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再去湘鄂情吃「白椒炒雞胗」,味道可能還是那個味道,但酒樓老闆已經不是孟凱了。
1995年2月28日,湘鄂情的前身——只有四張桌子的「湘湘菜館」在深圳蛇口正式開業。創業之初,孟凱除了兼任服務員、收銀員和採購員,還會出去跑運輸,以此賺錢來維持餐館的經營……
在2009年上市而成為餐飲界首富之後,孟凱如今不得不為籌資還債近日決定賣掉「湘鄂情」系列商標,並繼續出售部分子公司股權。「公司要還債,要轉型,不處理掉這些資產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只能『揮淚』。」孟凱說。
賣金字招牌還債
「湘鄂情」名字的由來,是因為老闆孟凱是湖北人,老闆娘周長玲是湖南人。讓孟凱成為公眾人物的事件,主要源於2009年公司上市所帶給他的36億身家。
1997年,孟凱的餐廳在原址擴建為1000平方米的酒樓,正式打出了「湘鄂情」的名號;1999年,揣著200萬元的孟凱到北京開了第一家店,地址選在海澱區定慧寺路邊,這裡原先是一家部隊招待所,面積不大,300多平方米。
隨後,北京成為湘鄂情輻射全國的中心,2009年11月11日,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民營餐飲企業。2011年2月27至28日,湘鄂情年度高峰會在南京舉行,本次會議確定湘鄂情2011年完成全國以經濟協作區域劃分的品牌擴張戰略部署。
在招股書中,孟凱對湘鄂情的未來做了九大風險提示,但唯獨沒有預料到宏觀政策環境的巨變。
2012年底中央八項規定實施後,湘鄂情在2013年出現公司歷史上虧損最為嚴重、經營最為困難的一年。期內,公司營收8.02億元,同比下降41.19%;虧損5.64億元,淨利潤同比下降788.86%。
品牌專家李光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高端餐飲企業以往就是靠政務消費,以北京市場為例,政府、事業單位曾是消費主力,但「三公」消費受限後,這個消費群體不見了,讓湘鄂情面臨轉型之痛。
公司今年已向大數據領域轉型,但在遭遇跨界不適的同時,還要面臨4.8億公司債的償還壓力。此外,24.8億的定增計劃泡湯則讓孟凱壓力陡增。
「我1995年創業至今快20年了,為了還債,我只能賣掉湘鄂情這塊金字招牌。」孟凱向媒體表示。
「賣掉商標則意味著無奈剝離主業,湘鄂情一直都是輕資產運營,很多店面都是租賃的房子,進入時裝修可能上千萬,但退出的時候則一文不值。」李光鬥稱,這是目前孟凱比較頭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