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團長
去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中第23條提到:要推動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
讓孩子去學習編程、讓少兒趕快去啟蒙,各種相關培訓機構的宣傳也讓家長們變得焦慮起來。動輒每節課都要幾百元的價格,只要孩子能真正學到知識,倒是並不會勸退一心為孩子付出的家長們。
從定義上講,編程即依靠編寫程序來告訴計算機要做什麼。少兒編程則是採用圖形化的編程工具,像組裝積木一樣,把原來英語的代碼程式語言轉成圖形模塊化、指令化,以情景動畫、遊戲、積木構建的形式呈現。
孩子是否感興趣?適不適合學?3-6歲的孩子需要專門送去培訓班接受啟蒙教育嗎?手機app能不能達到啟蒙的效果呢?
團長測評了以下幾個軟體。這些軟體都是運用搭建代碼塊的方式,有些軟體功能單一,看起來就像個單機遊戲;有些軟體功能齊全,但又需要家長或老師的引導。到底能不能達成啟蒙的目的呢?一起來看下吧。
打開頁面,安安靜靜的3隻小恐龍,連個背景音樂都沒有。
那麼,這3隻恐龍點進去之後有什麼區別呢?是代表不同的等級嗎?並沒有;代表不同的主題種類吧?也並沒有;區別僅僅在於內部背景圖有所不同而已。
每一個關卡也是非常簡單:畫面右方有代表著方向的「恐龍腳印」,畫面中恐龍需要朝著哪個方向走能吃到食物(毫無意義的吐槽:食物還是煮熟的呢,恐龍都開始吃熟食啦),孩子將右方的「腳印」拖到下方的「程序區」,然後點擊播放。小恐龍就會依照孩子擬定的步驟去吃食物啦,吃到了,就撒花歡呼,「yeah,你真棒!」出現失誤,則變成「好可惜,失敗了,再來一次吧」的音效。
整體遵循由簡到難的遞進,此處的「簡」指的是恐龍只需要幾步就能吃到食物,「難」指的是恐龍需要多走幾步、多轉幾個彎才能吃到食物,僅此而已。
不,還是增加了難度係數。
在小恐龍走的路上設置了石頭障礙和溝壑,需要在程序區添加「炸彈」炸毀石塊、用「熱氣球」飛過去才能完成。
雖說每個小恐龍附帶20個關卡,但是,3個小恐龍附帶的關卡簡直「複製、黏貼」,除了恐龍、背景更換,其他一模一樣。
那麼,設置3個不同的主題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關卡之間並沒有嚴格的限制,即使前面的關卡沒有做完,依然可以跳到後面開始新的關卡。
在操作界面,總是會跳出廣告窗口也是令人很不爽的事情。整體說來,該軟體能培養孩子的編程意識,但具體的編程命令並沒有體現。
編程樂園這個app一打開界面,就給人一種眼睛發漲的感覺:這絢麗多彩的畫面、大大的卡通字體是怎麼回事?
不能因為是給孩子使用的軟體就放棄審美啊!
右上角竟然還可以中英文切換,中文界面還貼心地為說明文字加了拼音,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誇還是該吐槽?
該軟體整體分為了三大板塊——知識啟蒙、編程遊戲和編程樂園。
知識啟蒙主要面向7歲學齡前兒童,設置了5個不同的主題,分別為:英語、動物、古詩、三字經和名人事跡。採用Blockly代碼塊學習編程。
Blockly是由Google發布的可視化編程工具,與Scratch類似,可以通過類似玩拼圖玩具的方式將它們拼接起來,將一個個簡單功能組合,最終構建出一個程序。過程中只需要拖動滑鼠,不需要敲擊鍵盤。
該啟蒙板塊主題下,「英語」中的關卡是將圖片和單詞,拖動模塊對應上;「動物」中的關卡是拖動模塊,選擇動物所屬哪一科;「古詩」更是將一首詩的名稱和詩句的正確順序拖到相應的模塊上。這,真的不是在上文化課麼?
