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我找我好友,夸克傳媒創始人王如晨聊一件事,他第一反應是問我是否也在西班牙。
他有此問自有道理,這幾天科技圈最火爆的事是正在西班牙舉行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而我前幾天正在西班牙試駕奧迪etron,他以為我會一直待到MWC開幕。
每年在巴塞隆納舉行的這場盛會,風頭快追上一個半月之前的CES展。目前來看,MWC更多是移動通信行業單純的聚會;CES則更大範圍擴散到計算機、汽車、家電等領域。
今年MWC的重頭戲是5G和可摺疊手機,雖然我看不出一臺手機能瞬間變成平板到底有什麼用,不過,毫無疑問全世界都在關注華為和三星的產品。
西班牙已經成為全球發布高新技術的「主舞臺」,不僅對於通信圈,對於車圈來說也是如此。這全因為一場發布會,2017年7月,在這裡奧迪發布了全新一代A8,全球第一臺L3級別自動駕駛車輛。
當眾多廠商還在為L2級別自動駕駛而努力,作為營銷中的大賣點時,奧迪率先把L3級別的技術用在量產車型當中。
當然,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不是A8,畢竟這是18個月之前的事。
按照半導體領域的定律,每18個月單位面積電晶體數量翻一番(摩爾定律),18個月,除了A8外,奧迪要再整點事情出來,於是有了我這次西班牙的試駕——全新etron。
馬爾貝拉海灘邊,整齊待發的奧迪etron
個人覺得,etron之於奧迪,意義比此前A8更大,代表著這家傳統汽車製造商在電動化方面的決心,是戰略方向的變化。
這臺車發布於去年9月18日,今年春節過後的試駕是全球範圍內的第二次媒體試駕。
根據奧迪的夥伴透露,這是針對全球經銷商設置了「流水席」,歡迎各地奧迪經銷商來西班牙馬拉加體驗全系新品,增加投資人信心。
煞費苦心的活動,一波波接待完畢後,把最後一輪的體驗留給媒體記者,奧迪為本次活動準備了,我從業以來見過的最棒的Show。
就在2月14日,情人節這天,我遇見了這場秀。先上圖吧:
奧迪現場搭建的看臺,其實是一艘巨大的飛船,上圖為外部,下圖為內部
這場秀的精心程度,從一個角度可見一斑——所有媒體不能攜帶任何設備進行拍攝,手機都不行。
一開始,我們誤認為會有插混版Q4亮相,因為隨後日內瓦車展還要發布,因此需要更好地保密。
但實際體驗下來,我們覺得比Q4 etron更值得保密的是這場秀的創意本身。這是迄今為止我見過的概念最完整,形式與內容最統一的發布,沒有「之一」。
當天壓軸登場的PB18概念車
由於整個飛船的體驗做得太逼真了,觀者真有置身在太空的感覺。
一個搭建出來的,模擬巨大飛行器中,投影儀在飛船的四面和頂部,投射出宇宙空間的效果。
伴隨四幕主題,飛船一側的「艙壁」完全開啟,巨大的LED屏幕模擬著飛船正在經歷的場景:
今年CES展首發的etron GT概念車,離量產其實並不遙遠
其中第一場景,我們所「乘坐」的飛船與太空站對接,在太空站中領略奧迪大型豪華系列。例如全新的奧迪Q8、奧迪A7、奧迪A8。
第二場景,太空船離開太空站,來到全新的星系,探索每一顆行星,領略代表不同行星屬性的產品,包括奧迪A1、QS3,Q2在內的一系列年輕化的產品。
etron家族的第二款產品,etron Elain
第三場景,太空船飛向一顆恆星,探索最新能源解決方案,包括奧迪etron家族的兩款純電產品,和A6 etron、A8e在內的新能源產品。
第四場景,太空船飛向未知領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能量,伴隨著etron GT 和PB18兩部概念車的亮相。
這個發布會貫穿著奧迪的戰略思想的四個部分:新豪華、品牌年輕化、電動可持續化、全新運動基因。
發布會在西班牙馬拉加的一家藝術博物館進行
情人節這一天,能夠一下子領略這許多車型,讓人興奮不已。
假如說,每年「大眾之夜」讓你可以感受大眾集團旗下,各個品牌車型輪番上陣,有種走馬觀花的感覺。
那麼這場秀,有核心的「宇宙探索」主題貫穿,更言之有物,更富邏輯性。
發布會之前,有四個環節,分別由奧迪的講者來分享關於未來的願景
