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視315晚會沒落之後,上海新聞頻道重新拾起調查記者的功力,曝光肯德基,必勝客等使用過期牛肉。在聽完這個後,估計短時間內,肯德基等銷售會有影響。肯德基官方估計會出一紙聲明:此現象僅為部份分店行為,對此表示深刻遺憾,並執行嚴厲處罰。預計半個月之後,大家逐漸忘了這件事情,照舊開心的吃著吮指原味雞。
但是,我們偶爾也會感慨,肯德基,這個美國人經營了80年的品牌,為何到中國就墮落了呢?大家也許在竊喜,原來天下烏鴉一樣黑啊,老美也好不到哪去。
老美確實也好不到哪去,那肯德基爺爺是如何變壞的呢?這,還要從一車注水的紙殼講起。
注水的紙殼
來上海第九個月,搬到了一個1929年建成的老宅。老宅所在小區隱沒在等紅酒路的鬧市中,頗有世外市井之感。每天從威海路走到小區,路過一段被高大杉樹籠罩的路,最為享受。而在路旁邊,常年有一個露天的廢品收購站。一家人每天在那整理手來的廢紙棄鐵。
每天早晨,路過廢品攤,總會看到他們拿著一個塑料水瓶,往廢紙上噴水,姿勢嫻熟優雅,每一層都不落,均勻噴灑,仿佛揚州漆器,要一層一層刷。我第一反應,難道是夏天降溫,也不特別在意。某天忽然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注水」。為的是增加重量,賣更多錢。
這個貓膩被我發現後,忽然有悻悻之感。轉而又想,那位小哥每天這麼堂而皇之的注水,我這個路人都能發現,難道收購這些廢品的人不知道?這個行業發展至今天,想必出奇的成熟,潛規則早就泛濫。這樣的結果,估計全上海市,全中國的廢品攤都會注水。亞當斯密老先生告訴我們,在這個自由競爭的行業,最終利潤會趨於平均化,價格由供給關係決定,於是在大家都注水的情況下,收購價必然下降。但是,最後大家作為一個整體,不能通過注水獲利,但是作為一個單個人,如果你不注水就會虧錢。所以,不知道是哪位聰明人首先想到注水,但這個潛規則逐漸散布之後,最終的結果是,大家都撈不著好處,反而福利下降:因為,本來大家好端端的收廢品,結果一來二二來去,全國廢品攤都得新增一個環節:注水。
潛規則是如何形成的:劣幣驅逐良幣
也許你會說,難道就沒有清高者,我就不注水。有的,也許有某廢品攤掌柜,習得屈原精神,每天把乾貨奉上。但是,在這個全民注水的時代,你說你不注水,大家未必相信。最後的結果是承擔不了這個清高成本,逐漸從這個市場中被淘汰了。
其實這個紙殼注水的故事,在經濟學上有一個詞彙專門描述,叫劣幣驅逐良幣。進入社會之後,逐漸發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真不少。這個結果就是,我們吃到的,大多數是注水的豬肉,買的銀飾,裡面也許摻雜了錫和銅。據說苗銀的來歷,就是因為苗家喜歡帶銀飾炫富,而有人發現用含銀量成分不高的苗銀也可以同樣達到炫富的效果,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都逐步用含銀量底的合金,最後美其名曰為苗銀。
在研究國界衝突是如何產生的時候,會發現,「幾乎每個國家都在強調和平是自己的唯一目標的同時,也表現出對其他國家的不信任,並通過武裝自己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這樣做的結果是,全球每天在在軍隊和武器上花費達20億美金,同時卻眼睜睜地看著數以億計的人們死於營養不良或者缺乏醫療」。艾森豪也覺得他們每一桿槍,每一艘戰艦,都是對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人的剝削。但是儘管這樣又如何。在引發衝突的原因中,囚徒困境使得大家對對方都不信任。在心理學實驗中,那些無條件地對他人採取信任和合作者態度的人,經常使自己陷於不利的境地。
所以,當大家都覺得政治家是騙子的時候。其實在另一個程度上,不是騙子的人也當不上政治家,因為在個人在權力階梯上攀爬的時候,那些對人沒有提防,無條件信任的人都「死了」。就像人類剛進入澳洲大陸,澳洲所有的大型哺乳動物都對人沒有恐懼感,便迅速被滅絕了一樣。
因此,這個社會潛規則無處不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劣幣驅逐良幣的機制「良好」發揮效用的結果。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是可怕的,會讓一個行業和社會的無形成本迅速增加。就正如廢品攤每天要花時間注水,而不是去收更多的廢品,全球軍費每天花費高達20億美金,而不是去改善非洲飢餓兒童的福利,賣方分析師每年花幾個月的時間在拉新財富的票,而不是去尋找投資標的……。到最後,大家的福利都有所下降。
信任:降低交易成本的根源
儘管劣幣驅逐良幣機制運行如此高效且摧毀力強大。但社會也沒有癱瘓到無法運行。人類也不是傻子,也會產生出一系列機制去制止這種情況的蔓延。這種制止過程有兩種方式。1、懲罰。2、品牌。而根本上,就是要建立一個默契:信。
很多人都會懷念農村時代,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我到現在去一些農村溜達的時候,也會發現直到現在,有一些農村也是不關門的。我試著走進去,也發現沒有人會跳出來把我綁起來送到衙門。而在城市裡,各類防盜門防盜窗層出不窮。於是,為什麼城市中的人,大家如此不信任,而農村卻一顆紅心亮堂堂?難道農村人就天性善良,城裡人就天生就邪惡嗎?
