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上海市居住證管理辦法》正式施行,「120分」成了新政的聚焦點。對於眾多外來人口而言,積分達標就意味著能在子女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享受市民化待遇,而其中「異地高考」無疑是最大的「誘惑」。
隨著上海居住證管理辦法模擬打分系統的上線,外來人員只需在家動動手指就能給自己打分了。然而,採訪中記者發現,120分對於不少年輕人來說並不難。
本報記者 顧卓敏
達到標準分值並不難
隨著居住證管理辦法模擬打分系統的上線,對於廣大持居住證的外來人員而言,打分、算分就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需要打電話諮詢,更不用到受理現場去打聽,只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選項,前後花不了1分鐘,分值就一目了然,不存在任何模糊地帶。
「我到網上去測算過了,居然有180分」;「要達到120分一點也不難,隨便怎麼算都夠了」……昨天,記者在網上發現,不少網友已經迫不及待將自己的積分曬了出來,其中不乏高分獲得者。
昨天下午,記者登錄「上海21世紀人才網」,在《上海市居住證》積分模擬打分計算器系統中,年齡、教育背景、專業技術職稱、繳保年限、加分指標等一應俱全。通過簡單測算,記者發現僅憑「年齡30歲」、「大學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兩項就能獲得120分,如果再加上「在本市工作及繳納職工社會保險年限」、「專業技術職稱和技能等級」的選擇項,就能突破160分大關。如此看來,「120分」對於不少年輕的外來人員確實並非難事。
「我真不知道,拿到160分這麼高的積分有什麼用。」目前,在滬上一家外資企業工作的陳輝告訴記者,32歲的他當前最迫切的需求是買房子結婚,子女高考實在離他太遠了。
事實上,採訪中記者也發現,類似陳輝這樣的高分獲得者並不少見,但顯然年齡的優勢讓他們「無法」享受異地高考的政策便利。於是不少網友也用「空歡喜」來形容自己的「高分過關」。
學歷年齡仍是攔路虎
「我家女兒今年上初一,雖然離高考還有段時間,但我心裡也很著急。」王巧和丈夫來滬打工已經有10多年了,居住證新政的出臺,讓她看到了女兒能在上海參加高考的希望。「但是,目前還只是個美好的希望,畢竟對於我們來說,學歷太低是個致命傷。」
據記者了解,王巧與丈夫都在美容美髮行業工作,兩人都只有初中學歷,10年輾轉於滬上各處打工,根本就沒有正規的繳納社會保險的記錄。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拿到120分確實是「不可能的任務」。
「有希望就有目標,我現在在努力進修專業技能,如果能考出美容高級技師說不定就能在相應的專業技術職稱、技能方面拿到更多分數。」王巧向記者透露,她研究了政策,如果持證人在臨港地區工作並居住,每滿1年積2分,滿5年後開始計入總積分,最高分值可以達到20分。「我跟老公商量了,不排除會去臨港租房子,在那裡找工作,畢竟對我們來說這一年2分還是很關鍵的。」
事實上,對於很多外來務工者而言,文化層次低無疑是個硬傷。「我打算讓我丈夫去上夜大讀,拿個大學學歷,哪怕沒有學位也能比現在多10分。」劉琴夫妻倆在上海開了一家洗車房,雖然也算是自主創業,但小作坊式的經營規模,讓他們很難在「投資納稅或帶動本地就業」上面拿到分數。「為了兒子5年後能夠在上海參加高考,現在只有兩條路,要麼讀書、考技能,要麼把生意做大。」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除了學歷,年齡也是一個「攔路虎」。
「在積分中最好拿的就是年齡分,只要在44歲以下就能拿到30分的滿分,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個分數有可能是逐年減少的。再加上我們這批人的學歷普遍不高,最多也就是高職,所以這個120分並不好拿。」針對今年40歲的陳先生的擔憂,記者比對了相關積分標準,發現43歲是一個分水嶺,從44歲起30分的年齡積分將以每年2分開始遞減。但所幸,只要該人員有大專(高職)學歷、14年以上在滬工作及繳納職工社會保險的記錄,仍可達到1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