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一到,蚊子也跟著來了。大部分人可能只覺得被蚊子叮咬後皮膚又痛又癢,其他的沒什麼大不了。但你知道嗎,蚊子是對人類致命係數最高的生物,全球每年致死70萬人。去年一位泰國空姐就因為被蚊子叮咬,引發了嚴重的病毒感染,導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著名影星小李子在某個海島拍戲的時候,也險些因蚊子叮咬而喪命。
小小蚊子,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殺傷力」?夏季蚊蟲出動,我們怎樣才能保護好自己?
防蚊蟲遠離夏季致命傳染病
蚊子可以傳播80多種疾病,包括瘧疾、登革熱、乙型腦炎等乙類傳染病。
乙類傳染病又叫嚴格管理傳染病,SARS、愛滋病、肺結核、新冠肺炎都屬此類。針對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其能通過蚊子傳播,不用過於害怕。
但近期,登革熱在巴西、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呈現出爆發的勢態,重症患者可出現多器官出血、衰竭,危及生命。巴西報導了9萬多病例;印尼也有4萬多例的報導,至少造成了260人的死亡。所以,防蚊還是要引起重視。
驅蚊產品怎麼選?
常見的蚊子竟也可能帶來致命威脅,防蚊滅蚊勢在必行。市面上的驅蚊產品琳琅滿目,包括盤香、電蚊香液、花露水、驅蚊手環、滅蚊燈等,它們的驅蚊效果如何?應該怎麼選、怎麼用?
1、盤式蚊香
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盤式蚊香就成為家庭防蚊必備。
蚊香點燃後,蚊香裡的除蟲菊酯類物質會隨著煙霧揮發出來,播散於室內空氣中,能驅走、擊倒、殺死蚊蟲。
利弊分析盤香效果明顯,只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正規產品,並不用擔心會中毒。但其在燃燒中會有煙霧產生,長時間使用有可能會損壞人的鼻黏膜。因此,使用時一定要注意通風,最好在室外或者家中面積較大的地方使用,而對於嬰幼兒和孕婦等敏感人群最好還是不用。
2、電蚊香
不管是電蚊香液還是電蚊香片,其有效成分基本都有菊酯類物質,通過加熱蒸發,釋放有效成分,達到滅蚊效果。
利弊分析電蚊香無明煙明火,安全清潔,使用方便,但一定要注意選擇正規產品,若選擇劣質產品,也可能會因為氣味過濃,危害一些過敏體質人群。此外,蚊子也會有抗藥性,且電蚊香僅限於室內,所以平時可以輪流使用不同的驅蚊、滅蚊產品。
3、驅蚊手環、驅蚊貼
現在流行的驅蚊手環、驅蚊貼的主要成分大都是一些植物精油,且接觸面積較小,驅蚊覆蓋面積不大,效果其實是比較有限的。此外,不排除可能會出現過敏,皮膚發紅、發癢等情況。
4、滅蚊燈
滅蚊燈可以散發出一種特殊波段的紫外光,對蚊子有吸引作用,蚊子撲上去後就會被電死。但是如果在家裡有人的情況下,蚊子還是更喜歡活生生的人,所以一般不推薦在室內使用滅蚊燈。
5、驅蚊液
市場上的驅蚊液大多是添加驅蚊酯、避蚊胺的,雖然噴在皮膚上後感覺很快就揮發了,但它的有效成分並沒有揮發,還保留在身上,可以有一段時間的持續驅蚊作用。
通過模擬戶外現場的實驗發現,驅蚊貼、驅蚊手環等驅蚊效果較弱,而添加驅蚊成分的驅蚊液對於蚊子的驅除作用顯著。因為驅蚊液噴在皮膚上,雖然很快就揮發了,但其有效成分還保留在身上,可以持續驅蚊。
蚊子叮咬後的處理方法
關於蚊子,民間總流傳著很多說法,比如被蚊子叮咬後塗抹口水能消毒、在叮咬後的包上劃「十字」能止癢……那這些傳言到底是真是假呢?
首先,我們先理一下為什麼被蚊子叮後會發癢?
蚊子在叮咬人體時,不僅會吸取人血,還會分泌出蚊子唾液蛋白,引發過敏反應,從而出現發癢。
但唾液中80%是水,還有一些黏蛋白、免疫球蛋白、澱粉酶等,並沒有刺激性來抑制瘙癢。而且人體口腔中還有不少菌群,隨意塗抹口水,反而可能有一定風險。
不僅是口水,在叮咬後的包上劃「十字」、「井字」等也都不能止癢,你只不過是以「痛感」暫時壓制了癢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