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倡議籤訂兩岸和平協議 遭蔡英文出言譏諷

2020-12-17 參考消息

中國臺灣網11月13日訊 民進黨2016參選人蔡英文12日深入藍營票倉,拜廟搶票。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蔡英文昨日來到國民黨深藍票倉、臺北市大安區、松山區、信義區,先後參拜福佑宮、慈佑宮、福德宮。

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日前再度倡議籤訂兩岸和平協議。對此,蔡英文回應稱,「郭臺銘提的啊?聽聽就好。」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郭臺銘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臺灣的社會環境,尤其需要從經濟角度來看,沒有和平就沒有穩定,雖然兩岸還沒有籤訂和平協議,但這是很重要的裡程碑。蔡英文對此譏諷,「郭臺銘提的啊?聽聽就好。」(中國臺灣網 王思羽)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五問」蔡英文訪美:拿什麼來保持兩岸和平?
    蔡英文在美國重要智庫CSIS舉行的報告中,為了讓美國人相信她一旦做了臺灣地區領導人會推動美國人希望看到的兩岸和平發展關係。她甚至承諾,一旦她當選,她將推動遭民進黨團「杯葛」,至今還躺在臺灣「立法院」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這一「太陽花」反服貿運動取得的「成就」。   對於蔡英文這一表態,同樣得到美國學者和當局,甚至臺灣島內一些人士的正面肯定。
  • 兩岸和平協議?蔡英文宣稱:臺灣沒心理準備
    臺海網5月5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針對「習朱會」,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晚再度向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喊話,她強調兩岸關係不是國共或民共的黨對黨關係,必須是基於臺灣人民最大共識之上,由臺當局主導處理的關係。針對兩岸和平協議,她說:「我覺得臺灣社會沒有這個心理準備、不覺得臺灣社會在這個階段需要去討論這件事情。」
  • 蔡英文一反常態,呼籲兩岸要「和平」
    近段時間以來,蔡英文當局不顧兩岸同胞的福祉,不斷在兩岸關係上製造矛盾,嚴重破壞了臺海地區的和平穩定。特別是進入九月以來,蔡英文當局勾結外部勢力,妄圖「挾洋自重」,在島內瘋狂鼓吹所謂的「臺美友好」,聲稱要爭取世界各國的聲援。
  • 郭臺銘:不能讓蔡英文連任 否則是整個臺灣的不幸
    郭臺銘(圖源:臺媒)蔡英文上臺已滿3年,今日(20日),她在「就職三周年演說」中大談3年間取得的政績。對此,郭臺銘先是冷冷一笑,然後嗆聲「蔡英文做衰臺灣,她如果連任將是臺灣人的不幸。」綜合《聯合報》《中時電子報》等臺媒消息,蔡英文在細數政績的同時表示,三年來感到失望的朋友,只要多一點地耐心,你就會看見,臺當局做的事情比大家想像得多很多。她還說:「三年來不斷唱衰臺灣的人,你們不會得逞。」如何看待蔡英文自稱「執政三年有成」?郭臺銘在接受受訪時先是冷笑一聲,並反問記者「你認為兩岸關係很好嗎?」
  • 國臺辦談熱點:梳理兩岸交流成果、斥「臺獨」行徑
    中新網5月15日電 國臺辦15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就洪秀柱率團訪大陸、郭臺銘有關「九二共識」言論、美通過「臺灣保證法」等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梳理兩岸交流成果,斥責民進黨當局的分裂行徑。馬曉光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雙方都表明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立場。清晰地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表明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
  • 港臺腔:郭臺銘撤了,蔡英文急了
    資料圖:蔡英文、郭臺銘(圖源:臺媒)9月17日,是臺灣民眾申請獨立參選領導人的最後期限。就在前一夜,在外界看來「鐵定會選」的鴻海創辦人郭臺銘宣布,「決定不參與2020聯署競選領導人」。最不願看到的郭臺銘棄選消息的,要算是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了。盤算起來,底色仍是藍大於綠的郭臺銘,一旦參選到底,對藍營傷害可能更大。一個分裂的藍營,自然是綠營迫不及待想看到的。不過現在,「分裂」對於民進黨和「獨派」勢力而言,卻正處於「進行時」和「將來時」。幾乎在郭臺銘宣布棄選的同時,前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呂秀蓮宣布參選。
  • 蔡英文叫囂「臺獨」言論 國臺辦:絕不容忍
    原標題:國臺辦談熱點:梳理兩岸交流成果、斥「臺獨」行徑中新網5月15日電 國臺辦15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就洪秀柱率團訪大陸、郭臺銘有關「九二共識」言論、美通過「臺灣保證法」等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梳理兩岸交流成果,斥責民進黨當局的分裂行徑。
  • 「兩岸和平協議」的標誌性意義
    此次馬英九提出協商「兩岸和平協議」的政見而不怕民進黨「抹紅」、「傾中」的攻擊,既是對島內主流民意訴求的回應,也是島內選舉開始回歸良性競爭的標誌。     其二,臺灣主流民意對兩岸和平、臺海穩定有著較高的期待。
  • 譏諷蔡英文兩岸新論述 呂秀蓮稱我沒懂
    譏諷蔡英文兩岸新論述 呂秀蓮稱我沒懂 2011年02月23日 19:52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兩岸和平的最後連線蔡英文還守嗎?斷了弦的風箏,代價必然慘重
