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能人智士數不勝數,但是能被老百姓記住的都是那些有著傳奇色彩的人物。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算一個,明朝時期也有一個這樣的人物,他常常一語道破天機,成為明朝的開國功臣,他就是劉伯溫。劉基,字伯溫,他精於謀略,足智多謀,深受朱元璋重用。
在劉伯溫的輔佐下,朱元璋稱王,並成功消滅了陳友諒和張士誠等軍閥勢力,推翻了搖搖欲墜的元朝,重新建立了大明王朝。此後劉伯溫更是在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規範國家秩序上立下了汗馬功勞。雖然劉伯溫有著開國功勞,但是使得他被老百姓所熟知的卻是他料事如神的傳說。
眾所周知,朱元璋的疑心病非常嚴重,總是擔心手下的開國功臣和將領會威脅到自己的權威。朱元璋心中也自然非常好奇明朝能穩固江山多久,所以他找到劉伯溫,迫切想聽到劉伯溫的解答。劉伯溫本來不願為朱元璋推測國運,但朱元璋當場下了命令。然而,一卦算完後,劉伯溫只在紙上留下了四個大字:遇順即止,卻始終沒有給朱元璋一個具體的解釋,朱元璋只得自行揣測。
隨後,朱元璋嘗試著用拆字法,他將「順」字拆解開來,得到了「川」、「百」、「八」三個字,之後他心中暗自慶幸,認定自己的王朝可以順利地傳續308年。這個故事,最早記載在明代梁億所撰《遵聞錄》裡,其中一則云:「高廟(即明太祖朱元璋)嘗命伯溫卜歷數之長短,伯溫卜之曰:『遇順則止。』高廟遂以書手空,良久曰:『三百單八亦足以。』然此亦聖祖之謙德耳。蓋其取天下於夷狄之手,名正言順,雖湯武不能及。聖子神孫,享帝王莫大之業,雖與穹壤共敕可也、所謂『三百單八』,何足云乎!」
然而歷史的結局告訴我們,朱元璋很顯然猜錯了,明朝最終存活了276年,並沒有308年的壽命。明朝覆滅前夕,朝廷上下貪汙腐敗之氣嚴重,百姓生活由於天災人禍苦不堪言,沒多久各地流民便爆發動亂。當時的滿清一族也趁機發兵攻入明朝邊界,皇太極率領大軍,一路進入大明王朝腹地,直插大明心臟。而明朝軍隊竟然對此毫無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疆土任人宰割。幾經戰亂,明朝最後的精銳軍隊全部戰死,隨後,李自成在陝西建立新的政權,名為「大順政權」,國號永昌。另一股流民勢力攻入四川,張獻忠建立了大西政權。巧合的是,張獻忠建國號「大西」,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很顯然,這個大順政權與劉伯溫當時所說的「遇順則止」不謀而合。最後,李自成攻破北京,自此大明王朝徹底被推翻。
但沒多久,多爾袞和吳三桂聯手進攻北京,李自成不敵,戰敗逃出北京,最後,在湖北被村民誤殺。隨後清軍大舉南下,開始對張獻忠的軍隊實施清絞,雙方實力差距太大,張獻忠戰死於西充鳳凰山。可到了這裡,劉伯溫的預言還遠沒有結束。滿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年號為「順治」,也就是順治皇帝。這是第三次與劉伯溫的預言不謀而合,因此,這讓人不禁感嘆,劉伯溫果真才智過人、看破天機,一卦竟然算準了兩百多年後的事情。可佔卜雖能推測未來,卻還是無法改變未來。哪怕朱元璋當年能悟出此卜,想必也還是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看著親手建立的王朝覆滅子孫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