閉性和文化孤立。
在東儀天主教學校明顯體現出「西方」教會和「東方」教會兩種宗教文化的結合。15~16世紀,在教會和封建主監護下建立的白俄羅斯教育體系中,長期以來沒有高等教育學校。16世紀中期以前,克拉科夫大學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高等教育的需求。1544年,建立了柯尼斯堡路德大學。1569年以前,這所學校至少有66名立陶宛學生。 18世紀下半期,教會一修道院的保守教育體系發生顯著變化,連長期執行人文一神學教育計劃的天主教會也開始擴充自然和實踐科學的課程。
根據小編知道的當時白俄羅斯還建立了歐洲第一個國民教育部——教育委員會(1773~1775由議會建立)在20年內為公共教育所做的事情比過去幾個世紀還多。按照委員會計劃,主要建立了三種公共教育形式:初等學校、中等學校和高等學校社會各界共同領導公共教育。學校的教學計劃設置了物理數學、地理、歷史和法律等課程。學生們能夠掌握對市民和農民出身的孩子而言必需的一些生活實踐技能。教師向他們傳授農業、植物學和礦物學等基礎知識。各位讀者朋友,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以上素材來自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