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普通話裡的這些詞,都是清朝皇室的遺留

2020-12-16 騰訊網

我們日常使用的通用語言是「普通話」,它雖然是建立在北方官話的基礎之上的,但它的標準音是北京音。近現代的北京話其實與明朝時期的中原官話相去甚遠,它已經成為了一種由滿蒙語音為主導的「胡音」。以北京話為標準音的普通話中,很多詞彙其實就是滿語的音譯,比如常見的「彆扭」、「囉嗦」、「磨嘰」、「嗯吶」等等。滿語雖然已經消亡了,但它的影響力依舊存在,這和清朝時期實行的「國語政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滿語是一種年輕的語言,它脫胎於女真文和蒙古語。早在遼宋夏金時期,女真人就創立了自己的文字女真文,而西夏的党項人也創立了自己文字西夏文。正是文字的創立使得部落之間產生了極大的認同感,成為對抗中原宋朝的一件利器。努爾哈赤在統一了女真諸部落之後,為了加強各個部落之間的聯繫,決定加強各部落之間文字的統一。萬曆二十七年,努爾哈赤結合滿語語音以及蒙古文字,在額爾德尼的協助下創立了滿文,也就是「老滿文」。

在清兵入關之前,滿文已經作為女真諸部落以及後金政權的官方語言,皇太極在崇禎五年將其改造成為了「新滿文」。改造過後的滿文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了「圈、點」等標註性字符,極大地避免了地名和人名書寫時的錯誤。清兵之所以能夠成功入主中原,除了強悍的軍事實力之外,和他們創立了自己的文字是密不可分的。「忠君、愛國」等思想隨著滿文的使用,深深地影響了每一個八旗子弟,他們都將這種理想視為自己的最高目標。

順治二年,清世祖正式將滿文作為「國語」使用,而漢語則明顯地降低了地位。「各壇及太廟讀祝,停讀漢文,只讀滿文」是順治皇帝頒布的法令,他以行政手段將滿文的地位抬高。順治十年,儒家傳統經典「五經」被正式翻譯稱為了滿文,清世祖還特意撰寫了一篇《勸學文》鼓勵八旗子弟。《孝經》、《南宋演義》、《唐代演義》等書在兩年之後同樣被翻譯成滿文,清世祖順治帝直接取消了皇室內部的漢語學習,令他們專門學習滿文。

清朝初年的皇室成員都是相當精通滿語的,但是清朝的皇帝仍舊不放心,在語言的問題上煞費苦心。清聖祖康熙帝是一位飽學之士,他精通滿漢雙語,但仍舊注重皇子以及八旗子弟們在滿語上的成就。事實上清朝初期乃至中期的官員,只要精通滿語的在仕途上都一路亨通。輔政大臣索尼就是因為精通滿語,因而被賜予「巴克什」的稱號,而旗人張德地更是因為這項技能一路高升。毫無功名的他先後成為了宗人府主事、順天府尹乃至四川巡撫。

康熙一朝極度重視本族的語言和文化,尤其是在康熙四十三年之前,所有的刑部供狀都是滿文,漢臣幾乎形同虛設。正是這種情況使得許多漢臣子弟也爭相學習滿文,而清朝政府也樂於看到這種局面,雍正皇帝還特意設立了「義學」機構,以供培養通曉滿漢雙語的人才。乾隆一朝的八旗子弟走上了必然的宿命,他們逐漸被儒家文化所同化,滿文開始成為了象徵意義上的文字。即便是如此,它的地位依舊是凌駕於蒙漢之上的,直到清朝覆滅都沒有改變。

正是這種「國語政策」使得滿文逐漸走入了民間,八旗子弟在日常的生活中使用漢語,但仍舊會夾雜著不少的滿語詞彙。同時由於滿文在一些重要文書、法令上的使用,使得滿文書法成熟起來。清朝300年裡從未間斷過滿文的推行,使得以北京為中心的華北等地區的語言產生了重要變化,滿漢詞彙並行的局面就此形成。而我們今天所說的普通話,同樣也受到了這一歷史事件的深遠影響,並非純正的漢語。

