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誰才是你的近親屬?

2020-11-10 阿克塞普法


普法平臺 今天

來源:京法網事,作者:北京房山法院 劉婷婷


父母、兄弟、姐妹

公婆、兒媳、女婿

三叔、六伯

七大姑、八大姨

……

這麼多親戚

究竟誰屬於自己的親屬

誰又屬於近親屬

家庭成員又包括那些呢

在這方面,法律的界定和我們的認知可能有所不同,《民法典》中新增了對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的明確界定,成為搭建家庭關係中權利與義務的基石。


在家庭中所處關係的不同,意味著享有權利和應盡義務的不同,其中尤以「近親屬」的影響最深。

在《民法典》中搜索「近親屬」,出現19次,「親屬」3次,「家庭成員」5次。

根據《民法典》的規定,「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從所涉範圍上說,是一個逐步限縮過程。

「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這符合人們的日常認知。

「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即只有配偶和三代內的直系血親。


因此,日常生活中往來密切的「七大姑八大姨」、堂表兄弟姐妹及公婆、兒媳女婿等都不屬於《民法典》所界定的「近親屬」。

例如



《民法典》規定,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明確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明確同意。


這裡的「近親屬」就不包括公婆或者兒媳女婿。


例如



《民法典》規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等受到侵害的,死者沒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經死亡的,其他近親屬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例如



《民法典》規定,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但是,房屋共有人行使優先購買權或者出租人將房屋出賣給近親屬的除外。


因此,近親屬買房構成了承租人優先購買權的例外。


「家庭成員」則為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親屬,範圍較上述兩者進一步縮小,接近與社會學中的「核心家庭」的概念。


例如



《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哪些人是家庭成員?法條中並未明確,《民法典》出臺後,這對家暴的認定有了更清晰的依據。


法官認為,《民法典》中明確「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的界定有利於鼓勵具有特定關係的自然人之間相互親善、扶持,弘揚家庭美德、樹立優良家風,在賦予其相應義務的同時,也保障其相應權利的行使和財產利益的維護。

