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者|上交所創始人談滬指:不能因為指數不漲就修改指數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鳳凰網財經《前行者》欄目出品

主持人|康振宇 製片人|葛瑤 視頻統籌|朱彥霖

文|魯婧涵

從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開啟中國股市之元年,歷經三十年砥礪前行,今年中國資本市場迎來而立之年。

三十而立,立於改革;三十而立,立志創新。

三十年間有哪些驚心動魄的改革關鍵時刻?又有哪些振奮人心的創新舉措?

資本市場下一個十年又將走向何方?

值此資本市場裡程碑時刻,讓我們一起回顧過往,展望未來。

本期《前行者》,鳳凰網財經邀請到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上海證券交易所首任總經理尉文淵,共同回顧上交所創立的歷程,談論改革現狀和對未來的展望。

1991年7月15日,上證綜合指數發布,這也是最早發布的指數,是以上交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範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這一指數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

在今年6月19日,上交所宣布,自7月22日起修訂上證綜指的編制方案。修訂方向包括剔除被實施風險警示(ST、*ST)的股票、延長新股納入時限、計入科創板上市證券等。

在採訪中,尉文淵表示,自己不止一次聽說過「指數不漲就修改指數編制」的說法,但是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指數到底是什麼含義?

尉文淵解釋道,「指數就是來反映整個市場漲跌狀態的。比如說,你問我今天某一隻股票是漲了是跌了,那我很容易告訴你。但是,假如你問我今天整個市場漲了還是跌了,我很難告訴你,這時候就需要一個工具,這個工具就是指數。」

尉文淵進一步闡述道,「我們當時定的就是綜合指數,就是把所有上市公司都作為樣本納入進去,這樣一來,幾十年來沿用同一個編制原則,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整個市場幾十年的發展變化,它能反應市場的變化率。現在嫌指數低就要修改指數編制?但這就是當時制定的指數編制規則啊。我們當然可以找出幾十家的上市公司來做樣本,然後每年修正,這樣指數可以翻幾番,但是這幾十家之外的幾千家上市公司怎麼辦呢?所以,這種指數只能反映成分股的漲跌,但是卻不能代表所有上市公司的漲跌。」

以下為採訪實錄:

鳳凰網財經: 尉總您好,感謝您接受鳳凰網財經《前行者》欄目的採訪。作為中國股市第一人,上海證券交易所主要的創立者與設計者,回憶當年,您印象最深的事有哪幾件?

尉文淵:關於股市「第一人」的稱呼其實並不準確。上交所成立之前,中國證券市場已經開始了摸索的進程,比如深圳已經在籌備交易所,上海很多金融界同仁也做了很多的摸索,我是後來接到任務來籌辦交易所。

印象最深的幾件事,第一件是,籌備交易所之初,我們知識一片空白。當時籌備任務確定下來以後,我們內部開會研究、尋找思路,大家幾乎都說不出什麼來。不知道怎麼去做,這是記憶最深的一點。

第二,我們感受到了民間的期待。最初建交易所,我們只覺得是接受了一項工作任務,不知道將來市場能發展多大,有多大的意義。後來,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才逐漸看得更清楚。當上海宣布籌建交易所工作以後,民間普遍非常關心,很多上海市民自發地組織許多活動邀請我去,有極高的熱情。

第三,海外比較關注。當年我去香港調研,許多記者都問一類問題——上交所以後如何與港交所競爭?什麼時候超過港交所?但當時我還只把香港看成一個要學習、模仿的對象,沒有想過要競爭甚至是超越。但海外對這個問題已經非常敏感了。實際上,那之前的四五十年,上海曾是遠東第一金融中心,金融市場比香港發達得多,老人們會從歷史角度做比較,但我當時沒有這樣的視角。

鳳凰網財經:在您看來,籌備交易所所遇到的最急迫的問題是什麼?

