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過節,上到中央,下到街鄉,各級紀委都會發出通知要求廉潔過節,堅決反對「四風」。
這事兒擱以前,不少人都不太放在心上,因為心存僥倖,認為紀委只是發個通知震懾一下,不會查到自己身上。
今天是元旦假期的最後一天,中紀委機關報突然刊發了一篇節前暗訪京城高檔菸酒市場的文章。這篇文章的探訪時間,是2015年12月24日至26日,卻在假期裡刊發,監督「四風」問題之意明顯。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多次隨紀委節前突查「四風」問題,感觸頗深。特別想奉勸那些心存僥倖之人:任何一個蛛絲馬跡,都逃不過紀委檢查組的眼睛。別不信,知事在12月30日就看到了這樣一幕。
當日下午3點半,北京市紀委檢查組來到家樂福超市馬連道店,突擊檢查是否存在公款消費。檢查組裡,不僅有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的幹部,還有稅務、工商、市政府特約監察員等專業「外援」。
檢查組一進超市,見到負責人,馬上提出了要查的發票範圍。10分鐘後,一紙箱發票被超市工作人員搬到小會議室。大約一百張發票粘成一本,一箱一共25本,這一箱的發票總數是2465張。
在2465張發票裡,檢查組成員一張一張往外摘,他們「火眼金睛」,先看付款單位是不是政府部門、國有企事業單位,再看發票金額有多大,接著看發票項目是食品、辦公用品還是禮品,最後認真對一下後面附的商品明細是不是跟發票項目一致,有沒有不符合公款購買的商品。
這麼細緻檢查流程,想渾水摸魚絕無可能。檢查中,一張面額只有242元的食品發票被從一摞百餘張的發票中抻出來,只因為付款單位是一家公立學校,但明細中卻有韭菜、西紅柿,牙刷等生活用品。
還有一張發票情況類似,抬頭是國有企業,開票日期是10月1日,項目是食品,金額只有295元,但商品明細中卻有白菜、捲心菜等。檢查組成員馬上提出疑問:「就算是國慶節加班購買食品,也不太可能有蔬菜。」這張發票的複印件被檢查組收起來。
1個小時後,6張這樣的疑似問題發票被逐一從2465張發票中挑了出來,金額都在兩三百元左右,付款單位既有國企、高校,也有黨政機關。對於這些「嫌疑犯」,檢查組將「證據」帶回去後,將根據抬頭聯繫上述單位,進一步調查,了解詳情。
兩千多張中找出6張問題發票,比例是千分之三,按檢查組成員的話說,前兩年查出問題多,現在好多了。中紀委機關報的調查也意在說明這點,探訪了3個不同的店面,公款訂單明顯減少,茅臺降價一半都沒人買,專賣店轉型成超市,「現在公家生意不好做了。」
有小夥伴問長安街知事(微信ID: Capitalnews),檢查不都是領導帶隊例行公事麼,按理說,商家要保護「老客戶」,應該早做準備才是。嘿嘿,OUT了吧。紀委現在檢查都是不打招呼、直奔現場的暗訪,一進店才亮明身份,商家「防不勝防」。PS:現在暗訪的方式很多,比如到高級會所和餐廳門口以及停車場蹲守,專門記錄公車到訪記錄;比如委託市交管局對檢查組提供的部門餐飲、商場、學校等場所附近車牌進行核查;比如委託稅務對節前超市、商場、餐飲、電商平臺等企業的電子發票記錄進行全面查詢,一旦發現問題且核實清楚,紀委馬上通報曝光。
值得一提的是,紀委工作是緊跟時尚的,流行送什麼就查什麼,比如原先一到中秋就查月餅,現在大閘蟹、普洱茶、iphone門店都查,就連演出門票也絕不放過,電商平臺上打出「接受企事業單位」團購字樣、高級酒店接受年會預定等宣傳,都會成為檢查的對象。說真的,那些現在還企圖翻新花樣搞「四風」的人,真是太不識時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