編程遊戲的使用對象為7-13歲的兒童,遊戲的內容就更豐富了,「小蝌蚪找媽媽」「吃豆人」「推箱子」等,打開後,同樣是需要用戶添加代碼塊,驅動遊戲進展。
編程樂園則是面向10-16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的編程入門訓練平臺,按照Blockly的基礎知識點將該模塊分為變量、分支、循環、函數等6-7個系列專題。
在團長的試用過程中,該軟體經常出現奇怪的頁面無法退出情況,即使已經退出了該頁面,但有內容始終顯示在屏幕上,哪怕你已經退出了軟體、打開了其他軟體,該內容仍然會牢牢地佔據最前面。
團長不得不採取萬能的重啟手機大法,才終於「得見天日」。這一點,實在太傷使用體驗了。
編程貓Nemo的操作界面較為繁雜,首頁打開後有多個菜單,默認為推薦頁。
除此之外,頁面上方還有遊樂園、教程、主題、動態、最新幾個選項,頁面下方則有發現、我的和大大的加號(點開後又有邊學邊做、從模板創建、自由創作幾個選項)。
首頁推薦呈現的都是其他玩家的作品。點擊可查看他人作品,同時,也可點讚、收藏、轉發等「一條龍」服務。
一個傳說級別的玩家
作品簡介裡會標註角色和積木各運用了多少個,是否開放了再創作等。主題與首頁推薦相同,只不過劃分了不同的主題而已,例如「知識輕鬆學」「探索一路驚喜」「體驗不同人生」等等。
動態和最新的菜單下與此大同小異,只不過,動態為推薦「大佬」用戶,最新則是剛剛發布的新作品。「編程大佬」是被點讚、被收藏、被再創作數量達到一定積分的玩家稱呼,整體給人一種社區論壇的感覺。
編程貓的教程較多,入門和進階都能找到相應的課程,有遊戲一樣的視頻教學,也有其他玩家上傳的教學視頻。真是將社區論壇的功能運用到了極致。
另外,該軟體中還有著各種奇怪的功能。「編程貓圖書館」是連載小說,「源碼精靈」是領養精靈孵化源碼蛋的遊戲答題,「代碼島」更是突然進入地圖或模型的世界……
幹擾元素太多,以至於清爽的編程頁面僅僅只有「從模塊創建」和「自由創作」這兩個區域。難得的是,這個界面從功能和實際操作上都還不錯。
Scratch(簡易圖形化編程工具/語言)是一款由麻省理工學院(MIT) 設計開發的一款面向少年的簡易編程工具,2012年在中國得到普及,針對 8 歲以上孩子們的認知水平,以及對於界面的喜好,MIT 做了相當深入研究和頗具針對性的設計開發。不僅易於孩子們使用,又能寓教於樂,讓孩子們獲得創作中的樂趣。
該軟體頁面簡潔,首頁即顯示出啟蒙(5-7歲)和高級(7-12歲)兩種模式。
點擊啟蒙板塊進入後是一個空白頁面,需要創建自己的項目。如果不知道做什麼也沒關係,點擊上方的「問號」按鈕,會出現8個項目示例。隨意點開一個,就可以在原來的項目基礎上添加自己的創意。
比如:這個「鴨子划水」的小作品,我們可以在原有的程序下增加一些角色(當然,部分素材免費,其他需要成為會員才能使用),還可以修改動作,添加命令等。
點擊左方的角色,可以逐一修改它們的命令。修改滿意後,點擊上方的綠色旗子,查看一下自己的作品吧。小鴨、小魚都動了起來。團長操作了一下,想要做得有趣、好玩對創意和思維要求較高,還真不容易呢。
在高級模式下,功能代碼塊更加齊全,已經不適合零基礎的孩子。不過,如果還是一籌莫展,軟體還提供在線課程供其他人學習,同樣可選擇一個作品進行修改。
點擊這些作品,會自動跳轉到操作界面,瞬間有種程式設計師的感覺了呢。
雖說部分素材需要收費,但整體軟體的功能是免費的。
有使用過的人評論說,軟體會出現卡頓、閃退等情況,但在團長的使用過程中暫時還未發現這一點。
整體看下來,團長測評的這幾款少兒編程軟體都並不太推薦,如果想讓孩子嘗試,可試用Scratch啟蒙。
● 布丁少兒編程:功能過於單一,更像是遊戲;
● 編程樂園:色彩飽和度高、使用並不流暢。主題內容與古詩詞、成語、英語結合,有種學習文化課的感覺;
● 編程貓Nemo:太像一個社區論壇了,太多的幹擾元素,還隱藏著小說連載;
● Scratch啟蒙是此次測評中表現較好的一個,功能齊全,界面友好,並沒有太多幹擾的元素,但並不太適合零基礎,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