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市代市長陳壽彬說:「『十三五』以來,宜興以大力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為抓手,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切實破解發展中面臨的一系列突出問題,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構築了宜興不可複製的生態稟賦,推動經濟社會更高質量的發展。」
然而,由於過去粗放式大開發、大發展,自然生態環境曾受到嚴重破壞,城鄉汙染比重快速上升,人與環境不和諧的問題變得突出,付出的生態環境代價極其昂貴。◆ 今年50歲的別墅酒店經營者黃亞雲說:「10多年前,我們湖㳇鎮洑西村的小化工廠、採石場、琉璃瓦廠等企業,雖然讓全鎮工業產值得到快速增長,但山也不是原來那山,水也不是原來那水,粉塵、氣味、煙塵、噪音,讓周邊村民怨聲載道,鄉村旅遊業受到了嚴重影響。」
◆ 宜興市周鐵鎮,曾經是赫赫有名的「化工之鄉」,這裡的化工企業曾高達330多家,大量的工業廢水嚴重汙染著鎮區河道和太湖水質,成為國家相關部委和江蘇重點監控監測地區。
「必須轉變發展的理念和模式,要以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為重點,多措並舉徹底解決好山上、陸上、水裡的突出問題,走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環境與經濟和諧高質量協調發展。」
勇擔建設長三角生態保護引領區的特殊重任,宜興吹響了「全力打贏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攻堅戰」和綠色轉型發展「集結號」。山上,關停採石場,實施「復綠工程」;陸上,整治小化工廠、燃煤窯爐等高汙染行業,啟動「騰籠換鳥」計劃;水裡,出臺最嚴厲排放標準,全面推行科學治水。「我們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的機制,建立多部門聯動的審核體系,守住新上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關。同時,實施『雙隨機執法檢查』制度,提升環保執法的力度,引導企業健康綠色發展。」無錫市宜興生態環境局生態監測與宣傳信息科科長史偉成說。
以「壯士斷腕」之決心,擦亮生態底色,不僅彰顯了生態價值,也提升了綠色發展「含金量」、增強了群眾生態獲得感,宜興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發展潛力更足,魅力更大。◆ 僅2007年,周鐵鎮就關停化工企業109家。2017年,宜興開展「263」專項行動以來,周鐵鎮又先後關停有一定規模的化工企業38家,轉移出的化工企業產出規模超150億元。如今的周鐵鎮,已轉向發展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和旅遊服務業等新興產業,並建成了佔地50萬平方米的「生態綠肺」竺山湖溼地公園,這裡成了村民們的天然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