尉文淵:接到任務了之後,我們立刻陷入了迷惘。我想像不出交易所是什麼樣。當時收到了老上海股票交易所的一些資料,上面是章程,泛黃的字,只講了幾句交易所機構的定性就沒了。

從哪做起?是從找資料開始?還是研究怎麼交易、什麼公司上市?沒頭緒。這個狀態持續了幾個星期,我很焦慮,睡不著覺,也不清楚問誰,誰都說不清楚。然後靈機一動,說先找個場地。找場地,肯定也會涉及交易流程、布局、交易規則等鏈條。

鳳凰網財經:既然當時國內沒有可以借鑑的地方,那您有沒有想過去國外或是香港去考察一下?

尉文淵:我們當然想,但那個年代出國不容易,時間上也不允許。我們考察了深圳。當時深圳已經開始籌備交易所了,我們把深圳看成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現在回頭看,深交所可能受香港影響比較大一些。香港的部分機構、證券公司和交易所會幫他們做一些交易所的籌備、策劃工作。上海只有我們自己在做。

直到1990年11月中旬,我們才有機會去香港考察。考察的時候,我是忐忑不安的。因為那年年底就要開業,怕考察之後發現我建的不是交易所,那麻煩大了,改都沒時間改。考察了兩三天之後,我反應過來,其實全球的證券交易所沒有一個標準化的模式。它跟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市場文化和歷史傳承,都有很大的關係。所以股票交易所遵循傳統的規定就行。我們當時做了許多自己獨立的思考和選擇,比如最早實現電子交易等。

鳳凰網財經: 籌建交易所時,建立合理的交易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您在任內也經歷過交易制度從「T+0」向「T+1」轉變的過程。在您看來,現在的A股具備實行「T+0」制度的條件嗎?

尉文淵:交易所是做股票證券交易的,交易制度是最核心的問題,包括上市、清算制度等。當時不像現在有充裕的時間準備、論證、評審。創立之初是「T+4」交易制度,它的研究基礎是上海本地交易流程的特點,結果發現交收不行,有的股票傳遞傳遞著就沒了。而且當時由於實行過於嚴格的股價漲跌停製度,場內交易近乎停滯,滋生出了場外的黑市交易。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我們才建立了「未經場內交易不予過戶」的制度,並為投資者開立電子帳戶,之後實現了中國股票的無紙化。

電子化、無紙化交易實現之後,上交所就從「T+4」結算方式轉至「T+1」。1992年底,在電子計算機系統升級過程中,一位工程師朋友告訴我,他的系統可以做到當場買入,當場賣出,問我「用不用?」我一聽,愣了,這不就是「T+0」嗎。

那時候還沒有證監會監管,很長時間我都是交易所的最終決策人,但我也尊重理事會的意見。我給時任理事長李祥瑞打電話。當時他六十幾歲,我三十五歲,老人家很穩重。我沒想到他一聽就說,「可以啊」。這讓我受到了鼓勵。

判斷「T+0」制度好不好,要看從哪個角度看。如果顧慮市場投機,有人會覺得不好。但如果從投資人的角度呢?比如買房子,一間買了之後幾年後才能賣和一間隨時可以買賣的房子,你要哪一個?應該給投資人最大的便利化。同時,市場還講究效率,企業也講究資金流動、周轉天數。這麼想之後,我們就拍板、發通知,實行「T+0」了。

在市場初期,人們有點把「T+0」妖魔化,認為它導致過度投機。之後關於是否取消「T+0」,有很大的爭議。我是非常抗拒的。在非常高層的會議上,當著很多領導的面,我都據理力爭。後來,領導機關定下來之後,又改回「T+1」了。

當時實行了兩年多「T+0」,市場也沒出什麼問題,也沒出現一天漲百分之幾百的情況。現在,港股是「T+0」,很多人去港股投機,都不好操作。因為市場價格機制形成以後,市場自我平衡、調節的能力非常強。有人說「T+0」可以一天買賣十幾個來回,那他到最後可能連手續費都不夠付。

鳳凰網財經: 有人認為當時的市場存在投機,但據您觀察,其實不存在投機過程?

