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因為在上海地鐵站裡蹭wifi跟家人視頻
河南農民工老葛火了
他的故事惹得網友都潸然淚下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老葛家的家庭微信群
群名叫做「最親愛的人」
每天連上wifi的時候,幾十條微信出現在群裡
這是他最幸福的時刻
豫姐身邊的人都說,他們被老葛家的微信群名感動了
又溫暖又文藝
想想自己家的微信群名,他們突然無力吐槽
怎麼給群起一個非常有「戲精感」的名字
一直困擾著廣大群友
但是家庭微信群因為這種特殊的身份
選起名字來也是眾口難調
還有一堆去知乎求救的
瞅瞅知乎這分類
起個群名都已經劃歸到文學分類了
抱著八卦的心
豫姐稍微打聽了一下身邊朋友們的家庭微信群名
結果嘛
大家的文學才情我也是佩服的不要不要的
為了讓大家看的清楚、選的方便
豫姐把這些微信家庭群的群名簡單歸了一下類
群名十分有幽默感系列
這個系列屬於看了一眼就笑出聲的,實在不是很懂群主為什麼給自己家起了一個這樣的名字,特別希望他們能說出背後的故事。
看來群主是一個嚴肅文學青年
看來一家子顏值很高,為什麼不放照片上來呢?
呃,你家是祖傳香港腳還是祖傳中醫?報你名字有優惠嗎?
這兩家別不是失散多年的親人吧?如此有默契。
群名還算脫俗系列
這個系列裡的群名雖然沒那麼搞笑,但也算不落入俗套,綜合來看,一般都是群裡的小輩起的。
起名者說:這個群裡是我的三個姨媽和她媽媽,起這個群名
指媽媽她們是葫蘆娃各有本領又相親相愛。她們姐妹四個經常在群裡嘰嘰喳喳。
這是一家三口的群,兩個姓張的一個姓趙的簡稱「對兒張一個趙」,這一定是個鬥地主愛好者。
一個很健康的群,據當事人說群名有這麼一段故事:「家庭群名字是「晨跑小分隊」,最初因為我比較喜歡睡懶覺,他們所有人都在群裡了,就是沒拉我,給我氣的。.我覺得這個群名不怎麼樣,在我被拉進群裡的第一天,我就改成了睡懶覺小分隊 。」
好好好,你懶你有理。
起名者說:因為我媽和我婆婆都在這個群裡,家裡有什麼事兒我就不用再說兩遍,特別方便,所以群名直截了當。
豫姐說:你媽和你婆婆在一個群裡,厲害啊......
呃,這個群名可以說很寫實了,把多少家庭群裡小輩們不敢明說的話全說出來了。
群名看不懂系列
當事人說:「這個名字不是我媽就是我姨起的,不過這麼傻我認為應該是我媽。」
豫姐說:聽起來你家貌似住在古堡的樣子,你們家還缺女兒嗎?你看我怎麼樣?
當事人說:大家庭群叫 深呼情健康行,是我大姨起的,非常中老年人,無力吐槽,聽起來就像是健康宣傳群。
豫姐說:感覺你家分分鐘就要組織一起去買保健品了
群名可以說是戲精本精了,可是口腔系又是什麼鬼?
群名有故事系列
這個群名看完讓我覺得肅然起敬
確實是最貼切的群名了
當初被罰了多少錢?
你們知道大房家的群名叫什麼嗎?
沒創意系列
這個不用多說大家應該能猜到了吧,這些群名在微信群界的地位,大概就跟爸媽那一代叫「建國」、「紅」、「霞」之類的是一樣的,都是俗氣的不能再俗氣,點擊率不能更高的群名了,來看看你家有沒有命中
怎麼樣?看到群名的一瞬間是不是感覺很親切?是不是似曾相識?是不是你家也有一個群是這個名字?如果是的話,恭喜你,你家的家族群完全符合主流審美。
這是僅次於「相親相愛一家人」之外最受歡迎的群名,類似的還有「快樂一家人」,總之就是幸福又快樂
「我愛我家」和「幸福一家人」的纏鬥貫穿徵集的始終,最終「我愛我家」以微弱優勢敗下陣來,但這也不能阻止它成為人民群眾最喜愛的家庭群名top3,「我愛我家」請再接再厲,爭取早日超過「幸福一家人」。
「吉祥三寶」可以說是一家三口群裡最受歡迎的群名了,但是小家之力終不敵大家,被甩出了前三名。
這個名字,沒想到點擊率也這麼高,我問了幾個當事人,他們都表示長輩們覺得這個名字很洋氣,顯得他們特別時髦,殊不知,
這個群名已經是「相親相愛一家人」之流的有力接班人了。
這個名字重複率沒有那麼高,但也深得「相親相愛一家人」、「我愛我家」的精髓,夠接地氣,夠沒創意。
這個群名,夠寫實,看似隨意的名字下卻是對家人深深的愛和依戀,家人之間不整那些花裡胡哨的,最平凡的就是最美好的。
這個也是很多家庭群起名的典型套路,還有類似於「x家大院」、「X府」、「X氏家族」等變種。
不建群系列
微信家庭群浪潮滾滾而來,大家手機裡少則一個群,多了更是數不清,但就是有人不建群,理由也是無法反駁。
Miss Z:沒有家庭群,本來我們想建一個,我媽覺得老有人往裡面發亂七八糟的連結,嫌麻煩就沒建。
豫姐說:阿姨是有遠見和魄力的,我也好想退出家庭群啊...
