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日起,修改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正式實施。垃圾怎麼分?您完全弄清楚了嗎?
「教罰並舉」
新版「限塑令」
一次性用品
垃圾混裝混運
……
這些社會關注的十大熱點問題
現在詳細為您解讀
1
垃圾分類義務
個人違規投放多教育慎處罰
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辦主任郝志蘭介紹,《條例》特別提出,個人違規投放應當多宣傳教育,慎用處罰和信用懲戒等。
居民個人應當如何進行垃圾分類?郝志蘭表示,《條例》中很多規定講究「因地制宜」。比如,並沒有對垃圾定時定點投放進行全市統一的強制性規定,各區政府可以採取設立固定桶站、定時定點收運等多種方式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此外,也並沒有強制要求垃圾在投放時必須「破袋」。
2
超薄塑膠袋
厚度小於0.025毫米超薄塑膠袋全面禁止
修改後的《條例》明確指出,禁止在本市生產、銷售超薄塑膠袋。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不得使用超薄塑膠袋,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
市城管委固廢處副處長馬建驥解釋說,《條例》中所謂的超薄塑膠袋,指的是單層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膠袋。現在很多商場和超市所使用的收費塑料購物袋,以及蔬菜水果區提供的成卷保鮮袋,其實都已經是合規的了。
3
一次性用品
將制訂「一次性用品」詳細目錄
修改後的《條例》指出,餐飲經營者、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和旅館經營單位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洗漱用品等,並應當設置醒目提示標識。
有外賣企業提出,如果不能使用一次性的包裝餐盒,很難為顧客進行送餐。所以在此次修改後的《條例》中,只提出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而沒有對一次性餐盒進行限制。
馬建驥表示,明年5月之前,將會同市場監管部門、商務部門、文化旅遊部門一起,制定一次性用品的詳細目錄,並出臺相關配套的工作方案。
所謂「不主動」提供,並不等於完全不提供。馬建驥說,比如,餐館和外賣在顧客點餐時,要增設「是否需要一次性餐具」的選項,讓顧客在點餐前自行選擇。賓館則不得主動在客房中擺放一次性洗漱用品,但是客人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向餐館、賓館的前臺索取。
至於一次性用品是否收費,餐館、外賣、賓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自行確定。
4
快遞包裝
可重複利用環保包裝替代一次性包裝
修改後的《條例》提出,快遞應當使用電子運單和可降解、可重複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減少包裝材料的過度使用和包裝性廢物的產生。本市鼓勵快遞採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裝材料。
馬建驥提出,郵政管理部門已對綠色包裝材料出臺了具體的標準,今後,將用綠色包裝逐漸替代現有的一次性包裝。快遞員將快遞送達,等用戶將包裝拆除後,可以再當場對快遞包裝進行回收。
送快遞時,如果用戶恰好不在家,快遞員往往會將快遞件暫存在快遞櫃內。對於放在快遞櫃內的包裝如何進行回收呢?馬建驥表示,用戶可以自行將快遞包裝交回快遞點,或是設置一些集中的快遞包裝回收處,鼓勵用戶將快遞包裝交回。
5
垃圾桶
垃圾分類標識向新國標統一
12月1日,由住建部制訂的新的生活垃圾分類標誌標準開始實施,新國標中,廚餘垃圾和有害垃圾的標識對比北京現行的標識圖案完全不同。對此,馬建驥表示,未來對北京市各區域垃圾桶的材質和容量不會做統一要求,但接下來,各區域新配置的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的標識要一律按照新國標印製。
針對居住小區裡的垃圾分類收集容器,要求廚餘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必須成組設置,但數量上可以根據各小區的樓層數、人口數、垃圾產生量自行調控。
馬建驥說,不管怎麼調配,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桶是必須要配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收集點每個小區至少分別設置一處,可回收物收集點可以是垃圾桶的形式,也可以是集中的暫存收集點。
街頭路邊的果皮箱,目前主要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類,未來要設置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兩種。馬建驥表示,為了滿足行人投放果皮等廚餘垃圾的需求,可以在廚餘垃圾產生量較大的區域的,增設廚餘垃圾桶。
6
教罰並舉
當一天垃圾分類指導員或將免罰
按照新規,個人不按規定進行垃圾分類且屢教不改,將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不過,自願參加生活垃圾分類等社區服務活動的,則可以不予行政處罰。
參加哪類社區服務活動可以免於受罰?參與活動的時長有無限制?對此,馬建驥解釋說,如何對處罰進行認定,以及社區服務活動的具體流程,下一步都需要會同城管執法部門一起溝通研究,進一步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和相關的執法保障方案。比如,執法部門做出處罰決定了,被處罰的個人可以先拿著處罰通知單去街道「報到」,由街道指定某一個社區,讓受罰人去當一天垃圾分類指導員。服務完後,再回到街道「打卡銷帳」,這樣才能算是將這次處罰消除。
7
混裝混運
「混裝混運」罰款金額提至最高10萬
在《條例》修改的過程中,曾提出過垃圾「不分類、不收運」的倒逼機制。而最終表決通過的《條例》中,雖然明確提出垃圾「不得混裝混運」,卻刪去了「不分類、不收運」的說法,而變成了「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則向城管執法部門報告。
雖然沒有對「混裝混運」拒收提出規定,但此次修改後的《條例》,特別提高了垃圾「混裝混運」的處罰金額。罰款金額提高為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分類收集的方法,首推「桶換桶」或「桶車對接」的方式,「以後不光是廚餘垃圾,其他垃圾也要實現 『桶換桶』,也就是用空桶直接替換掉已經扔滿了的垃圾桶,這樣省去傾倒的步驟,既可以防止混裝混運,也可以避免出現二次汙染。」馬建驥說。
8
就地處理設施
有條件小區家庭可安裝廚餘垃圾處理裝置
修改後的《條例》指出,有條件的居住區、家庭可以安裝符合標準的廚餘垃圾處理裝置。
對此,馬建驥表示,目前,本市已經有部分小區內,試點安裝了廚餘垃圾處理機。也有個別家庭試點在廚房洗碗池下安裝了廚餘垃圾粉碎機,將粉碎後的廚餘垃圾直接排入下水道中。今後可以和住建部門溝通,考慮是否能將廚餘垃圾粉碎處理機作為建築物的附屬配置之一,讓部分有條件的小區試點安裝。
9
管理負責人
指導員可獲服務獎勵補貼,可因地制宜「自創」特色作法
修改後的《條例》中,提出了「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的概念,而同時,還提出要「在居住區設立生活垃圾減量分類指導員」。
馬建驥表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其實並不是單獨個人的概念,而是承擔垃圾分類責任的主體。比如,對於住宅小區、胡同、街巷來說,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可能就是物業;對於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來說,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就是單位;而對於城市道路、公路及其人行過街橋、人行地下過街通道來說,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就是負責清掃保潔的單位。
而生活垃圾減量分類指導員則主要是各區或是各街道招募的志願者,平時負責宣傳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指導居民正確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政府將為生活垃圾減量分類指導員發放一定的服務獎勵補貼。
10
配套措施
「一大四小」配套辦法年底出臺
今年年底前,配合《條例》儘快落地的「一大四小」實施辦法將緊隨條例陸續出臺。其中,「一大」指的是,將圍繞條例的修訂,制定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行動方案。「四小」指的是,同步編制北京市黨政機關社會單位垃圾分類實施辦法、北京市居住小區垃圾分類實施辦法、北京市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實施辦法和北京市生活垃圾減量實施辦法這四個暫行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