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為什麼只用嫩芽葉?不用精華鮮花朵?古茶樹花都白開了?這個疑問被門昌無意解開了,激發我寫了一篇長文《普洱古樹茶:為何只用嫩葉,鮮花才是精華,茶花製成茶能不能喝?》。
那麼,古茶樹花好喝嗎?怎麼泡怎么喝?為了深度解鎖,昨天又發篇短文,分享泡、喝的感受,但因截圖裡的文字內容涉及健康領域,今日凌晨被閉。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再寫篇長文,分享茶花茶的完整體驗,歡迎新老茶客們多提寶貴意見,把這個普洱茶葉裡的貴族展示出來,福利眾茶客,尤其利好女性。
茶市都沒有的茶花茶會是「貴族茶」?
上篇論述過,茶葉歷史很漫長,我國又是原生地。史載第一種茶人,西漢雅安吳理真(公元前53年),被尊為「茶祖」。再到茶聖陸羽,沒見過誰把茶花做成茶,更別說上市入戶。再說了,當下的茶葉種類那麼豐富,價格也天上地下,還是不見茶花茶。僅此現象,難說茶花茶是茶葉至臻,怎能稱得上「聖品貴族茶」?
茶葉市場真的沒有茶花茶,我也是為茶花打抱不平,覺得生為茶樹精華,怎麼就成不了仙兒?理應還是茶樹組織裡最好的部分。文章發出後,證實了我的判斷,只是不太容易接受,因為這位網友是奚落我的,見評論原話:
呵呵,我手裡有1999年的茶花壓制的餅,上周還開了一個帶去辦公室喝。看了帖子,覺得帖主就是理論派,沒啥實踐得到的經驗。難道不明白,目前,茶花有很多茶農在售賣嗎?多買點,讓自己多有些實踐體會,不比總是寫這樣空洞乏味的無聊文章更有味?
奚落歸奚落,還是感激他提供了重要線索,原來茶花茶已經有了。經他提示,才想起萬能的網絡搜索,趕緊的找找。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終於知道茶花茶在茶葉中的地位,貨真價實的貴族茶。貴族在哪裡?有錢買不到,起碼不一定能買到。
茶葉泡喝不能從頭香到尾,茶花茶能嗎?
正好趕上門昌發我的茶花茶到了。早起飯後,不泡茶葉了,泡茶花茶。先倒出一泡的量仔細看看、聞聞,確實茶葉樹的茶花,不是山茶的茶花,也不是觀賞茶花的茶花。而且是新採摘、才曬制,有的已盛開,有的還是花骨朵(見第1、6圖)。
第一次喝普洱茶花茶,心裡還是有準備的,因為以前喝過一些鮮花製成的花茶:茉莉花和茉莉茶、玫瑰花、菊花、石斛花。儘管都原滋原味,但是口感和香氣似乎都有缺陷。譬如茉莉和玫瑰的花香太濃,菊花苦味過重,石斛花味淡。
茶花茶衝泡卻有驚喜。水衝進去,清雅香氣隨著蒸汽飄逸出來,滿屋飄滿了花香。喝著蜂蜜一樣恬然順口,帶著淡雅的香氣,明顯感覺在洗滌著渾濁的肉體。而且從頭到尾,泡了3升水,茶色和香氣穩定不變,不像茶葉先濃後淡。尤其是香氣,尾茶和頭泡一個樣,實在出乎意料。
茶花不入茶原來是這樣原因
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以前不知道?為什麼市面上沒得賣?為什麼陸羽都不收錄入《茶經》?琢磨了多久想不通。
問門昌,你是種茶第十代了,該知道茶花的奧秘吧?他說知道,就是沒誰當茶做,偶爾茶人採點自己喝。也可能因為有的是茶葉,不再想著去採花,有史以來就越來越少種茶人弄這個。他們芒雲寨子都是世代種茶人,沒一家採茶花制茶,甚至不大知道茶花能制茶。
從門昌的話語裡,我明白了這一系列為什麼的答案。他說:「我大約計算過一下採摘人工成本,一個人一天基本就600~800克左右的曬乾茶花。乾濕比5:1(五公斤新鮮一公斤乾花)」。翻譯過來,一個人一天採鮮茶花在3-4公斤,按5:1曬成茶花茶0.6-0.8公斤。如果採茶葉,一個人一天6-8公斤,關鍵是茶葉一年採兩季,茶花一年只一季。
門昌還說:「一棵古茶樹採得鮮花100-200克,幾十年的茶樹十幾、幾十克」。他家只有26棵古茶樹,可採鮮花5000克;30畝生態茶(不到百年的茶樹),每畝150棵茶樹,每棵按50克鮮花,可採摘225000克。即使這樣能全部採收,製成茶花茶46000克,46公斤。比起茶葉,產量不足以形成市場供應,沒有行情。也就是說,勞神費力採制出來了,賣給誰呢?所以茶農不採摘,更沒茶商做這個生意。
後記:2020年感恩喝到真的原生普洱茶,想不到年底又喝到普洱茶花茶,今生第一回。就我的感覺,普洱古樹茶花茶,正是白居易描繪的楊玉環(楊貴妃):「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普洱古樹茶花茶該是」楊家有女早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謹以此文,感恩普洱大山,感恩遇見哈尼朋友,感恩結識門昌。在這浮華的世風裡,帶給我們淳樸的民族風情,讓我們得以享受到大山賜予的原生茶葉、茶花和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