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漢字(3):從甲骨文到楷書,深度解析漢字「安」的含義

2020-12-20 理書少年

這裡是七公子讀書,每天一篇小短文,為您演說一個漢字。

首先請大家看圖:

甲骨文

這是一個甲骨文,是一個會意字。不過畫的是什麼還是大致能分辨的。它最上面的部分是不是很像以前茅草屋的屋頂?下面的部分是不是很像一個跪坐的人?

再來看看這幅圖:

圖解「安」字

可能有的朋友已經猜出來了。下面我們就依次來看看它的演變過程:

「安」字的演變過程

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文、隸書和楷書。這就是「安」字。

房屋裡一個女子,就是「安」字。有房有家眷,就可以稱之為家,可以安穩居住了。從這個古字的形象來看,它是表示女子在屋內、在家裡很安全,體現了家庭對女子的保護。

這個字非常有意思,它雖然產生於3000多年前,但是卻正暗合了咱們現在流行的一句話:女人,是一個家庭的風向標。

「安」上一個寶蓋頭,本來就代表房屋、家,屋下一個女子,則代表「安」。也就是說,這家的氛圍,跟家裡的女人有很大關係,甚至可以說由她們掌控著。

一個家庭裡,女人知書達理,則家庭溫馨和睦;女人刻薄多事,則家裡雞飛狗跳。

當然,男人脾氣不好,家也難安。畢竟時代不同了,講究男女平等。那蹲在屋子裡的小人兒換成男的,也是可以的!

這個古老的漢字,很巧合地揭示了一個道理,想要家庭和睦幸福,就要做到這一點:安。家安則家和。

家庭和睦之秘訣就在這一個「安」字!

看完了演變過程,接下來看看「安」字的含義。

「安」的本義是「平安」。例如《詩經·小雅·棠棣》:「喪亂既平,且安且寧。」不過《詩經》裡的這句格局更大了,它已經由個人上升到國家了。這裡「安」和「寧」相應,表示安穩。比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有「風雨不動安如山」,取的就是這個意思。

家安,人才安。國安,家才安。有國才有家!

當然,「安」還有另外一個引申義,比如這個句子:「富貴有天命,安貧士之常」,還有一個成語叫做「安貧樂道」 。這時候的「安」是適應某種環境的意思。

最後,依然來讀幾首意境相通的詩詞:

1、宿雨清畿甸,朝陽麗帝城。豐年人樂業,隴上踏歌行。

這是宋人馬遠的《題踏歌圖》。大豐收,人們走在田埂上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這才真的叫安居樂業。生活安定,心情也美麗。

2、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這是宋朝大詩人陸遊的《遊山西村》。農家臘月豐衣足食,自釀的米酒,肥美的走地雞和土豬……不說了,要流口水了……

3、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這是唐朝詩人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

。元宵夜京城解除宵禁,男女老少紛紛走上街頭看燈。那些掛起來的各式各樣的燈飾,仿佛開在樹上的花。明月照人,影逐人動,珊珊可愛。

國泰則民安,這幾首詩裡雖然沒寫一個「安」字,但是我們分明看到了老百姓安居樂業一派祥和!

