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答疑
每個月大王老師都會特意抽時間給大家解答關於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疑問,面對滿屏幕的提問,特別耐心、認真地回復每一個家長。大家看到的是我從幾十個問題中挑出來比較有代表性的,關注點一般在「規則」、「適應」、「情緒」、「拖延」、「陪伴」、「心理發展」等等。如果你恰好也有相關的困擾,希望下面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問題:如何回應孩子的要求?
——我兒子2歲半,最近看繪本,看到書上的車子、吃的,就不停地要這要那,怎麼跟他解釋比較好呢?
回答:這是「我的」敏感期的表現。就真實地告訴孩子,那是書上的物品,有的在現實中有,有的在現實中沒有;有的可以買,有的不能買。
問題:孩子喜歡挖鼻孔、吃手指怎麼辦?
——我家女兒3歲,這一兩個月都很喜歡挖鼻孔、吃手指,在幼兒園和在家都這樣。不知道這是不是敏感期呢?我該怎麼引導她,是阻止她,還是轉移她的注意力?但我也不能時時陪在她身邊。她讀的是蒙園,我看她的相片和視頻時經常有看到她一邊挖鼻孔或吃手指,一邊在看別的小朋友活動,總感覺她融入不了集體生活。
回答:不是什麼敏感期。應該是有些情緒沒有解決,你感覺沒有融入集體生活中這個感覺應該是對的,你和老師溝通一下,多關注一下孩子,看看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交到朋友,如果沒有朋友,就讓老師幫助一下,或者是讓老師先和她做朋友。
另外,回到家裡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孩子表演老師或者其他小朋友,看看孩子的問題在哪裡。同時也可以藉助這種角色遊戲,讓孩子把情緒表達出來。
問題:做作業拖延、對家人不關心
——我女兒七歲半,上一年級。有兩個問題:
1.寫作業的時候特別磨蹭,你怎麼說都不行,鼓勵、規定時間、激將、發火著急,效果都不明顯,不讓寫還不行,要是不催著她能寫到半夜。我也感覺老是發火不行,但感覺她軟硬不吃啊。
2.總感覺她特別冷漠,家裡不管誰病了、身體不舒服什麼的好像跟她沒什麼關係,但有時買東西的時候也會想著這個那個的。當我們說她冷漠不知道關心人的時候,她就看起來有點緊張、不知所措。我不是這樣的人,不過他爸爸和奶奶有點這樣。這是由於家庭影響,我們沒引導好她嗎?
回答:先說寫作業,我看你的方法是軟硬兼施,這對孩子來說是最不好的方法。因為你軟的時候,孩子不信,你硬的時候孩子也不怕,總是這樣交替著,孩子就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我偶爾也見過幾個不用管就主動把作業寫好的孩子,不過比例不會超過20%,你有可能沒遇上那樣的孩子,唯一的辦法是耐心加耐心!
第二,孩子這個年齡還無法把周圍的人都裝在自己的心裡,所以,我們看到的冷漠可能是不客觀的。
除此之外,孩子如果是生活在相互關愛的氛圍中,就不會有冷漠。
問題:如何引導孩子的興趣
——我的孩子三歲三個月,女孩,有兩個問題:
1.在她很小的時候,我想引導她愛跳舞或唱歌,我在她面前學唱、跳,她立馬阻止,不管是誰在家學唱、跳,她都不允許,這是為什麼?孩子的性格內向也很倔強,不合她意的時候,她哭鬧,我沒有妥協,她能一直在那哭、在地上滾很久。
2.如何引導三歲的孩子愛上閱讀、看書?
回答: 1、因為你想讓她學習的心過於迫切,被她捕捉到了,所以她感覺到了壓力。你要是喜歡唱、跳,你就唱、跳好了,不要做給孩子看,這樣孩子反而能吸收。
2、每天堅持睡前給孩子讀故事,你自己也要愛上閱讀。
問題: 孩子離不開手機
——一歲半的孩子一吃飯就要看用手機看電視怎麼辦啊,不給看就不吃飯!
回答:手機是怎麼到孩子手裡的,你要反省一下。不讓看手機,不吃飯就哭一會,你要是堅定地做,孩子會明白你的心意的。
但是,不要發脾氣、不要發脾氣、不要發脾氣!重要的話說三遍!
問題:孩子的精神生活
——我想請問一下大王老師,5歲多的男孩,在父母比較忙的情況下,精神生活的頻次和時間段應該如何掌握?
回答:既然我們說是生活,那就是說是日常發生的,不是偶然來到的。
所以,兒童的精神生活實際上靠家長們的精神生活帶動的。
不是看書、聽音樂才是精神生活,而是你的一言一行都是你的精神的表現,
所以並沒有頻次這麼一說的。
問題:孩子一直處於緊張狀態
——男孩,快四歲,在幼兒園很緊張,說上幼兒園很累,並且拒絕把幼兒園裡跟人發生的衝突告訴家長,也拒絕談論自己磕碰受傷的經歷。家長都是通過腿上的淤青或者臉上的小傷口知道的。而且不喜歡人多喧囂的環境,會表現得非常煩躁,比如公園的老年合唱團附近。對陌生人很警惕,即使別人溫柔的關懷,只要是帶有一點否定他的行為,他都會害怕,並做出那種勉強撐住的表情,比如在商場裡跑的時候,售貨員會關心地說「寶貝慢點,別摔倒」,他就會很緊張地看向我。
請問這些行為都說明什麼?
