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ART
寶寶多大做牙齒矯正?
【圖片來源網絡】
寶寶的牙齒好壞,一直是爸媽牽掛的一大問題。幼兒的乳牙特別脆弱,稍不注意保護和清潔,就會出現蛀牙和爛牙。
而現在也有很多爸爸媽媽意識到這個問題,從長牙開始就為寶寶的牙齒進行全方位的護理和清潔,減少蛀牙形成。
【圖片來源網絡】
幼兒時期,嚴重的蛀牙不僅會傷害到寶寶幼嫩的牙根,還會影響寶寶長牙的順序,甚至會引起牙齒畸形發育,讓寶寶長出一口歪歪斜斜的牙齒。
有的媽咪覺得:寶寶的乳牙遲早要換,好不容易矯正好了,結果換牙期的時候就要全部重來,應該等寶寶們換完牙之後再矯正。
【圖片來源網絡】
矯正牙齒就是該趁早,在發現問題之後就馬上矯正,避免情況繼續嚴重下去。
【圖片來源網絡】
寶寶換牙期,這是乳牙與恆牙更替的關鍵時期,最後換上的恆牙將會一直陪伴孩子到終老的牙齒,因此需要格外重視。
恆牙長出的時間順序:
正門牙 6 — 8歲
側門牙 6 歲半 — 9歲
犬齒 8歲半 — 12歲半
第一小臼齒 8 — 12歲
第二小臼齒 8 歲半 — 13歲
第一大臼齒 5 — 7歲
第二大臼齒 10 — 14歲
第三大臼齒 (智慧齒) 17 — 25歲
【圖片來源網絡】
一般來說,換牙期大約在6歲開始,到12至13歲左右結束。
恆牙共有32顆。象牙質通常呈微黃色,由於恆牙的琺瑯質透明度比乳牙的高,因此恆牙看來比乳齒黃。
而隨著年紀漸長,象牙質會不斷增厚,牙齒也會因而會變得比較黃。
「牙齒排列不齊的類型」
【圖片來源網絡】
哨牙和地包天
「齙牙」和「地包天」是兩種最常見的牙齒咬合不齊的類型了,從面部外表就能看出明顯的特徵。
如果上排前牙與下排前牙比較時,上排前牙的位置過於靠前,就會出現「齙牙」的情況。
【圖片來源網絡】
雙排牙
除了「哨牙」和「地包天」外,近年來越來越多寶寶出現了「雙排牙」,就是乳牙還沒掉,恆牙卻冒了出來,讓寶寶張開嘴巴有兩層牙齒。
【圖片來源網絡】
而這種「雙排牙」的形成與父母平時的精細餵養有關,例如給寶寶吃比較多精製的糧食和柔軟的食物,寶寶平時不善於咀嚼,從而容易導致頜骨發育刺激不夠,形成乳牙滯留。
爸爸媽媽們平時可以改變孩子的飲食結構,保證孩子在攝取足夠營養的同時也要適當的給孩子吃一些「較硬」的食物,適當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
【圖片來源網絡】
異常牙齒
多生齒是異常發育下多出的牙齒,它多數是因遺傳而產生的。它可能會正常生長出來,或朝相反方向生長,或完全藏在頜骨內。多生齒多數在上排前牙位置出現。
融合牙是指兩顆牙齒的胚胎在發育期間黏連在一起生長,就會形成融合牙。
融合牙通常在乳門牙的位置出現,它的表面有一道坑紋。如果乳齒存在融合牙,那麼牙齦中準備換上的恆牙可能也會少一顆。
【圖片來源網絡】
「牙齒排列不齊的原因」
【圖片來源網絡】
牙齒排列不齊的先天原因
上、下頜骨大小比例不相稱
人的牙齒咬合結構包含上頜骨和下頜骨,但是並不是所有人天生上下頜骨都能完全咬合。當上下頜骨比例不對稱時,就會容易出現牙齒排列不齊。
上頜骨比例過大會導致「齙牙」;上頜骨比下頜骨小會導致「倒頜牙」。
【圖片來源網絡】
牙齒體積與頜骨比例不協調
牙齒總數出現異常
【圖片來源網絡】
牙齒排列不齊的後天原因
乳牙過早脫落
若乳牙過早失去,掉落牙齒附近的其他牙齒就有機會移至這缺牙空位,使原本預留給恆齒的空間消失。恆齒長出時,就沒有足夠空間讓它整齊地長出。
【圖片來源網絡】
不良的生活習慣
寶寶經常吃手、咬奶嘴以及咬筆等習慣會一定程度上讓牙齒受壓,甚至將牙齒推到一個異常的位置。
另外,長期口呼吸的寶寶,往往會出現鼻翼萎縮、嘴唇肥厚、牙齒排列不齊、上前牙前突形成暴牙等特徵,嚴重影響了孩子的顏值。
「寶寶多大後矯正牙齒才最好?」
寶寶2~3歲的時候,乳牙基本上完全長出,下頜關節也基本長成。
所以,寶寶們3歲的時候就能進行一次全面的牙科檢查,從而儘早發現寶寶可能出現的牙齒排列不齊、咬合不協調的問題。
【圖片來源網絡】
我們表面上能看得到的牙齒,只是牙齒發育問題的一小部分,很可能在我們看不到的部分存在畸形發育。
6歲至7歲,是大多數寶寶新舊牙齒更替的時期,也是進行牙齒矯正和治療頜骨發育問題的黃金時期。如果錯過了這個黃金時期,也儘量在寶寶換牙期結束之前開始矯正。
若等到孩子全部換完牙,十二三歲後再考慮牙齒矯正問題,屆時可能已經發展為比較嚴重的頜骨發育問題,矯正難度增加之餘,還很難矯正到理想程度。
所以說,寶寶的牙齒矯正問題,從發現牙齒發育出現異常開始,就不能耽誤,儘早矯正治療。
【圖片來源網絡】
讓寶寶牙變大縫大,才能給牙齒生長留足空間,長出一口好牙。
所以,孩子在換牙期間牙縫大並不是壞事,相反,如果在換牙期間,寶寶牙齒排列整齊且牙縫過密才是需要擔心和注意的。
長牙是寶寶成長發育非常重要的「大事」,儘早治療寶寶的牙齒問題,矯正牙齒,能讓牙齒長得更好,對寶寶未來營養吸收、語言能力發展都有很好的幫助!