    ECFA成為兩岸的和平連線但是蔡英文卻閉口不談大陸對於臺灣經濟的貢獻,仍然不斷鼓吹錯誤的理念,甚至罔顧臺灣的實際狀況,將臺灣不斷帶向背離大陸的道路,這條道路註定是走不通的。不久前,正值兩岸籤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十周年,這十年間ECFA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民進黨當局在目前這個階段如何對待ECFA,就決定了兩岸關係將走向何方,ECFA也成為了兩岸和平的最後連線。ECFA的籤署,對於臺灣出口經濟的貢獻是巨大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協議讓兩岸經濟不斷融合,雙方都得到了益處。
  • 郭臺銘批蔡英文:不要誣衊我對臺灣的關心與努力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5日晚間發文,對目前鴻海投資美國威斯康辛州的情況進行說明,強力駁斥他在威州跳票的說法,他嚴正聲明,「這不是事實」。郭臺銘也強調,他也要回應蔡英文的酸言酸語,過去的投資不說,別忘了他不久前才和高雄市政府籤訂合作備忘錄,鴻海要以智慧工業及農業雙引擎,來協助高雄發科技恆財,在高雄興建智慧工廠、提供科技服務,擴大招募雲端、AI及大數據等人才。
  • 蔡英文兩岸態度轉變是理性思考還是選舉迷霧?
    民進黨若重新執政,是否願意「概括承受」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一直受到各方關注。蔡英文的表態,自有其意義。    從2008年國民黨拿回執政權以後,兩年多來,兩岸不只通過5次的兩岸兩會領導人會談籤訂14項協議,今年6月更籤署了ECFA,這是跨越過去60年兩岸關係最具歷史意義的一項協議。在這項協議下,未來兩岸不僅可以實現和平共榮的目標,雙方人民也可以真正共享和平紅利。
  • 郭臺銘不解蔡英文為何對抗大陸:美國一定挺你嗎?
    中新網5月23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22日接受訪問,針對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他表示不理解為什麼蔡英文採取與大陸對抗的方式,他反問「美國就一定挺你嗎」?
  • 郭臺銘揭蔡英文不敢說的經濟真相 直言「感到悲哀」
    海外網6月26日電近日,郭臺銘和蔡英文多次就臺灣經濟問題隔空交火,郭臺銘26日在臉書以「蔡英文不敢告訴你的經濟真相」為題發文,直指蔡英文「執政」讓臺灣經濟退步的事實和真相,痛批「只會為無能找理由的蔡當局,讓人感到悲哀。」
  • 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說無根基
    臺海網4月15日訊 中評網評論員劉雋文章表示,9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主持「中國事務委員會」時說,「我們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兩岸現狀』,也就是維繫臺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這是兩岸關係的核心,也是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將致力的目標。」至今,民進黨和蔡英文在「九二共識」問題上採取迴避、否認的態度。
  • 臺商建議速審「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蔡英文點頭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雲)海外網2月6日電據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海基會昨日(5日)舉辦臺商春節聯誼活動,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也應邀出席,臺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在席間向蔡英文建議「應儘快審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蔡英文點頭示意,表示重視。大陸臺商春節聯誼活動5日在臺北市萬豪酒店舉行,蔡英文親自出席並致辭。
  • 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考慮參選臺灣2020,蔡英文「尊重咯」柯文哲...
    「我們需要和平,我們不需要買這麼多武器。和平是最大的武器。」郭臺銘回復,「如果我們將武器軍費花在經濟發展上,花在人工智慧,對外投資方面,這就是對和平的最大保證。」 「誰的孩子想坐進那些戰鬥機裡呢?」他反問。
  • 「耍賴、黑韓、砸郭」,蔡英文為連任無所不用其極
    島內有分析直言,這等於封殺了兩岸籤署和平協議的可能性。拋出「歐盟模式」又改口不僅如此,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接受親綠的《自由時報》專訪時稱,只要不涉及消滅臺灣「國家主權地位」或「自由民主憲政秩序」,還有許多可能性,例如「歐盟模式」或「建交成為更緊密的盟邦,如兄弟之邦等」。
  • 川普蔡英文對軍售交易各懷鬼胎,想逼大陸妥協,郭臺銘爆料:蔡英文...
    川普政府意圖透過這次美國對臺軍售,來再次彰顯對民進黨蔡英文尋求2020「大選」連任的支持,以誘導那些對美國保護臺灣安全有期待,把美國當作臺灣「保護神」的臺灣選民屆時把選票投給蔡英文;誤導更多臺灣民眾對「以武謀獨」抱有幻想,阻撓兩岸融合發展、走向和平統一;告訴中國大陸,美國將會繼續打「臺灣牌」遏制中國的發展壯大,以逼迫中國大陸在經貿等中美事務上作出妥協讓步,實現美國利益最大化;大賺臺灣一筆售武超額利潤
  • 遭蔡英文毒辣口舌攻擊 郭臺銘現場怒懟:她行為實在失格
    遭蔡英文毒辣口舌攻擊 郭臺銘現場怒懟:她行為實在失格) 據報導,5月18日,蔡英文在採訪中攻擊前不久宣布參選2020的國民黨員郭臺銘,拿之前富士康員工自殺一事嗆聲郭臺銘,稱郭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自己工廠的員工那麼想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