尉文淵:對,市場就是正常波動。沒有因為「T+0」制度助長投機,導致市場大幅波動。今天「T+1」制度也會出現市場波動,這沒有什麼特別的。「T+0」是1992年年底實行的。在1992年5月底,股價漲跌幅限制也全部放開了。市場完全隨行就市。

鳳凰網財經: 1992年5月之前的漲跌停限制是多少?

尉文淵:交易所開業的第一天就嚴格限制股價漲跌停。回想起來,那時候漲跌停製度是作為社會主義交易所的一個特徵。因為在我們的想像中,在辦交易所的時候,股價大起大落導致的爾虞我詐、大魚吃小魚的資本主義的罪惡,必須杜絕掉。所以,交易所早期確定的漲跌停製度,有比較濃重的意識形態的含義。最初是5%的限制。但是為了抑制投機,上交所開業一周後調至1%,5天後又繼續調至0.5%,次年又將漲跌幅調回了1%。限流的存在導致成交冷淡,供需嚴重失衡。

1991年,深交所先放開了股價限制。之後,在廈門的一個會議上,領導表揚了深交所、批評了上交所,原因涉及到股價沒放開、交易不活躍。我說,那就放開股價吧。結果,上交所放開股價的過程非常艱難。因為交易所想明白了,其他部門不一定贊成。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好其他部門溝通都不行。最後,放開股價的決定是我自己做主推行的。

1992年4月,我們先從放寬漲跌停的幅度開始。到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市場全面放開股價。那時,我已經準備把烏紗帽交出去。我給市領導寫了封信,「出了問題我走就是了」。

股價放開當天,上證指數翻了將近一番。那以後,上交所跟深圳和全球交易所一樣,沒有了價格管制,市場交易一下就活躍起來了。我是1995年9月份離開交易所。1996年12月,漲跌停製度又建立了起來。在我任期,這個制度沒有導致什麼問題,市場交易效率高、交易活躍。

鳳凰網財經: 在您的理念中,「T+0」比「T+1」更適合市場交易,而且放開漲跌幅限制也比漲跌停板制度更適合中國的市場?

尉文淵:至少從我從業的經驗看,「T+0」和放開漲跌幅限制沒有任何問題。

鳳凰網財經: 近兩年,上交所進行了非常重大的改革,並設立了科創板。您認為科創板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有哪些意義?

尉文淵:這是高瞻遠矚的決策。現在是科技的時代,資本市場如果不能發揮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的作用,就無法承擔相應的職責。國際上早就有納斯達克這種以促進科技發展為定位的市場,並且它發展的非常好,孵化了蘋果、谷歌等新興科技企業。上交所科創板支持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的定位非常清晰,切中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步驟。

鳳凰網財經:上交所推出科創板之後,深交所也在為註冊製做準備。在您看來,上交所與深交所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尉文淵:1997年以前,這兩個市場是分屬地方管理的,還沒有交到中國證監會統一管理,所以,那時候兩個市場之間存在一些明裡的暗裡的競爭。

1997年以後,證券市場監管體系調整,兩個交易所都歸到中國證監會管理。在統一管理的系統下,兩個市場選擇了不同的功能定位。雙方在功能上互相彌補、互相促進。現在,深交所的發展計劃對上交所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大家各有側重地發展。

鳳凰網財經: 從您1990年著手建立上交所至今,正好三十多年。您認為,中國資本市場在這30年發展中還有哪些沒有解決的問題?當前最迫切需要改革的問題是什麼?

尉文淵:發展永無止境。經濟發展永遠會對資本市場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戰,再提供新的機遇。坦率地講,回看這三十年的歷程令人非常不可思議。儘管我們中間走了許多彎路,遇到很多波折,但現在的發展成就,我覺得怎麼褒揚都不過分。最初,為了促成交易所開業,我們會找一些上市公司,其中最小的公司總股本才40萬人民幣。但那時隱隱約約有一種預感,只要我們把路子走對,中國的市場可以發展得非常快。