其實不然,人性都是一樣的。如今城市居民80%都來自於農村。只是有一件事情發生了變化。就是人口流動。在中國小農經濟時代,一個村的人世世代代都生活在一個地方,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翻過一道山。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如果某家出了個小偷。很快全村就會知道。於是大家便不會和你打交道。於是,在這種世代人口穩定的村莊,大家彼此心照不宣,道德代替了法律成為規則的維繫者。
而在城市中,人口眾多,小偷在上海黃浦區偷竊,一樣在徐匯區裝大尾巴狼。或者賺的盆滿缽滿衣錦還鄉,告訴鄉親自己在外面如何風光。所以,城市人口眾多,以及人口流動性,使得這個地方防盜門成為居家旅行必備良品。而在城市裡,道德也很難去制止一些越軌行為的發生,更多需要警察和法律。
而無論是道德的譴責,還是法律的制約,本質上,都是對劣幣的一種懲罰。比如各國法律都會對偽造法定貨幣規定了極高的犯罪成本,就是為了制止病毒蔓延的過程。
而在經濟社會中,如果每次都靠懲罰,自然成本也比較高。那如何給別人形成一種「可信」的感覺呢,這時候,就需要品牌。
比如,「老鳳祥,跨越三個世紀的經典」就是告訴你,我們家都三百年了,放心買吧,品質有保證。奔馳車就意味著好的性能和售後,雀巢也告訴你自己的牛奶奶源有保障。不管如何,品牌也意味給你一種信任感。信任的建立是長期的,因此品牌的建立,也是漫長的。好的品牌,用戶會給商品給予價格溢價,而這種溢價一部分,也是用戶節約了辨別和選擇的成本。
而品牌無處不在,跨越各類商品和種族。比如在中國古代,士紳階級就是小農經濟社會中家族的品牌。一個家族在本地通過數百年的經營建立了大家對其的信任,代為維持社會秩序。而放到歐洲,就是貴族,貴族不是簡單的富有,而更多是一種涵養,而這種涵養其中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誠信。
變壞的肯德基爺爺
回到開頭的問題。在上海電視臺爆出肯德基和必勝客等供應商使用過期的牛肉時,我其實並不驚訝。
人性本質是一樣的,七宗罪,放之四海皆準。只是美國人通過幾百年的經營,社會自淨能力開啟。而中國,大家還在追求財富的過程,管他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而美國人一開始也許一樣,但到後來,發現,還是白貓比較好。
一個朋友跟我講過這麼一個故事。他出生地所在的農村,幾十年前,民風淳樸。而在90年代,部份年輕人外出打工又回來後,當地的民風腐敗的速度讓人乍舌,小偷娼妓不斷。
我想,這也許能部份解釋,為何肯德基爺爺,到中國來後,也慢慢「本土化」。因為,儘管品牌是美國的,但畢竟員工依然是中國人,而你所在的食品行業,供應商,質監局等大環境,也是中國特色。就好比一個好的蘋果,扔到了一個腐敗的垃圾桶一樣,最後的結局就是爛掉。所以你發現,在國外遵守交通規則的洋人,到中國也許一樣闖紅燈。這就是環境的「力量」。
但是,也不必因此悲觀。一個社會「信任」的瓦解,往往伴隨著巨大的社會變化和人口流動。而在中國大陸經歷完火箭式經濟增長,經歷完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城市化之後,像上世紀90年代後的臺灣一樣,社會自我淨化的能力,也將開啟。
所以,澳大利亞,這個曾經世界上最大的監獄,幾百年後變成了一個擁有雪梨歌劇院美妙歌聲的國度。一口活水有自淨能力,社會也一樣,「美人香草」的時代終究會有,只是時間未到。
作者:劉晨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