【圖片來源網絡】
2
PART
幾歲拔智齒最佳?
我們在吃飯時很少能夠用到智齒,而智齒的萌出常常給清潔牙齒帶來麻煩。由於智齒在口腔牙槽骨的最裡端,尤其是位置長得不好的智齒!牙刷很難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來完成清潔。
長此以往,牙齒周圍堆積的食物殘渣,往往會引起口腔炎症,如智齒冠周炎等。而且智齒在吃飯咀嚼時基本使用不到,而清潔保護又很麻煩,所以建議大部分人直接拔除智齒,避免由智齒引發的口腔疾病。
當然如果智齒本身位置長得很好,且不影響日常生活,也可以選擇不拔。
【圖片來源網絡】
拔智齒最佳年齡:13~30歲
有人會問,拔智齒有沒有最佳年齡?有專家指出,13~30歲是拔智齒的最佳時期。一般來說,在30歲前拔智齒比較合適,40歲後再拔創傷會增大。
很多人都是到了「不得不拔」時才來拔,甚至有的老人80多歲了才來拔智齒,往往又因身體狀況不適合而不能拔,那時因智齒引發的問題就很難徹底根除了,有時甚至會影響老人佩戴假牙,生活質量嚴重受損。
有的智齒已經連累周邊牙齒壞掉,到時不得不兩三顆牙一起拔掉,那時傷害就更大了。原則上一旦發現智齒發育不良,應儘早拔除,否則將來後患無窮。
【圖片來源網絡】
最佳方案:12~18歲期間去做牙齒體檢
專家還提出治療智齒的最佳方案,在12歲~18歲期間,最好去醫院給牙齒做一個「體檢」,看看智齒發育情況,以便及早診治,那時智齒根部還沒有形成,儘早手術創傷小,終生受益。此外,懷孕前最好拔除可能引發疾病的阻生智齒.
今天這個話題,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首先小編先給各位複習一下,什麼是智齒:智齒是指人類口腔內,牙槽骨上最裡面的上下左右各一的四顆第三磨牙。因為這四顆第三磨牙正好在20歲左右時開始萌出,此時人的生理、心理髮育接近成熟,於是被看做是「智慧到來」的象徵,故稱它為「智齒」,是口腔最靠近喉嚨的牙齒。
從智齒的生長方面來說:個體差異很大,有的人20歲之前,有人40、50歲才長,有人終生不長,這都是正常的。而且四顆智齒也不是都必然會長全,某些人的智齒可能只長1至2顆,有的智齒甚至長到一半就不再生長,這種情況稱為智齒阻生。即阻生齒。
智齒的位置從門牙牙縫開始,由一側門牙向裡數牙齒數目,如果有第八顆牙,它就是智齒。從現代醫學的觀點看,智齒是人類進化的必然。智齒通常是在人類心智已經趨於成熟時才長出,因而得名。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長了智齒,到底要不要被拔除?
對於長智齒,看是否長歪或者經常發炎,如果影響口腔的健康建議拔掉,如果對於口腔沒有危害建議保留。並不是所有的智齒都需要拔除,但是如果發生以下幾種情況,就要儘快手術了。
1、位置不正,常見於下頜智齒。
智齒向前生長擠壓到鄰牙。此外,向後、向舌側、向頰側、甚至向下長也都可能產生危害。智齒生長方向不正常,通常會導致智齒與相鄰的磨牙間出現縫隙或凹槽,極易嵌頓食物殘渣,長時間清理不淨,相鄰磨牙將發生齲齒、牙髓炎、根尖炎等
2、出現了冠周炎。
由於多數智齒萌出不完全,牙冠的一部分被牙齦包繞,形成盲袋,食物殘渣易進難出,導致冠周軟組織紅腫、盲袋積膿,患者會有疼痛、開口困難、發熱等症狀。冠周炎可反覆發作,嚴重時會出現頜周間隙感染、下頜骨骨髓炎等。
3、咬合錯位
人最多會長四顆智齒,有些人會長出一顆,有些人會長出幾顆,當智齒蒙出來的時候很容易造成沒有相應的牙齒進行咬合,從而造成咬合異常。
4、清潔不易
由於空間不足的關係,智齒常長得歪七扭八,因此常造成清潔牙齒的困難,以致發生蛀牙現象。
5、及時就醫
長智齒還是要去醫院進行檢查,看是否危害口腔的健康,如果危害口腔的健康建議及時拔掉。
本文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