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此節日於1977年開始舉辦至今已經有41年的歷史,今年的主題為「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城市休閒旅遊的不斷發展,博物館已成為遊客了解目的地文化必遊地和當地居民日常休閒場所。
近日,同程文旅根據2018年1月1日至5月1日期間的用戶預訂數據,評選出了「國內最受歡迎博物館榜單」,分別為:故宮博物院、恭王府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海科技館、武侯祠博物館、建川博物館聚落、中國科學技術館、南京市博物總館、自貢恐龍博物館、中國海軍博物館。
隨著《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等節目的熱播,公眾對博物館的關注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博物館也成為「新晉網紅」,特別歷史文化類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恭王府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武侯祠博物館等歷史文化類博物館,佔據榜單中的四位,可見其受歡迎程度。他們當中除了武侯祠博物館為國家4A級景區外,故宮博物院、恭王府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均為國家5A級景區。此外,南京市博物總館下轄的江寧織造博物館、六朝博物館也備受關注。
同程旅遊副總裁、同程文旅CEO王凱表示,「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博物館遊是文化和旅遊相互融合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僅自由行用戶青睞博物館之旅,如今越來越多的博物館也被安排進跟團遊行程中。未來,我們將繼續為用戶提供更多元化、個性化的博物館類產品以滿足用戶的消費需求。」
博物館遊不再是傳統的走馬觀花,人們更加注重深層次體驗和互動。隨著教育理念的改變,寓教於樂的科技類博物館備受親子家庭的青睞。在博物館中,父母與孩子可以通過DIY實驗、科學表演、科普劇、探究式課程等多種形式,在獲得專業知識的同時,增進親子關係。科技館、天文館、恐龍館等很受歡迎,如上海科技館、中國科學技術館和自貢恐龍博物館等。
在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期間,全國各地也推出了各類優惠政策和豐富活動。上海作為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舉辦地,將有105家博物館在5月18至20日3天向公眾免費開放,同時還將組織開展215場面向社會的免費文化活動,包括臨時展覽、互動活動和學術講座等。北京市作為全國博物館「重地」,在5月18日當天,將有99家博物館免費向市民開放,93項主題活動陸續開展,並在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等舉行大型展覽。
當下,「紅色旅遊+博物館」成為旅遊新形式,引發參觀紅色革命類博物館的熱潮。其中,由民營企業家樊建川創建的建川博物館聚落、中國海軍博物館和南京市博物總館下轄的渡江勝利紀念館等為代表的紅色革命類博物館頗受遊客關注。其中,建川博物館聚落已建成抗戰、民俗、紅色年代、抗震救災四大系列30餘座分館,是目前國內民間資本投入最多、建設規模和展覽面積最大,收藏內容最豐富的民間博物館。
讓博物館「活起來」,是近來人們討論的焦點和熱點。除了利用網際網路等技術建立數字博物館、智慧博物館等,讓人們了解博物館歷史和藏品背後的故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包括成都博物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等在內的5家博物館,將從博物館日開始,推出「館長講解日」,這也是我國首次集體推出「館長講解日」活動。
數據顯示,博物館遊的用戶中男性用戶過半,佔比為51.9%,女性用戶佔比為48.1%。從年齡段上看,19-28歲的「90後們」佔據博物館愛好者的半壁江山,所佔比例高達47.4%,另外,29-38歲的用戶佔比達27.7%,39-48歲用戶的比例為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