1992年,我去美國紐約考察,那地方是全球資本市場的心臟。聽他們講了兩天,我突然醒悟,它的核心是什麼?就兩點:市場開放、充分競爭。所以當時我覺得,如果我們能夠在這些問題上也邁出一步,我們會有很大發展。當然,當時不可能想像中國資本市場會發展成今天這樣。

目前,中國資本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戰略機遇期。近年,科創板、可轉債、滬港通等等改革的措施,我覺得都挺好。市場開放建設方面的發展也非常不錯。特別是,中央針對交易所發展提出的「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九字方針,定位非常清晰,界定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如果按照這個定義發展,我們在市場化改革這個重大問題上會有突破。

鳳凰網財經:對於上證指數,您心裡有個預期點位嗎?希望它能漲到多少?

尉文淵:從來沒有考慮過。交易所剛成立的時候,能完成場內交易、股票交收,已經是天大的事,指數的事都顧不上。後來想想,沒個指數也不是辦法,那我們也編個指數吧。

這涉及幾個問題。第一、交易所該不該編指數。像恒生指數、道瓊指數等基本都是由專業機構編制的。但是當時我們能找誰做呢?而且當時也沒有說絕對不允許由交易所編制指數,於是我就想,編就是了。

第二、老八股怎麼編呢?像恒生指數那樣搞成份股也不現實,一裝八個股全裝進去了。後來,我們叫就編了個綜合指數。1991年,上證綜合指數正式推出,以100點為基點。

當年我們沒想到現在國人、國際上把上證指數看的那麼重。前段時間,總有人說指數怎麼一直在3000點。還有人在人代會上提案說,要修改指數,指出的問題是因為它不漲。

「指數不漲要修改指數」,這個說法我聽過不止一次。

但是指數是什麼含義?指數就是來反映整個市場漲跌狀態的。比如說,你問我今天某一隻股票是漲了是跌了,那我很容易告訴你。但是,假如你問我今天整個市場漲了還是跌了,我很難告訴你,這時候就需要一個工具,這個工具就是指數。

我們當時定的就是綜合指數,就是把所有上市公司都作為樣本納入進去,這樣一來,幾十年來沿用同一個編制原則,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整個市場幾十年的發展變化,它能反應市場的變化率。

現在嫌指數低就要修改指數編制?但這就是當時制定的指數編制規則啊。

我們當然可以找出幾十家的上市公司來做樣本,然後每年修正,這樣指數可以翻幾番,但是這幾十家之外的幾千家上市公司怎麼辦呢?所以,這種指數只能反映成分股的漲跌,但是卻不能代表所有上市公司的漲跌。

