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講座預告
無法告別的故鄉,回不去的「異邦」?
—— 新聞業的懷鄉病與數字記憶的隱喻
本期講座我們為大家邀請到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李紅濤教授,講座主題原型來自2016年一篇發表於《國際新聞界》(第5期)的文章「點燃理想的日子」—— 新聞界懷舊中的「黃金時代」神話。一切都在加速,一切都在加速中速朽。為什麼要去談論一篇已經發表了四年眼瞅著就要「過期作廢」的文章?
這篇文章,原本記錄了中國新聞業的一個特定時刻,一個懷鄉病時刻。對懷舊者而言,「金子般閃閃發光的時刻」是重要的;但對研究者而言,那個憂傷的懷舊時刻更為重要。因此,這篇文章的重點更多不在於黃金時代的具體指向,而在於「黃金時代的歷史形構」。
然而,特定時間點的意義,只有在更長的時間脈絡中才能變得清晰。此時此刻,或許就構成了這樣一個契機,能夠讓我們再度審視懷鄉病的歷史性。在「新聞人為什麼懷舊」之外,我們還可以問另外一個問題,「新聞人為什麼不再懷舊了?」從這個問題出發,本次講座將首先回溯論文本身的後臺故事,探討懷舊時刻的歷史意義,再從「平臺」和「劇場」這兩個隱喻入手,對當代數字記憶實踐作延伸討論。
如果您對該主題感興趣,敬請鎖定本期講座!8月6日(周四)19:00-21:00,我們不見不散!
會議時間:2020年8月6日19:00-21:00
會議地點:騰訊會議(會議ID:408 631 349)
直播:https://meeting.tencent.com/l/UT7LwA99mrZA
原文刊載於《國際新聞界》2016年第5期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號
外
「媒介科學」雲講堂
《國際新聞界》
可以聽的論文
系列講座開講啦
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加深入地與論文作者互動,《國際新聞界》編輯部將與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新聞傳播研究所聯合主辦「媒介科學」雲講堂——《國際新聞界》可以聽的論文系列講座。
系列講座將邀請在《國際新聞界》上已刊發或即將刊發論文的作者來給大家聊聊自己的寫作內容與成文體驗。屆時,我們將通過騰訊會議室和會議直播兩種方式向大家開放。
此外,我們將在《國際新聞界》官方微信公眾號每月推送的目錄帖中向大家徵集「最想聽的論文」名單,如果是對已刊出的論文感興趣,也請留言告訴我們,我們會竭力邀請論文作者,以輕鬆但深入的方式為大家提供可以收聽的「論文盛宴」!
如果您錯過了講座直播,可B站搜索用戶名「可以聽的論文」。每期講座結束後,我們將儘快將錄屏上傳至該帳號,歡迎關注!
敬請期待!
主辦單位:《國際新聞界》編輯部
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新聞傳播研究所
封面圖片來自網絡
本期執編 | 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