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將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作為最新的戰略定位,京東正越來越多地向外界展示自身的技術能力,它希望以一家技術企業被外界所認知。
2020年JDD大會(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無疑是京東集團對外展示技術進展與未來方向的重要場景。
在這場大會上,京東首席戰略官廖建文首次對外闡釋了京東未來十年的前進方向。他表示京東要做新一代基礎設施「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即用數智化技術連接和優化社會生產、流通、服務的各個環節,降低社會成本、提高社會效率。
他還公布了京東數智化供應鏈在未來十年的三個長期目標:賦能實體經濟,服務全球15億消費者和近1000萬家企業;提升社會效率,帶動客戶庫存周轉天數降低30%,推動社會物流成本佔比降至10%以內;促進環境友好,2030年京東集團碳排放量與2019年相比減少50%,全面促進環境友好型消費。
某種程度上,可以將京東數智化供應鏈的建設目標等同於京東集團未來長期的發展方向。
今年年初,京東表示其戰略定位是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這意味著,京東的商業模式要從以賺進銷差價的賣貨模式逐漸轉向為其他企業提供技術與服務來獲取收入的模式,在這其中,供應鏈是核心。
與其他電商相比,供應鏈能力一直是京東的核心優勢。目前京東運營500萬個自營SKU的商品和750個倉庫,今年上半年京東的存貨周轉天數在35天以內。與之相比,作為全球零售業周轉效率標杆的Costco,庫存周轉天數是30天左右,但管理的SKU僅為3700個左右。
能夠實現如此高的庫存周轉效率,背後依賴的是在商品、物流和技術供應鏈方面的能力。基於在這些方面積累的供應鏈能力,京東進行希望將其對其他企業開放,從中獲取服務收入。
今年618前夕與快手的合作可以看作是在這種思路之下的事件。在這種合作模式中,由京東提供商品、配送等服務,在快手平臺完成交易。京東零售CEO徐雷在談到此次合作時說,京東未來將圍繞供應鏈能力進行開放賦能,除了快手,未來還會有線上線下多種類型的合作夥伴。
戰略轉型的效果之一是京東比以前更能賺錢了。
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京東在non-GAAP口徑下淨利潤為56億元,同比增長80%。在該季度,京東包括廣告、物流和技術服務在內的淨服務收入為228億元,同比增長42.7%,明顯高於京東整體收入增速29%。不過,來自淨服務收入的比重目前仍佔比較低,為總營收的13%。
從種種信息來看,未來淨服務收入或將成為京東新的營收增長點。
據界面新聞記者採訪了解,今年以來,無論是京東零售還是京東物流、京東數科都在將其技術能力進行產品化,產品化的好處是可以藉此獲得規模化營收。為此,京東物流和京東數科都在今年進行了大的組織架構調整,以配合技術產品化的方向。
在此次科技探索者大會上,京東也對外發布了四大企業級產品,分別是泛零售技術服務平臺「零售雲」、一站式物流數據可視化決策服務平臺「京慧」、智能人機互動平臺「言犀」和市域治理現代化平臺「侖靈」。
以「零售雲」為例,是將京東零售積累的技術、業務、數據和用戶四大中臺能力通用化,對外輸出。這其實抓住了疫情之後傳統行業加速數位化轉型的機會。
「有些品牌想構建線上渠道,但是它可能不想入駐電商平臺,想自己做,把線上線下打通,線上運營再反哺到線下門店。我們可以提供解決方案。」京東零售技術委員會負責人顏偉鵬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採訪時說。
對車企來說用戶是核心資產,但在傳統的線下銷售模式中,車企並不了解自己的用戶。一旦能夠實現數位化,則可以針對用戶的需求推送相關的其他產品,達成銷售。據顏偉鵬透露,目前,汽車、金融和零售業是零售雲布局的重點。
從長遠來看,京東成為一家真正以技術和服務收入為主的公司,還需要在技術研發方面源源不斷地投入。在這次大會上,京東宣布成立京東探索研究院,表示將深耕「人工智慧」、「量子計算」、「數據科學、工程與管理」、「去中心化計算」、「倫理道德」、「科學與藝術」等六大數智技術領域。
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周伯文表示,京東探索研究院將面向全球招募最頂級的人才,預計未來3到5年每個領域將至少有2-3位世界頂級的科學家加盟,並鼓勵「青年學者」加入,致力於將他們培養成為未來行業的領軍人物。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