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太原5月8日電(張婷婷)5月8日,太馬組委會收到通知,太原國際馬拉松賽獲得國際田聯的認定,由銅標升級為銀標賽事。隨著2017年的銅標,2018年的銀標,太馬正按著最高的效率穩步提升,為了2019年的金標賽事做好準備工作。
根據《2017中國馬拉松年度總結》發布的數據,去年全國共有1102場路跑賽事,有498萬人次參賽。太馬在2018年升級為銀標賽事,這讓太馬逐漸坐穩了國內一線馬拉松賽事的地位。
太原國際馬拉松賽是由中國田協協會、山西省體育局和太原市人民政府主辦,山西省田徑協會、太原市體育局與樂視體育共同承辦的一項國際體育賽事,定於每年九月舉行。賽事自2010年起至2017年已成功舉辦了八屆,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2013年到2017年,連續五年被評為「中國馬拉松金牌賽事」,這不僅提高了太原的城市品位,還成為展示太原市歷史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靚麗體育名片。
2017年國際田聯認證的馬拉松標牌賽事共103場,其中金標賽事50場,銀標賽事20場,銅標賽事33場;其中國內馬拉松獲得國際田聯標牌賽事一共12場,其中金標賽事為廈門、北京、上海等5家馬拉松;銀標賽事為重慶、蘭州、廣州馬拉松;銅標賽事為太原、衡水、杭州、深圳馬拉松。到了2018年,國際田聯已經公布的銀標賽事還包括米蘭、羅馬、休斯頓馬拉松等,在馬拉松賽事的角度,太原已經可以跟這些世界知名城市比肩了,這也讓太馬國際、國內地位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升級的不僅是標牌,太馬在多方面的提升才是內核
特邀運動員人數從2017年的5男5女,要求來自5個不同的國家,變成2018年的6男6女,來自4個不同的國家。隨著標牌賽事的升級和國際田聯政策的修改,特邀運動員的數量相比去年有所增加,但是來源的國家限制有所放寬,但同時也要求選手至少涵蓋兩個洲際大區(非洲、歐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其中至少一個為所在國的洲際大區。相信2018年我們會看到更多的亞洲選手出現在太馬,以及中國其他馬拉松賽場上。
除此之外,銀標賽事對於特邀運動員的成績要求有了大幅提升,其中男性運動員要求2016年1月1日後的馬拉松最好成績為2:11:45,女性運動員為2:32:00,對比去年分別提高了4分15秒和6分鐘。相信隨著太馬特邀運動員能力的提升,賽事最好成績也將有可能被進一步改寫。
打造「雙金」賽事,讓太馬走出山西,走向世界
目前,國內已經成為中國田協金牌和國際田聯金標的「雙金」賽事共有北京馬拉松、廈門馬拉松、上海馬拉松、揚州鑑真半程、東營馬拉松、重慶馬拉松和蘭州馬拉松等7家。而太馬的目標,就是在2018年的賽事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賽事品質,努力在2019年成為國際田聯金標賽事,邁入「雙金俱樂部」的行列。
在今年年初的太馬研討會上,太原市體育局局長高波曾表示,太馬在未來的工作目標裡,除了實現「雙金」,更重要的是在積極學習國內其他高水平賽事寶貴經驗的同時,進一步夯實太馬在國內馬拉松賽事中的優質領先地位,並把太馬的影響力逐步輻射到全世界,不僅讓太馬成為「太原名片」、「山西名片」,更要成為「中國名片」,吸引全世界更多的馬拉松愛好者到太原做客,把山西最具特色的華夏歷史文明風貌展現給全世界。
(責編:張婷婷、王建)
申紀蘭:人民代表就要代表人民老人坐在陽光裡,臉上的每道皺紋都是不朽的歲月痕跡。她身後的牆上,掛滿了照片,有集體照、有單獨照……【詳細】
說說咱的新開始新希望村裡有1800多人,每天來看病買藥的就有幾十個。「給村民建檔也歸我們管,要是碰上出不了門的,我們還得上門給病人瞧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