糖小妞:不是不建,是不敢建,臨到結婚的關口了,萬一在群裡說錯話了這婚就結不成了,結完婚再建吧。
豫姐說:夠謹慎,祝你結婚順利。
Bianca:亂入這個徵集,我並不想吐槽我家的微信群名,因為我早就已經退群了。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這個話題,情況就是一模一樣的:
裡面那大家在家庭群裡都熟悉不過的、科(mi)學(xin)知識文章,打開是這樣式的:
最後,再讓大家欣賞一下我以前的頭像,還是我自己畫的(已經暗暗得意了好久):已被我媽擊沉……
豫姐說:為你的頭像默默哀悼,為你退群的勇氣鼓掌,豫姐充滿敬佩的眼神默默望著你
徵集了一堆名字,但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前兩天豫姐看了一個數據,微信用戶已經達到10億,可是到底有多少家庭群微信沒有公布。
但是豫姐粗略算了算,就算一個大家庭群平均有10個人,那也有1億個家庭群了,不過這些家庭群的畫風一般也就是兩類。
養生連結、「不轉不是中國人」請放過我們
看了一圈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很多家庭群都被設成了「不提醒」,據這些當事人說,因為他們被「毒害」太深。
每天群裡發的最多的就是長輩們轉發的養生科普、標題黨新聞、不轉不是中國人、各類謠言,所以很多小朋友在家庭群都是隱藏狀態。
這種群我統稱為「尬群」。
尬群有多尬?一個朋友這麼跟豫姐描述:姥姥家的群常年不活躍。最活躍的應該是我姨和我舅。我姨每天在群裡發各種文章連結,基本都是養生系。我舅喜歡攝影,就經常在群裡開「攝影展」。但是尷尬的是,基本上也沒什麼人理他倆。然後逢年過節只有我舅在裡面發小面額紅包。因為這個群太尷尬,結婚到現在半年了,我都沒有把我老公拉進姥姥家的群。(最後這位朋友又補充了一句:但現實生活中姥姥家人的感情非常好。)
曬飯又曬娃 好了我知道你家的群很活躍
當然啦,還有一些人屏蔽家庭群是因為實在是太吵了。
一旦聽見微信提示音連環炮一樣響,就知道家裡的群又炸了。從定時曬飯到不定時曬娃,再到姨媽姑媽親媽輪番嘮嗑,群裡的氣氛也是熱烈的不行。
比如這個得知自己剛出生只有一根眼睫毛的▲
比如每天定時曬飯還總能得到誇獎的▲
比如這個隨時匯報行蹤的▲
也許家庭群對很多小輩來說看似是個負擔,但它卻用一種最簡單直接的方式連接了家人,尤其是散落在各地的家人,這個群讓家變的更小更溫馨了。
當然了,家庭群的功能當然也不只是聊天、約飯、約電影,關鍵是還能解決生活問題。
比如生病了在群裡一說,家裡人開始各顯神通求醫問藥的;因為大雪被困在機場在群裡說一句,家人們馬上幫忙查火車票、查路線、找人接應,「一人有難,全家支援」不是在群裡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豫姐的好朋友就很享受家庭群的「聒噪」▼
我覺著家裡真的多交流感情才會越來越好。我媽這個當姑姑的跟我們家每個姐姐弟弟都很親,他們的大事小事我媽都知道,我姐有時給我媽打電話能聊2、3個小時。我覺著這是一個特別好的家庭氛圍,看似吵吵鬧鬧,但實際非常親密~~所以,雖然開始把長輩們拉進來只是發紅包,但是他們看著我們一群孩子在群裡聊天也是對我們的一種了解,不像有的孩子發朋友圈都會屏蔽家裡人,只有多了解,讓他們也了解我們的生活習慣和說話方式,他們才能跟我們更親近起來。
Q
你家的家庭群名夠奇葩夠俗嗎?
平時是什麼畫風?
歡迎分享
歡迎吐槽
About us
更懂河南 更懂你
發生在身邊事,發聲在身邊
請
您
關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