鳳凰網財經: 非常感謝尉總接受我們的採訪。最後,請您跟中國資本市場說一句話吧。

尉文淵: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途不可估量。

鳳凰網財經: 感謝尉總。

相關焦點

  • 前行者|上交所創始人尉文淵:放開漲跌幅限制沒有任何問題 還能提升...
    作為當年放開上交所股價限制的決策人,尉文淵說,放開漲跌幅限制當天滬指翻了一番,而且後來並沒有導致問題。尉文淵認為,這項制度本身沒有問題,而且能促進市場交易效率和交易活躍度。以下為採訪實錄:鳳凰網財經: 尉總您好,感謝您接受鳳凰網財經《前行者》欄目的採訪。
  • 前行者|T+0優於T+1?漲跌幅應放開?專訪上交所創始人尉文淵
    尉文淵透露,當初上交所取消「T+0」制度,他是非常抗拒的,人們把「T+0」妖魔化了。而在放開漲跌幅限制當天,滬指翻了一番,且後來並沒有導致問題。而關於備受關註上證綜合指數,尉文淵指出,綜合指數反映的是市場整體的變化率,不能因為它不漲就修改指數。
  • 超重磅:指數牛來了!上證綜指30年迎首次調整,科創50指數也亮相...
    >3、上市以來日均總市值排名在科創板市場前3位,不滿足條件ii,但上市時間超過1個月並獲專家委員會討論通過。附科創50成份股名單:03指數」常見不漲「的現象將不再上證指數經常被熱議,如2000年到2020年上證指數隻漲了50%。
  • 科創50指數亮相 年內已跑贏滬指40個百分點
    來源:上海證券報 科創50指數亮相,年內已跑贏滬指40個百分點!費天元今日盤後,上證科創板50成分指數(000688.SH)亮相,多數行情軟體已經可以看到科創50指數的歷史行情。自今年首個交易日跳空高開上漲1.97%後,科創50指數至今持續處在基點1000點上方運行,再未觸及基點。截至7月22日收盤,科創50指數報1497.23點,今年以來累計上漲49.72%。同期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漲幅分別為9.28%、30.93%和54.00%。
  • 開盤: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滬指漲0.06% 半導體板塊活躍
    開盤: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滬指漲0.06% 半導體板塊活躍
  • 今日上證指數行情多少點?滬指大盤上證指數k線走勢圖
    滬指今日衝高回落,盤中一度漲近2%,收盤僅小幅上揚0.37%,收報3333.16點;深成指收漲0.89%,收報13657.03點;創業板指表現稍強,收盤上漲1.19%,收報2769.03點。兩市成交額連續15天突破萬億,今日達到1.2萬億。行業板塊漲跌互現,貴金屬板塊強勢領漲。北向資金今日淨流入63.92億元。
  • ...個股跌多漲少。臨近上午收盤,三大指數持續震蕩,創業板指黃白線...
    【A股午評:三大指數早盤震蕩滬指漲0.1% 汽車板塊活躍】三大指數開盤漲跌不一,開盤後快速拉升,滬指翻紅,創指漲超1%,汽車板塊集體回暖,此後指數保持震蕩態勢,白酒板塊拉升,市場氛圍總體尚可,個股跌多漲少。臨近上午收盤,三大指數持續震蕩,創業板指黃白線背離明顯,北上資金小幅流入,光伏、新能源汽車板塊有所表現,個股跌多漲少,賺錢效應較差。
  • 開盤:三大指數小幅高開滬指漲0.03% 養殖業板塊活躍
    來源:新浪財經12月8日消息,截至今日開盤,滬指報3417.69點,漲0.03%;深成指報14000.87點,漲0.20%;創指報2736.03點,漲0.35%。從盤面上看,養殖業板塊活躍。15、隔夜美股三大指數漲跌互現,納指收漲0.45%,續創收盤歷史新高;道指跌0.49%,標普500指數微跌0.19%。國際油價收跌,美油期貨收盤跌逾1%。國際金價收漲1.41%,重回1860美元關口上方。
  • 不能靠改尺子的刻度來製造指數繁榮
    在滬深股市中,上證綜合指數無疑是最有代表性的指數,作為編制時間最早的一個全樣本股票指數,20多年來其影響力一直是最大的。但反過來,對該指數也有很大的爭議,主要是因為自2007年創出6124點的歷史高點後,十多年來走勢相對比較平淡,因此就被認為「失真」,不能代表中國經濟的現狀。
  • 【財經下午茶】滬指探底回升漲1.22% 周期股全面回暖