參考文獻:《圖說漢字》《說文解字》

(原創圖文,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從甲骨文到楷書:一圖一字,看這4個漢字的演變過程
    這是漢字「拜」的演變過程。「拜」的古字形像雙手合掌,本義是恭敬的禮節,引申為「拜見」「拜謁」。這是漢字「班」的演變過程。「班」的金文字形像用刀把玉分成兩半,《說文解字》:「班,分瑞玉。」本義是分玉。瑞玉是古代玉質的信物,中分為二,各執其一以為信。引申為「分給」「賞賜」等。
  • 從甲骨文到楷書,漢字走過了怎樣的一段歷程
    這一說法將倉頡作為文字傳承的典型代表來看待,是對倉頡在漢字史上的地位較合適的定位。後人將倉頡作為「文字始祖」是對倉頡貢獻的讚譽。3、楔刻圖畫說漢字起源於什麼?現代學者一般接受「楔刻與圖畫」說。其實,早在1899年之前,在河南安陽小屯村,農民就挖掘出了甲骨,當作治療創傷藥材來使用,人們稱之為「龍骨」。王懿榮是金石學家,他偶爾在使用「龍骨」的時候,發現它上面有和西周金文相似的字,猜定這可能是一種很古老的龜板文字,後派人到藥鋪買下全部有字的甲骨。當年秋天,古董商範維卿將刻有甲骨文字十二版賣給王懿榮,每版價銀二兩。
  • 從甲骨文到簡體字:中國漢字究竟走過了多少路程
    漢字作為我們中國文化發展的一部分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從最初的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現在的簡體字。整整數千年,漢字走過了一段很長的路程,其寫字的筆畫也在隨著人們的不斷的精簡而越來越適用於現代。當然其實漢字簡潔化對我們來說其實也並非是一件壞事,因為這其實也是它的一種發展趨勢。
  • 從甲骨文到楷書,回溯漢字字體演變歷程,感受綿延不絕的文明傳承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文字,也是壽命最長的一種文字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世界上只有漢字是唯一的流傳至今從未中斷的文字,英語等拼音文字現代人看幾百年前的書大都看不懂,更別說幾千年了。 漢字產生的時間,還難以斷定。今天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鑄在銅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金文。
  • 從甲骨文到楷書,我們經歷了怎樣的歷史?
    從甲骨文、金文,到篆書、隸書、楷書,漢字經歷了上千年的演化史。隋唐之後,楷書成為漢字正宗,並影響到周邊,形成一個覆蓋東亞的「漢字文化圈」。放眼整個「漢字文化圈」,在近代,漢字的地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戰。1949年後,漢字又經歷了不止一輪的簡化。從中,我們能隱約感受到時局的複雜。
  • 鄒城市第一實驗小學興隆校區:賞析甲骨文字 發現漢字之美
    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學生發現漢字之美,感受漢字魅力,鄒城市第一實驗小學興隆校區依託書法校園陣地,將甲骨文融入到各科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甲骨文的興趣,積累甲骨文識字量。學校組織教師依據人教版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生字表,從中找出相應的甲骨文,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字體的演變、字義的轉化等甲骨文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感受到甲骨文字的美麗神秘之處。
  • 從甲骨文到現代漢字,中國文字經歷了哪些演變過程?
    中國的漢字屬於象形文字,由圖形逐漸演變,看字形就能辨別出來。比如,「日」字,就像天上的太陽。「月」就像一個彎彎的月亮,「弓」像一把彎曲的弓箭一樣。漢字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首先從表形,到表意再到形聲。我相信很多人很好奇,我們知道的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那麼甲骨文是如何變成現在的漢字的?
  • 學習書法,你先得知道漢字的起源,演變
    經歷了從甲骨文到金文、篆書、隸書和楷書的發展過程,逐漸形成現代漢字。隸書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和今天的楷書整體字形線條相差無幾。水字從甲骨文的圖形文字到今天的漢字變化過程水字從甲骨文到今天的漢字演變魚從甲骨文到楷體的演變
  • 漢字的起源與發展
    ,經歷了從甲骨文到金文、篆書、隸書和楷書的發展過程,逐漸形成現代漢字。 3 漢字的演變趨勢 漢字的演變總趨勢是由繁到簡,漢字字形字體逐步規範化、穩定化。
  • 從甲骨文到簡體字,方塊字也是大有來頭
    從甲骨文到簡體字,方塊字也是大有來頭 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之久,文字記載對於文明的延續傳承而言功不可沒,從最早的甲骨文到如今的簡體字,漢字的演變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漢字的歷史吧。
  • 追溯漢字的原始意義——關於董來運的《漢字的原型解析》
    □龐述生最近讀了一部文字人類學作品《漢字的原型解析》,作者是三門峽市第一高中退休教師董來運。這是他的第二部文字學專著,第一部專著是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漢字的文化解析》。倉頡們創造了文字,字成,「天雨粟,鬼夜哭」。中華大地有了文字,確實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 《漢字演變》軟體用動畫展現漢字發展過程