相關焦點

  • 民法典中的親屬、近親屬及家庭成員範圍:誰才是你的「真」親屬
    誰才是你的「真」親屬北京市蘭臺律師事務所 侯雪峰 王麗律師誰才是你的「真」親屬呢?《民法典》對前述問題進行了明確回應,詳細地劃定了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的範圍,我們常說的七大姑八大姨並非是自己的近親屬,僅是親屬,即使與其共同生活也不稱其為自己的家庭成員。
  • 《民法典》講堂第三十三期|誰才是你的近親屬?《民法典》有了明確界定!
    誰又屬於近親屬家庭成員又包括哪些呢在這方面,法律的界定和我們的認知可能有所不同,《民法典》中新增了對親屬在家庭中所處關係的不同,意味著享有權利和應盡義務的不同,其中尤以「近親屬」的影響最深。在《民法典》中搜索「近親屬」,出現19次,「親屬」3次,「家庭成員」5次。根據《民法典》的規定,「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從所涉範圍上說,是一個逐步限縮過程。
  • 說法|誰才是我的近親屬?《民法典》有了明確界定
    說法|誰才是我的近親屬?《民法典》有了明確界定!誰又屬於近親屬家庭成員又包括那些呢在這方面,法律的界定和我們的認知可能有所不同,《民法典》中新增了對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的明確界定,成為搭建家庭關係中權利與義務的基石。
  • 誰才是我的近親屬?《民法典》有了明確界定
    在家庭中所處關係的不同,意味著享有權利和應盡義務的不同,其中尤以「近親屬」的影響最深。在《民法典》中搜索「近親屬」,出現19次,「親屬」3次,「家庭成員」5次。根據《民法典》的規定,「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從所涉範圍上說,是一個逐步限縮過程。「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這符合人們的日常認知。
  • 誰才是我的近親屬?《民法典》有了明確界定!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都是再普通不過的詞語了,但在法律上,它們的法律定義和所包含的範圍與我們日常認知是不是一樣?它們在法律上又被賦予了什麼權利和承受什麼義務? 《民法典》對於親屬、近親屬以及家庭成員是如何規定的?
  • 維權視窗|誰才是我的近親屬?《民法典》明確界定!
    父母、兄弟、姐妹公婆、兒媳、女婿三叔、六伯七大姑、八大姨……這麼多親戚究竟誰屬於自己的親屬誰又屬於近親屬家庭成員又包括哪些呢在這方面,法律的界定和我們的認知可能有所不同,《民法典》中新增了對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的明確界定,成為搭建家庭關係中權利與義務的基石。
  • 【法律知識】誰才是我的近親屬?《民法典》有了明確界定!
    誰又屬於近親屬家庭成員又包括那些呢在這方面,法律的界定和我們的認知可能有所不同,《民法典》中新增了對親屬在家庭中所處關係的不同,意味著享有權利和應盡義務的不同,其中尤以「近親屬」的影響最深。在《民法典》中搜索「近親屬」,出現19次,「親屬」3次,「家庭成員」5次。根據《民法典》的規定,「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從所涉範圍上說,是一個逐步限縮過程。「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這符合人們的日常認知。
  • 說法|誰才是我的近親屬?《民法典》有了明確界定!
    民法典》中新增了對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的明確界定,成為搭建家庭關係中權利與義務的基石。在家庭中所處關係的不同,意味著享有權利和應盡義務的不同,其中尤以「近親屬」的影響最深。在《民法典》中搜索「近親屬」,出現19次,「親屬」3次,「家庭成員」5次。根據《民法典》的規定,「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從所涉範圍上說,是一個逐步限縮過程。「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這符合人們的日常認知。
  • 【普法課堂】誰才是我的近親屬?《民法典》有了明確界定!
    誰又屬於近親屬 家庭成員又包括那些呢 在家庭中所處關係的不同,意味著享有權利和應盡義務的不同,其中尤以「近親屬」的影響最深。 在《民法典》中搜索「近親屬」,出現19次,「親屬」3次,「家庭成員」5次。 根據《民法典》的規定,「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從所涉範圍上說,是一個逐步限縮過程。
  • 【進入民法典時代】誰才是我的近親屬?《民法典》有了明確界定!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都是再普通不過的詞語了,但在法律上,它們的法律定義和所包含的範圍與我們日常認知是不是一樣?它們在法律上又被賦予了什麼權利和承受什麼義務?《民法典》對於親屬、近親屬以及家庭成員是如何規定的?
  • 誰才是我的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民法典明確界定這三個概念
    父母兄弟姐妹、公婆兒媳女婿……誰才是我的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呢?法律的界定和老百姓的認知可能存在不同,民法典新增了對這三個概念的明確界定。房山法院法官助理劉婷婷介紹,根據民法典的規定,「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從所涉範圍上說,是一個逐步限縮過程。「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這符合人們的日常認知。「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因此,日常生活中往來密切的「七大姑八大姨」等都不屬於民法典所界定的「近親屬」。
  • 「進入民法典時代」誰才是我的近親屬?《民法典》有了明確界定!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都是再普通不過的詞語了,但在法律上,它們的法律定義和所包含的範圍與我們日常認知是不是一樣?它們在法律上又被賦予了什麼權利和承受什麼義務?《民法典》對於親屬、近親屬以及家庭成員是如何規定的?
  • 每日一「典」丨誰是你的近親屬?
    每日一「典」丨誰是你的近親屬?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四十五條。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如何區分?請看民法典相關法條:
  • 【民法典】 新增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的法定範圍:誰才是你的「真...
    誰才是你的「真」親屬呢?《民法典》對前述問題進行了明確回應,詳細地劃定了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的範圍,我們常說的七大姑八大姨並非是自己的近親屬,僅是親屬,即使與其共同生活也不稱其為自己的家庭成員。法條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八十五條規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關係以及其他有撫養、贍養關係的親屬,可以當事人近親屬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二十七條規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 民法典出臺後,誰是我的近親?《民法典》定義明確
    誰是近親家庭成員是什麼在這方面,法律的定義可能與我們的認識有所不同,在《民法典》中,增加了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的明確定義,成為家庭關係中權利和義務的基石。不同的家庭關係意味著不同的權利和義務,其中「近親屬」是影響最大的。在《民法典》中搜索「近親屬」19次,「親屬」3次,「家庭成員」5次。根據《民法典》的規律,「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是一個逐漸還原的過程。
  • 【民法典·她權益】誰是你的近親屬?
    【民法典·她權益】誰是你的近親屬?:民法典第1045條規定,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民法典第1045條規定,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為近親屬。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親屬為家庭成員。在民法典頒布前,關於「近親屬」的範圍,不同法律之間的提法並不完全一致,家庭成員也不是一個明確的法律概念。民法典首次對親屬、近親屬及家庭成員的範圍進行了釐清。
  • 你的「近親屬」在這裡
    作為社會人的你在潛意識當中會從人性、血緣、自我認知程度、親密程度等理所當然的來判斷你的「親戚」,這完全可以理解,當你的生活事實上升到法律行為和事實時,請你一定要「漲姿勢」,不然會因為你的「不知道」錯過很多...... 你認為的近親屬有哪些呢?父母、兄弟姐妹、公婆、兒媳、四叔、六姑、小姨……這麼多親戚,在法律上到底如何界定呢?在關鍵時候誰能涉及到你切身的利益呢?
  • 民法典小課堂第57——誰才是我法律上的「近親屬」?公婆是不是?
    大小新聞客戶端11月11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任雪娜) 父母、兄弟、姐妹,公婆、兒媳、女婿,七大姑、八大姨……親戚這麼多,到底誰是我們的近親屬,進而享有近親屬才有的權利呢?法律的界定和我們的認知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公婆就不是法律意義上近親屬。
  • 「七大姑八大姨」中誰是「近親屬」?民法典有了明確界定
    父母兄弟姐妹、公婆兒媳女婿……誰才是我的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呢?法律的界定和老百姓的認知可能存在不同,民法典新增了對這三個概念的明確界定。在家庭中所處關係的不同,意味著享有權利和應盡義務的不同。房山法院法官助理劉婷婷介紹,根據民法典的規定,「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從所涉範圍上說,是一個逐步限縮過程。「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這符合人們的日常認知。「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因此,日常生活中往來密切的「七大姑八大姨」等都不屬於民法典所界定的「近親屬」。
  • 「民法典」誰是你的近親屬?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四十五條。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如何區分?請看民法典相關法條:第一千零四十五條 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為近親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