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以來,成都雙流機場成為全國大型機場中,起降架次同比降幅最少、執飛率最高的機場長達四個月之久。成都也是疫情發生以後,全國旅客吞吐量最多的機場。也就是說,疫情發生以來,成都雙流機場成為受疫情影響最小,同時復甦最快的國內大型機場。
一、成都雙流機場穩居全國第四多年且國際客源佔比較小
從2015年開始,成都機場超越上海虹橋機場,穩居全國客運吞吐量第四,前三名分別為北
京首都、上海浦東和廣州白雲機場,雖然各機場每年增幅不一,但基本格局穩固。北上廣深中的深圳由於地處大灣區,香港和廣州機場具有先發優勢,雖然增長勢頭驚人,短時間內仍撼動不了國內前四強的地位。
在疫情爆發之後的1月底,義大利、美國等國陸續對我國停航,國際航班快速減少。
國內疫情基本在三月份得到控制,而在三月,疫情在歐美多地爆發,由國際旅客輸入的病例成了國內新確診的主要來源。
3月29日,民航局等多部委要求各航空公司執行「五個一」政策,即「一家航空公司一個國家一條航線一周一班」,國內每日入境航班快速下降到了不超過20架次,每日不超過3000人。
這一政策的出臺,大大影響了作為國際樞紐的北京首都、廣州白雲和上海浦東機場,北京首都和廣州白雲的國際及港澳臺旅客佔全年所有旅客的四分之一以上,上海浦東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甚至過半由國際及港澳臺旅客貢獻。
而2019年,成都雙流機場國際及港澳臺旅客比值僅為12.07%,受國際航線減少的影響最小。
二、北京出行限制嚴格 衝擊北上廣深相互間商務線
3月19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外交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海關總署、國家移民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客運航班有關事宜的公告》。該公告稱,決定調整目的地為北京的部分國際航班從指定第一入境點入境。
北京的國際航班被分流至全國其他城市。
直到4月30日零時起,北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國內低風險地區(除湖北)進京出差、返京人員不再要求居家隔離14天。
6月6日0時起,北京才解除湖北(含武漢,中高風險地區除外)人員進京民航、鐵路購票和公路進京證限制。
雖然國內疫情在三月已經得到控制,但受嚴格的防控政策影響,五月前北京首都機場航班量一直維持較低的水平,且在負增長。
北京與上海、廣州、杭州、深圳等地的航空快線直接受到衝擊,而成都雙流機場作為西南地區的空中交通樞紐,與西部地區樞紐機場如昆明長水、西安鹹陽之間密集的交流往來受影響較小。
三、成都多項舉措 貨運提升明顯
疫情發生後,國際客運航班大量取消,大大減少了客運航班腹艙載貨運輸能力。
面對挑戰,成都市圍繞重要醫療物資搶運、重點產業國際供應鏈的需求,以國際航空供應鏈保通保運保供為切入點,全力保障主要國際物流航空通道的穩定和暢通。民航西南管理局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雙流機場實現貨郵吞吐量為4.9萬噸,同比下降僅為5.4%。與4月份相比,雙流機場貨郵吞吐量增加了4000多噸,同比降幅收窄了大約10個百分點。
自疫情發生以來,成都至芝加哥、法蘭克福、布魯塞爾、大阪等9條全貨機航線實現了「不停航」的穩定運行。
不僅如此,成都在疫情期間還新開通了一條成都至東京國際定期全貨機航線。4月8日,川航新開通了成都直飛東京全貨機航線,有效解決了蘋果公司出貨高峰期,面向北美、歐洲、亞洲等運力缺口。
截至目前,成都穩定運營的全貨機定期航線已達10條,「客改貨」國際(地區)航線已增至15條。這些航線網絡覆蓋北美、歐洲、亞洲等區域。
伴隨貨運航線運輸日益忙碌,有效地保障國際航空貨運供應鏈的需求,也使得國際(地區)全貨機貨量突出地逆勢增長。統計數據顯示,1-4月雙流機場實現貨郵吞吐量17.3萬噸,其中全貨機貨量4.1萬噸,同比增長78.9%;國際(地區)全貨機貨量2.1萬噸,同比增長109.8%。
(新媒體編輯: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