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韓聲江
2019-04-10 07:02 來源:澎湃新聞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布已滿一年,不少國務院相關部委也都公布了「三定」方案(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發現,主要職責包含統籌協調經濟社會發展的素有「小國務院」之稱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目前尚未公布部門「三定」方案。
不過,相關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三定」方案雖尚未公布,但國家發改委內部人事安排已按新「三定」方案調整完畢。
9個職能部門名稱有變記者統計了國家發改委網站上各副主任「主管工作」中分管職能機構後發現:國家發改委各副主任分管職能機構當前總數為26個,與機構改革前國家發改委職能部門清單中24個職能機構相比,在數量上多了兩個。從內容來看,只有15個職能機構以原名保留,9個職能機構在名稱上發生了變化。
機構改革前後的國家發改委職能部門清單仍保留的15個職能機構為:辦公廳、政策研究室、國民經濟綜合司、經濟運行調節局、固定資產投資司、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地區經濟司、農村經濟司、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社會發展司、經濟貿易司、價格司、法規司、國際合作司、人事司。
對比新舊職能機構清單可以看出,部分新出現職能機構系由原部門更名而來:如「發展規劃司」新增「戰略」二字變為「發展戰略和規劃司」;「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去掉「經濟」二字變為「體制綜合改革司」;「高技術產業司」新增「創新」變為「創新和高技術產業發展司」;「就業和收入分配司」新增「消費」變為「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財政金融司」新增「信用建設」變為「財政金融和信用建設司」。
原有職能機構領導擔任新設職能機構領導的情況也存在,如原西部開發司司長趙艾現任區域開放司司長。
新增評估督導司記者還發現,評估督導司為本次新增職能機構。經濟與國防協調發展司則曾為國家發改委的職能機構之一。該司於2014年6月由國家發改委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更名而來,但該司並未出現在機構改革前的國家發改委職能單位清單中。
3月5日,國家發改委網站新聞也正證實了「評估督導司」為新設機構,3月1日,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羅文主持召開委脫貧攻堅領導小組2019年第三次全體會議,羅文在會上要求,國家發改委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會同新組建的評估督導司抓緊拿出2019年度監管巡查工作方案,持續加大督促檢查力度。
國家發改委機構設置圖(24個職能機構仍未機構改革前名單),國家發改委網站本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原屬國家發改委的不少職責都整合到其他部委。如組織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職責整合到新組建的自然資源部;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整合到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農業投資項目整合到新組建的農業農村部;重大項目稽察職責劃入審計署;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執法職責整合到新組建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職責整合到新組建的國家醫療保障局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