回答:說明孩子的內心不放鬆。你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關注他的情緒。
對一個孩子來講,如果內在一直處在緊張中,那麼他就會用很大的精力來防禦。這樣,情緒就不可能正常的發展。
問題:孩子經常哭,晚上粘著媽媽
——1.我家兒子七歲,上一年級。這學期開學至今,在課室哭了三次了。每次跟他溝通,他都說不出是因為什麼,就說無法控制,眼淚就是會掉下來。有一次他說哭泣的原因是遲到了兩分鐘。他平時也算是比較活潑開朗的孩子。我真找不到什麼原因了。
2.平時其他方面都表現得棒棒的,就是到晚上睡覺的時候必須要我陪著睡著,不陪的話,他能從九點半折騰到十一、二點。哄啊,談啊,訓啊!各種方法試過了,就是沒用。我也想多陪陪他的。可是男孩子像他這樣,似乎有點過分粘媽媽了。我怕影響他健康成長。請問王老師,他這情況正常嗎?我該怎麼做?
回答:1、孩子哭出來我覺得反而是好事,不管是什麼原因,當孩子遇到壓力時,能夠哭出來就是一種療愈,只是成人覺得哭是不好的事情而已。
2、晚上陪著孩子睡覺吧,孩子一整天都不能和媽媽在一起,交流情感的時間都沒有,晚上其實是交流的唯一時間。
問題:如何評估孩子的成長階段
——請問老師,女兒八歲,我以前沒有接觸新教育,有些壓抑了孩子,現在儘量在彌補孩子的各種敏感期,但有時也會困惑:怎麼區分孩子的狀況是敏感期呈現還是她現在年齡該有的生命特徵?家長要區別對待嗎?
回答:敏感期的彌補不是外界決定的,而是孩子是否會再次出現。不管是什麼情況,都需要家長更多的愛和包容。所以也不存在區別對待的問題。
問題:從教育者角度看到的孩子的問題
——1.男孩,6歲,超級喜歡說話,吃飯、上課、做手工、聽故事(除了看書的時候話會少一些),提醒他的時候他也知道,可他說:就是控制不了。媽媽也說他從小就愛說話。問題是他這樣做很打擾其他孩子。這是天性使然,還是教育上出現偏差造成的?有合適的途徑幫到孩子嗎?
2.女孩,6歲半,手工課上刺繡,開始可能因為新奇,能堅持做完。但後來幾次,做的時候不太專注,看見別人離開,就隨意繡幾下也會離開;平時也不會主動做這個工作。這時候是要依孩子的興趣由她自主選擇,還是要鼓勵孩子堅持?當眾人的目光都聚焦到她身上時,她會把自己的頭深深地埋下去,非常害羞。她媽媽平時也是鼓勵教育,這是孩子的正常反應嗎?
回答:1.話多是天性,沒法制止。只能說在影響其他孩子的時候,提醒他一下,但是沒法改變他,也不需要改變。
2.在有興趣的事情上幫助孩子延長注意力。鼓勵教育和懲罰教育都是精神奴役。這是蒙特梭利說的。因為這是家長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情的表現。孩子的內在並不自信。
問題:孩子態度差,害怕參加學校活動
——1.10歲男孩,在家老愛大聲吼人、抱怨、罵人、語氣態度差,我教育他家人是要互相尊重的,儘管有時遇事我的語氣也會大聲,他的態度我常受不了。他作業每晚自己完成,周六日叫他改以前做錯的題從不自覺,要我陪伴才做,自覺性差。請問孩子的態度不好、大聲吼、自覺性差怎麼破?
2.我家10歲的男孩,今期轉了新校,他之前未踢過足球,現新校每周一有足球課,同學老要他守球門,守不好就講他傻的,孩子特怕周一。我說:「你有權利拒絕他們,我願意幫助你,找班主任和體育老師談下好嗎」?但他拒絕,也不允許我個人去找老師,以前在舊學校找過老師,老師罵孩子更兇了,也許他怕了,我說現在新學校老師不一樣的、可以溝通的,他就不願意,每周都跟我說:我好怕周一。
現在我不了解他心裡的想法是什麼,我該不該去找他的老師溝通?
回答:綜合你的兩個問題,我覺得你的脾氣要改改。家長是孩子的老師,而是這種學習是潛移默化的。表面上發脾氣,內在又沒有力量,這種矛盾是環境帶給孩子的。
如果你能放下自己的情緒和主觀的看法,走到孩子的內心,你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孩子,他需要你的愛和幫助。
同時,也需要你給他力量,而不是指責和抱怨。學校的事情,你如果覺得可以溝通,你就去溝通好了,如果溝通了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麻煩,那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