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鳳城河畔桃園景區外,一個麻石鋪就的明清小巷,綿延600米,是一條年輕的老街。在鳳城河管委會的打造下,僅兩年時間就成了泰州最繁華的商業區,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聚集區,世俗文化和世俗生活在此肆意展現。「老行當」在此延續,「老手藝」在此復活。
晚上泰州老街,一座氣勢宏偉的牌坊矗立在老街的正前方,牌坊正面楹聯上寫著:「趙樸初詞雲州建南唐文昌北宋;林散之書曰漢唐古郡淮海名區」,橫批」老街「二字,這一副對聯也說清了泰州的歷史變遷和地理區位。 牌坊(正面):老街
穿過高大的石牌坊走進古老的麻石街巷,迎街兩側為店鋪林立,成串的大紅燈籠掛滿了騎樓長廊,一家家店幌、旌旗在這樣燈火闌珊的夜色裡相映成趣,仿佛走到了昔日的繁華。
西邊有一條彎彎的小溪擦廣場邊流過。溪中矗立一臺水輪車足有三層樓高。
老街拐彎處是街心小廣場,南端是座古戲樓,飛簷翹角、畫棟雕梁。
稻河古街區 始建於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00年歷史,有11處文保單位、30處歷史建築等文化遺產。更令人驚異的是,古巷深深,多處古井默默守望,青磚黛瓦中,獨具古韻特色的中國古井博物館靜靜矗立。
深秋的夜晚,天色如墨。稻河古街區,古色古香,夜色妖嬈;徜徉其間,古今文明交相輝映,讓人沉醉!
站在靜靜的稻河盡頭遙望,兩岸彩燈勾勒映照,綠柳成行,婀娜多姿;亭臺樓閣,古色古香,美輪美奐,真乃人間仙境。
輕踏古樸的麻石,穿過一條條幽深的古巷,青磚黛瓦,木門銅環,巴釘磚雕……一排排紅燈籠,在古風中輕搖。
這裡有從漢唐以來直至明清前後兩千多年延續不斷的古水井群。行走在悠悠的古巷中,這種微妙的感受,不只是一句人造的景點能說得清的,何況古巷裡的一口口古井,讓人真實地觸摸到古巷的脈搏,觸發悠悠古典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