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鏟屎官對於驅蟲,都只有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甚至認為驅不驅蟲,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實際上,驅蟲是狗狗保護自身不受寄生蟲侵害的第一道牆。
所以,為了幫助鏟屎官更加了解驅蟲,今天,小麥就要和大家好好聊一聊驅蟲~
1、不驅蟲的隱患
都說好奇心害死貓,其實狗狗的好奇心一點都不比貓小,什麼犄角旮旯,草坪灌叢,只要有縫隙就要鑽一鑽,然而,寄生蟲最喜歡在這些地方生活。
如果狗狗鑽了這些地方,那麼就比較容易感染上體外寄生蟲。
例如:(1)皮膚外寄生蟲:蜱蟲、蝨子、跳蚤等
(2)皮膚內寄生蟲:蟎蟲
這些寄生蟲,藏於狗狗的毛髮內,不斷叮咬狗狗皮膚,吸取血液,讓狗狗疼痛無比。
除了體外寄生蟲,還有一些寄生於體內的蟲也喜歡在隱蔽處繁殖,且不說成蟲數量有多少,單單蟲卵,就可達到成百上千。
一旦狗狗誤食蟲卵或者成蟲,這些寄生蟲就會在狗狗體內孵化,繁殖,吸取營養,而狗狗就會變得食欲不振,精神不佳。
這些寄生被稱為體內寄生蟲。
體內寄生蟲的種類比較多:
(1)腸道寄生蟲:蛔蟲、鉤蟲、絛蟲、鞭蟲等。
(2)血液寄生蟲:心絲蟲、巴貝絲蟲等
(3)細胞內寄生蟲:弓形蟲、球蟲等。
但是,無論是什麼寄生蟲,他們的繁殖能力都比較強,而且活動區域都比較廣泛,一個不留神,狗狗就會被感染上。
所以,為了狗狗的健康,鏟屎官一定要為狗狗定期驅蟲!
那麼什麼叫做「定期」呢?這就涉及到了狗狗驅蟲的頻率了。
2、驅蟲頻率
一般情況下,狗狗在打第一次疫苗之前,也就是3-5周齡左右,就可以進行首次驅蟲了。
之後就可每月進行一次驅蟲,等到狗狗長到六月之後,可三個月一次,狗狗成年後,則可半年一次,如果經常帶狗狗外出的話,建議加快狗狗驅蟲頻率,一月1-1.5次。
了解驅蟲頻率後,鏟屎官不禁要問了:到底要怎麼驅蟲呢?別急,馬上告訴大家~
3、驅蟲方法
針對寄生蟲不同的寄生形式,驅蟲藥一般分為兩類,體外驅蟲和體內驅蟲。
體外驅蟲:
體外驅蟲藥,一般採取滴劑和噴劑的形式。
滴劑使用比較方便,主需要把藥劑滴在狗狗脖子後面正中央的皮膚上。噴劑起效迅速,噴出藥液細膩均勻,可快速殺滅蜱蚤,適用於已感染蜱蚤的狗狗。
體內驅蟲:
體內驅蟲藥,一般採用食物形式。狗狗吃下後,藥物就會在體內運作。
如果狗狗體內有蟲的話,寄生蟲或者蟲卵將跟隨糞便,從狗狗體內排出。
此外,市面上還有一些內外同驅的藥物,不過價格較貴,不能完全覆蓋所有寄生蟲,如果對寄生蟲種類沒有那麼大需求,鏟屎官可以考慮內外同驅的藥物~
4、驅蟲的注意事項
無論有沒有症狀,都建議鏟屎官給狗狗定期驅蟲,寧做預防不做治療!
在驅蟲的時候,鏟屎官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控制劑量,進行驅蟲!
狗狗生病,或者打完疫苗時,不可以驅蟲!
為了藥物擴散,體外驅蟲後,記得三天內不要給狗狗洗澡哦!
看到這裡,驅蟲的所有事項,鏟屎官都清楚了嗎?
為了狗子的健康與安全,鏟屎官一定要為他定期驅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