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桌球,有個段子,記者採訪桌球奧運冠軍:你的下一個目標是什麼呀?這位來自中國的冠軍回答:我準備加把勁,努力拿一個全運會桌球冠軍。是的,中國人想要得個全國第一,比得世界第一還難。因為國內優秀的運動員太多了。而在這些桌球運動員裡,幾乎所有人都有一個習慣——每次開打之前,必須吹球、吹拍子!自從發現了這個小秘密,大家表示,這個動作,難道是為了輸送「仙氣」?
在大家心目中,中國的桌球運動員們,一直所向披靡。
有人說,這看的不是體育競賽,是科幻片啊!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這麼多場比賽看下來,無論是馬龍、張繼科還是許昕……他們在打球時,都不約而同的有一個動作,那就是:吹球!
如此雷同,大家是約好了嗎?還是因為,教他們的是同一個教練——那個不懂球的胖子?
還有人笑了,這個動作,應該跟紙飛機放飛前也要吹口氣一樣,純屬圖個吉利!
其實,運動員在發球前,總喜歡用嘴吹球、吹拍子,可不是圖吉利和習慣那麼簡單!而是真的很有用!
因為桌球比賽在全世界各地舉辦的都有,各地的氣溫和溼度都不 一樣。有的地方潮溼,在比賽中,球拍容易產生水霧,沾在球上。這時候,帶著水汽的球,在拉打時特別容易下網。用嘴給球吹吹氣就很重要了,可以讓球變得乾燥。
而給球拍吹氣、扇風呢,也是同樣的道理。球拍的膠面非常細膩,隨著不斷地擊打,暴露在環境中,很容易沾染灰塵,影響球拍的性能。運動員用嘴哈氣產生水蒸氣,可以把球拍表面的灰塵浸溼,隨後用手或衣服擦一擦,就能讓球拍還原清潔。
尤其是中國的桌球隊員,特別喜歡用粘性的膠皮,更容易沾染灰塵,所以中國的桌球運動員對球拍哈氣的習慣也更頻繁一些。
當然了,就算不用哈氣,也阻擋不了中國桌球無敵的步伐。畢竟,這些年來,中國隊員實在太強勁。為了讓其他國家的隊員也能嘗嘗第一的滋味,國際乒聯就曾屢次更改桌球的尺寸和規格。然而,還是改變不了當今的局面。
總之,哈球不是為了輸送什麼仙氣。一開始是因為真的可以讓球的性能更加穩定,再到後來,就成了習慣——習慣性贏球。不過要說起打桌球,中國人為什麼這麼厲害,桌球一開始是怎麼傳到中國來的呢!這個裡面,還有大學問。
你也許不知道,作為被我們譽為「國球」的體育項目,桌球最初起源於英國。它原本的官方名字叫「桌上網球」。有人飯後閒著無聊,想到了把餐桌打造成「迷你網球場」。書本被阻隔在中間成了網子,雪茄盒的硬殼紙是球拍,香檳塞當球。貴族們驚喜地發現,這運動既好玩,又不至於太劇烈,影響到他們長裙、燕尾服的形象。從此,桌球不斷被改良,成為了一項運動,走入人們的視野。
發源於歐洲的桌球 成了中國的「國球」
上世紀初,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闆,出國旅遊時,看到外國人都在打桌球。看到這裝備很簡單,他也就買了十套桌球器材,帶回中國。
在中國所有的體育項目中,桌球運動可謂一枝獨秀。這些都和特殊的歷史時期有關。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從來沒有得過世界冠軍。外國人嘲笑中國人是「東亞病夫」。建國後,毛澤東主席號召「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桌球因為對場地要求不高,簡便易行,很快受到了男女老少的歡迎。
尤其是1959年,桌球運動員容國團為中國奪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讓世界矚目!
這種振奮的情緒,影響了太多中國人。此後,有關桌球的各種比賽,每時每刻,都在中國的各個角落進行著。
為什麼西方人發明了桌球卻玩不過中國人?
有人說,中國近14億人口,練球的人多了,自然能培養出世界冠軍啊。劉國梁在一次採訪中就表示,中國桌球人口將近1億,要想成為國家級運動員,都是經過了金字塔般嚴格的篩選。這的確是一方面。
不過,桌球傳入中國以後,能被我們玩得風生水起,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在於這種玩法靠腦子。
在第48屆世乒賽中,經過一番激烈的廝殺,殺出了一匹黑馬——丹麥隊員邁克梅茲。
這個將才,有一個殺手鐧叫「放高球」。他用放高球,先放倒了王皓。然後又在接下來的四分之一決賽中,在0:3落後,且第四局7:10落後的情況下,用放高球,將郝帥斬落馬下,上演了史詩般的大逆轉。連克兩名中國選手的成績,讓這名丹麥選手書寫一部新的神話。但是,梅茲前進的道路上,又遇到另外一名中國選手——馬琳。直接從技術上和心理上,把梅茲一波帶走。
有關桌球的知識 你了解多少?
當然了,關於桌球還有很多其他的故事。比如桌球比賽,採用的都是白球藍桌的搭配,那是因為白色的球,在藍色的背景下,辨識度是最高的。
製作桌球的過程也很有意思,它原本是片狀,在模具下反覆加壓,變成小半球。最後再手動扣合、上膠、脫模、研磨等等,經過多道工序,才能成為桌球。它的重心、重量,都有嚴格要求……球場下的打磨,製作者的費心程度,也完全不亞於運動員們,對球技的鑽研。
一枚小小的桌球,裡頭包含著歷史、工藝、運動技巧、拼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中國隊的運動員在比賽時吹球吹拍子,這不是吹仙氣,或者靠運氣。因為任何成功,都不是意外,更不用說,幾十年如一日的持續成功了!看得到的是一枚彈跳自如的小球,看不到的,是背後沉甸甸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