    詳細>>>滬指探底回升漲1.22% 周期股全面回暖周四滬深兩市雙雙高開,滬指早盤上演V型反轉,午後受周期股提振逐級攀升。創業板指表現弱於滬指,高開後震蕩走低,臨近尾盤小幅翻紅。被曝減少了雷射雷達據路透社3月28日報導,美國共享出行公司Lyft的聯合創始人約翰·奇默(John Zimmer)在採訪中指出,從披露的視頻來看,Uber的事故看起來是可以避免的。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上交所回應科創板,羅永浩談收購蘋果,哈雷將在...
    20日午間,上交所通過其官方微博表示,個別自媒體對科創板發行人信息披露提出的質疑,存在斷章取義、渲染構陷的問題,與事實不符。羅永浩開通推特深夜再談收購蘋果:還需要點時間日前,錘子科技CEO羅永浩開通了推特帳戶,表示錘子科技海外業務即將展開,歡迎身在國外的朋友關注。其中有網友評論:「準備收購蘋果了?」羅永浩回覆:還需要一點時間。
  • 前三季A股在慢牛,港股漲更高,為何AH溢價指數反而擴大?
    」進入2017年下半年,A股市場整體運行重心略有上移,但港股同期表現卻更為給力,以香港恒生指數為例,進入7月份以來,該指數累計漲幅近7%。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上證綜指的整體表現弱於恒生指數,但恒生AH股溢價指數在3月下旬觸及113.19低點後持續走高,截至9月29日報收131.93,相較於年內低點漲幅15.95%。
  • 三大指數單邊下挫滬指跌1.1% 煤炭板塊領漲兩市_市場新聞_新聞...
    12月9日,三大指數小幅高開,開盤後衝高回升,三大指數集體翻綠。盤面上,煤炭板塊走強,無線耳機板塊較為活躍。此後,三大指數持續橫盤震蕩,煤炭較為強勢,養殖板塊走高,市場總體賺錢效應一般,盤中銀行、券商有所拉升,但是持續性一般。
  • 午評:三大指數低位盤整滬指跌0.66% 養殖業表現強勢
    來源:新浪財經12月7日消息,三大指數開盤漲跌不一,滬指快速走弱,創指、深成指盤中一度翻紅,白酒板塊走強。臨近上午收盤,指數總體震蕩走弱,水產養殖板塊集體走高,半導體板塊回落,總體個股跌多漲少,市場氛圍一般,賺錢效應較差。
  • 抱怨大盤10年不漲?散戶才看大盤,機構都看這個指數!
    這三點只能說是微調,對上證指數的影響其實並不大,如果你了解上證指數的編制方法就明白了。上證實數又叫上證綜指,大盤漲不動壞就壞在了一個「綜」字上,它的樣本包含上交所所有股票,改革後樣本也沒有太大變化,盤子還是超級大。
  • 指數早盤窄幅震蕩:創業板指漲0.34% 煤炭板塊領漲
    鳳凰網財經訊 12月18日,A股指數早盤窄幅震蕩,截至午間收盤,滬指漲0.13%,報收3409點;深成指漲0.19%,報收13915點;創業板指漲0.34%,報收2795點。滬股通淨流入21.3億,深股通淨流出11.2億。
  • 三大指數高開後分化 深成指、創指先後翻綠
    三大指數高開後分化 深成指、創指先後翻綠 來源:中國經濟網 • 2020-11-17 08:45:57 11月16日三大指數高開後分化,滬指稍顯強勢,深成指
  • 上證指數30年首次大修 專家:未來表現要看能否吸引新經濟企業上市
    在上交所上市的紅籌企業發行的存託憑證、科創板上市證券將依據修訂後的編制方案計入上證綜合指數。上交所:指數修訂不影響投資者觀測行情在公布上證綜合指數編制方案的同時,上交所也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上交所表示,此次修訂擬採用無縫銜接的方式進行,即指數編制方案變更生效日點位與前一交易日點位無縫銜接,生效日實時點位基於前一交易日收盤點位及樣本股當日漲跌幅計算。因此,不會影響上證綜合指數的連續性,不影響投資者觀測市場行情。
  • 開盤:A股三大股指集體高開 滬指漲0.13%創業板指漲0.55%
    金融界網站11月2日訊 周一A股三大股指集體高開,滬指漲0.13%,報3228.72點,深成指漲0.25%,報13269.97點,創業板指漲0.55%,報2670.52點;木業家具、裝修裝飾、家電行業等板塊漲幅靠前,航天航空、船舶製造、釀酒行業等板塊跌幅靠前。
  • 小林復盤:漲指數不漲個股 A股放量上演深V大震蕩
    2.創業板取消了「最近一期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的要求,虧損企業滿足其他要求也可以上市。3.新股上市後的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之後日漲跌幅限制放寬至20%。我們小散最關心的可能是第三點,大家一看到這條就會聯想到以後抓個板可以當日浮贏20%,刺激刺激。大家可以多想一下,萬一抓的是跌停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