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員翟天臨「不知知網」事件持續發酵,其涉嫌論文抄襲、學位注水等學術不端行為被不斷披露,其「學霸」人設徹底崩塌,同時,輿論更指向其母校北京電影學院在學術監管和教學科研方面的漏洞。而這一切,最初起源於翟天臨不久前的一場直播。
不管翟天臨的論文是否有人捉刀代筆,他的博士學位是否存在操作問題,在翟天臨名人效應的推動下,隱匿在風波背後、一直上演於國內各大高校的論文「洗稿、代寫」戲碼也浮出水面。
據第一財經報導,翟天臨事件被曝光前,學術不端其實一直存在,但這次他讓「學術不端」這件醜聞來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從百度指數給出的搜索熱度來看,2017年韓春雨涉嫌學術不端的新聞熱度指數最高值為35264。而在翟天臨2月8日進行完直播被曝出作假嫌疑後,「翟天臨」一詞的搜索熱度便從2月8日的53963開始不斷上升,直至最高值274657。顯然,在兩次事件性質類似的情況下,翟天臨公眾人物的身份讓他和這次學術醜聞以數倍的熱度曝光在大眾面前。
在某電商平臺上搜索「論文」,立刻就會有數百條信息彈出。在記者與多位商家交流後發現,這條產業鏈基本上由在校學生/老師或專職寫手—賣家—買家組成。以一篇3萬字的碩士論文為例,價格區間在5000元到7000元之間。這個價格包含論文過程中的所有程序,包括題目選定、開題報告、修改、控制查重率直到最後通過。
北京商報也曾在調查中發現,論文寫手都有自己的工作群,群主會不定期在群內發布各個專業的約稿需求,既包括本碩畢業論文,還包括發言稿、工作總結等。有意接單的寫手可以與群主取得聯繫,隨後根據客戶的需求來創作,還要負責後期的修改,最終完成後寫手才能夠拿到稿費。通常來說,兼職的寫手每個月賺五六千元輕而易舉,而專職寫手月收入數萬的都不在少數。
但是翟天臨事件的另一個重點是,是誰幫他獲得了博士學位?
據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申請條件」文件,第十九條明確顯示,「凡我校錄取的博士生,在校期間個人獨立或與指導教師聯合(本人擔任第一或第二作者)在國內外公開出版的學術期刊上正式公開發表與本學科相關的至少2篇學術論文,其中應至少有1篇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
所以在這次事件中,比撰寫論文更加讓人注意的便是「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
第一財經隨後找到一家專門在期刊上代發表文章的賣家。在交流過程中,賣家向第一財經出示了一份媒體學術期刊的報價表。其中表明了其發表級別以及報價。從中可以發現,想要在一份省級甚至國家級別的刊物上發表自己的文章的代價並不高。相比代寫論文的幾千元相比,想要在《中國高新科技》這樣「由科技部主管、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主辦,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一份科技綜合類期刊」上發表自己的文章,代價僅需1250元人民幣。
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在本科論文大多要求重複率低於20%的情況下,賣家對於發刊文章的要求除了30%以內的重複率以外,別無任何觀點新穎度和行文流暢度的要求。
顯然,相比代寫論文形成了一條潛在的產業鏈以外,在省、國級刊物上發表文章之方便程度更讓人感到吃驚。
其實早在2011年就有媒體調查過論文代發的「產業」。中青報的記者當時發現,國家級及其以下的期刊,只要是代理推薦來的文章一般都能上,即便是在版面不夠的情況下,正文也很少進行修改,只將摘要、參考文獻給去掉。如果抄襲率過高或者正文內容也需要壓縮,刊物「編輯」一般會把文章返還給代理找作者進行壓縮,但不會斃稿。這些刊物的「編輯」們甚至直言,「我們需要你們(指代理)來養活我們。」
事實證明,論文代發這條「灰色產業」時至今日仍然存在,並且在對論文本身的要求上仍然比較低。而這項「業務」為那些需要論文發表,以達到畢業、評職稱的個人提供了廉價卻十分巨大的便利。
【觀點】
「學渣中舉」莫再有
300年前,江南鄉試放榜後,揚州的考生發現很多不學無術的鹽商居然在榜,學渣中舉了。憤怒的考生把江南貢院的匾額糊上,寫上「賣完」二字。
經過審訊,副主考供認收受賄賂黃金300兩,同時牽出閱卷官若干人。後來甚至牽扯到了兩江總督,最後康熙御裁,砍的砍,撤的撤。
封建社會,學歷造假的門檻很高,基本只有科場舞弊這一條路。風險也高,被查出來,即便是一品大員,宰相級別的人物,也是斬立決。家屬流放,不在話下。
反觀今天,造假的門檻和成本似乎都不高了。本來,這個社會有很多東西決不能被金錢收買,比如權力,比如文憑,這是底線。但這些年,底線被屢屢突破。腐敗官員用權力換取財富和文憑;社會精英用財富換取文憑、收買權力;知識精英用自己的話語權為權力和財富站臺……
魯迅真說過這話:「金銀又並非文章的根苗,它最好還是買長江沿岸的田地。然而富家兒總不免常常誤解,以為錢可使鬼,就也可以通文。」(《<準風月談>後記》)
一個巴掌拍不響,學歷需求如此強烈,定向供給也就應運而生。
因違規辦學,南開大學EMBA去年被撤銷招生資格。來自中央巡視組的調查顯示,為拓展生源和增加辦學收益,南開大學違規與第三方合作辦學,存在利益輸送。同時,在前置學歷審核時把關不嚴,嚴重違反招生政策,僅2001年後取得前置學歷的1320人中,就有225人的前置學歷並未完成認證。
就得狠狠處置這條學歷造假產業鏈的供需兩端,還學術一個乾淨。島叔堅信,金錢能收買權力,但買不到正義;買得來文憑,買不到智商。都省省吧。
上遊新聞綜合自第一財經、北京商報、中國青年報、俠客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