因為明天,AutoLab還有專門的推文,詳細描述奧迪etron的各種亮點,我本人也會有一段視頻講解,今天我就說說本場發布會的核心,奧迪首款量產的純電車型的重點。
西班牙當地時間2月13日,我用一整天時間體驗它。雖然行駛的裡程並不足以試出它的續航裡程來。但在西班牙馬拉加15℃的氣溫中,行駛了近200公裡,算是對車輛有了一段親密接觸。
西班牙阿斯卡裡賽車場的停車場,奧迪etron方陣
整體體驗有幾點:
1,駕駛品質
從駕駛品質來看,這臺車非常「內燃機」化,除了絲絲的電機聲響提醒你,它是一臺電動車,就駕駛來看,它和傳統奧迪車沒有差別,同樣極為出色的底盤調教。
我們除了經歷了盤山路況,經歷了歐洲很常見的磚石小道,經歷了一些土路;還特地用專業的越野試駕路面考驗了它。
奧迪方面精心安排了越野路面給記者們體驗
這些路對於配有Quatrro技術的奧迪來說,都不是事。這套系統,我的同事阮錦程昨天在一篇文章中詳細講解過,我就不贅述了(詳細連結可以點這裡:換了雙離合和適時四驅的奧迪Q5L到底好開麼?)
總之,這臺車不會讓你損失傳統汽車的駕駛樂趣,而Boost模式下,5.7秒的加速,只會讓你覺得更爽了。
2,續航裡程
標定的續航裡程為400公裡,值得注意的是,這是WLTP工況下的續航裡程,這個續航裡程標準是去年9月歐盟執行的新標準,它更貼近實際使用情況。
歐洲原有NEDC標準誕生在上世紀90年代,更多是在測定穩態運行下的續航裡程。
實際使用也證明了這一點,我上車時380公裡的續航裡程,在一天跑下來後(來回近200公裡),還有近200公裡的續航裡程,應該說對於「餘電」的計算準確。
這一續航裡程就日常市內使用來看,已經足夠。
3,汽車智能化
整個作業系統採用了全新A8、全新A6上的相同的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頂配版本上的虛擬後視鏡,可以把風阻係數從0.28降低到0.27,這是繼L3級自動駕駛技術第一次裝在量產車上之後,奧迪又一個創舉。
全球首臺在量產上安裝的虛擬後視鏡,以上是內外觀效果
不過,由於本地法律的規定,國內用戶可能暫時還享受不到。A柱下方的7英寸OLED屏幕,一開始會有點不適應,不過很快你就會發現它的好處,比如不會受到風霜雨雪的任何遮擋。
此外,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系統,也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自動化水平。
舉個例子,比如歐洲隨處可見的小型的環島。早期奧迪自動跟車進入到這個環節,你可以感受到車輛不斷調節方向,把頭一直在調節,而現在整個過程已經非常順滑,可見算法和硬體已經優化了。
4,售價
去年在舊金山發布時,etron公布的價格為7.48萬~8.67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0萬-58萬元。
假如不考慮關稅因素,我個人覺得這是非常討巧的價格,它正好在Model3與Model S之間,是Model X的一半,是蔚來ES8高端版本的售價重疊。同時,和保時捷的Macan比起來,也略便宜些,但尺寸更大。
這樣一個討巧的價格區間,可能因為開始的純進口而無法實現,但隨著國產化的推進,etron將會是最有競爭力的車型。
5,顏值
其實,我最想說的是顏值。
仔細比較ABB三家的純電動車型,etron、EQC和iX3會發現,奔馳和寶馬都在原有汽油機版本上改改弄弄,只有奧迪打造了完全不同的外觀。
這一點我非常認同:電動車得有電動車的樣子。(捷豹的I-pace也是這個思想)
不和傳統劃清界限,不足以給消費者帶來全面的電動車體驗。
電動車,不只是動力電動化而已。
奧迪etron有著不同以往的顏,事實上,如果算上後面陸續推出的etron Elain和etron GT,我覺得這記組合拳,基本能確立純電領域,奧迪領跑的位置。反觀隔壁兩家,真沒有什麼激動人心的產品。
抱歉我僅憑顏值作此判斷,因為其餘那些打分項,其實難分仲伯。
點擊播放 GIF 0.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