    本報訊(記者李苑)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漢字構形演化數位化技術與系統」資助下,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天人同達軟體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漢字演變》軟體日前在京推出。這是國內首部旨在準確展現漢字演變過程的動畫軟體。
  • 從甲骨文到現代簡體字,中國文字演變過程你了解多少
    從甲骨文到現代簡體字 中國文字的演變過程中國教育服務網(匕頁)中國的文字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根據歷史記載,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從唐宋魏晉時期開始,漢字又演變出了楷書、行書、草書的寫作方式,相傳行書是漢代的劉德升所創,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寫起來行雲流水,用筆靈活,不少書法家便是精於此字體。在這個時期,中國古代湧現出了許多著名書法家,他們擁有自成一派的寫作方式,對後世研究書法的人群造就了深刻的影響,同時也成為了文字演變史中寶貴的一項財富。
  • 從古至今仍在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中國漢字
    漢字從甲骨文發展到演化成今天的漢字,已經是幾千年的歷史,世界上有很多古老的文字,但是沒有那個民族的文字像漢字一樣經久不衰。中國漢字的歷史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和發展,文字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中國漢字起源,在眾多文獻上說法比較多,但並沒有形成統一的說法,根據現代學者以及考古界系統考察和對比,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考古中發現的陶片上刻劃符號判斷,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歷史。
  • 王貴元 | 從甲骨文到楷體字——漢字經歷了怎樣的嬗變
    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悠久而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漢字超強的生命力是怎樣實現的?認識楷體字不一定能認識甲骨文,甲骨文是通過怎樣的機制發展為楷體字的?為什麼形聲字成為現代漢字的主流?迄今為止,上述問題還缺乏系統性解釋。漢字之所以能使用到今天,核心原因是它能夠適應時代的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本文論述的是古今漢字發展的核心支配因素和主體脈絡。
  • 從甲骨文到楷體字——漢字經歷了怎樣的嬗變
    【語言論壇】  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悠久而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漢字超強的生命力是怎樣實現的?認識楷體字不一定能認識甲骨文,甲骨文是通過怎樣的機制發展為楷體字的?為什麼形聲字成為現代漢字的主流?漢字之所以能使用到今天,核心原因是它能夠適應時代的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本文論述的是古今漢字發展的核心支配因素和主體脈絡。  古今漢字發展的核心支配因素  甲骨文字形基本是物象的反映,由於物象是具體的、有形的,這決定了字形的象形性和非單一性。
  • 從甲骨文到楷體字 漢字經歷了怎樣的嬗變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悠久而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漢字超強的生命力是怎樣實現的?認識楷體字不一定能認識甲骨文,甲骨文是通過怎樣的機制發展為楷體字的?為什麼形聲字成為現代漢字的主流? 迄今為止,上述問題還缺乏系統性解釋。
  • 「揭秘漢字 品讀華夏」系列主題活動在西安舉辦
    榮信教育副總經理孫肇志、西安外國語大學退休教授劉正懷、樂樂趣童書閱讀推廣人格子姐姐等專家學者帶領孩子們一起追尋漢字源流,探索華夏文明。神秘漢字的有趣面龐「樓蘭的正午,公元前的邊關……」西安外國語大學退休教授劉正懷老師現場吟唱了一首磅礴大氣的《絲綢之路》,讓讀者仿佛置身於駝鈴叮噹的絲路古道,現場的氣氛即刻被點燃。
  • 王貴元 || 從甲骨文到楷體字——漢字經歷了怎樣的嬗變
    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悠久而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漢字超強的生命力是怎樣實現的?認識楷體字不一定能認識甲骨文,甲骨文是通過怎樣的機制發展為楷體字的?為什麼形聲字成為現代漢字的主流?迄今為止,上述問題還缺乏系統性解釋。漢字之所以能使用到今天,核心原因是它能夠適應時代的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本文論述的是古今漢字發展的核心支配因素和主體脈絡。
  • 追溯漢字的原始意義
    □龐述生    最近讀了一部文字人類學作品《漢字的原型解析》,作者是三門峽市第一高中退休教師董來運。這是他的第二部文字學專著,第一部專著是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漢字的文化解析》。    倉頡們創造了文字,字成,「天雨粟,鬼夜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