相關焦點

  • 清朝皇室是說漢語還是滿語?溥儀:都不說,有種方言一般人聽不懂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朝代,清朝無疑是最富有爭議性的一個朝代。比如它的服裝、髮型、禮儀、文化,都能夠引起不小的爭議。雖然它離我們如此之近,但是它的很多東西卻被蒙上了面紗。就比如清朝的官方語言,究竟是漢語還是滿語呢?清朝皇室平時說滿語還是漢語?溥儀:都不說,有種方言你們聽不懂。
  • 清朝皇室平時說滿語還是漢語?溥儀:都不說,有種方言你們聽不懂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辛棄疾《清平樂·村居》。辛棄疾的這首詞,描寫的是一個五口之家,其中「醉裡吳音相媚好」說的便是吳地的方言。我想每個人對方言都有一些了解,每個地方也有每個地方的方言,哪怕是一個市、一個縣方言也分好幾種,因此就誕生了這麼一句話: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
  • 普通話和滿語有關係嗎?現代北京腔是不是清朝滿族人的漢語口音?
    無論方言之間差異多大,漢語的書面語則是高度統一的(當然,以粵語,吳語等的發音寫出的文字也有,但這種都認為很不正規,即使是在極為特殊的香港地區,官用公文也不使用粵語書面語)。除了漢字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漢語是有標準語的。那是自然,一個大一統的國家,語言不統一怎麼行呢,我國現在通行的語言是什麼呢?
  • 清朝時的八旗旗主,他們的官職到底是有多大?有點不敢相信
    清朝時的八旗旗主,他們的官職到底是有多大?有點不敢相信。清朝是一個等級分明的朝代,你在什麼位置,就要履行什麼職責,這一點毋庸置疑,熟悉清代史的朋友可能知道,清朝的八旗制度非常盛行,所謂八旗,主要是統領著滿,蒙,漢這三大軍,每旗中都有一位旗主,但是他們的實力卻不盡相同,我們今天暫且不論這八旗旗主相互之間的實力到底怎樣,而說一說在清朝,八旗的旗主到底是一個多大的官?
  • 清朝皇室的日常:老佛爺愛紅妝,王爺愛出國
    在我們所認知的世界中,皇室是權利與威嚴的象徵,在封建制度統治下的清王朝,皇家的事情是不允許被外人所窺探的,如今我們借著這些皇家的老照片,來看看清朝皇室的日常。圖為清王朝最後的攝政王載灃,這是1901年,他出訪德國時的情景,同時,載灃也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生父。
  • 這是清朝的英語教科書:原來清朝普通話是這麼說的!
    不久前,有人發現了一本印有「鹹豐十年」字樣的英語教材,在書的扉頁寫有「唯學者自揣摩之」。可以說相當高深,高深到現在的人只能認識英語,而讀不懂書上標註的漢語,哦不,或者說「清朝普通話」。。。正文部分都是這樣,最上面是漢語句式,中間為英語句式,最下面是漢語注音,我們與古人一脈相傳——用漢語來注音,比如說救護車ambulance,標為「俺不能死」~~~古人則是這樣標註的: tomorrow i give you answer to do with
  • 清朝滅亡後,14萬的皇室成員去哪兒了?不說你也許不知道
    清朝滅亡後,14萬的皇室成員去哪兒了?不說你也許不知道在史書記載中清朝是最後一個朝代,從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打下大金到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這段時期都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天下雖然到最後一步步衰敗了,但是這近300年的統治為當時做出的政績是不能否認的,愛新覺羅家族由一個小家族發展為皇家勢力和人口迅速壯大,因此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在清朝滅亡,14萬的皇室成員去哪兒了?不說你也許不知道!
  • 清朝的服飾都有什麼特點,其中,有何講究?
    清朝作為和近代最接近的朝代,對於這段歷史記載是最詳細的,在著手寫這些文章的時候,老師給我的建議也是如此,按他的話來說,年代越久遠,故事就越具有神話色彩,這樣想來,到是難以把握了。如今,人們對於歷史的了解大部分緣於電視劇,只是,其中虛實就不過多言說了,先不說歷史事實,就服裝這一塊都是不到位的。不過,今年暑期火熱的清宮劇到時改變了這個勢頭,讓人眼前一亮。就個人欣賞角度,清朝服飾不是最美的,但是,其顯著的特徵,不禁讓看的人嘆服,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那個清朝服飾。
  • 揭秘:清朝皇室有一位最美格格驚為天人
    清宮戲火了很多年,就連穿越劇也常常喜歡穿越到大清朝。然而,網絡上流傳過一組舊照片,照片中的清宮美女們以一個現代人的眼光來看,的確是不敢恭維,因此,不少網友都紛紛發表評論,有的甚至對清皇帝表示同情。難道大清朝幾百年的歷史,就沒有美女麼?答案是否定的。清朝就有這樣一位格格,被稱為是皇室最美的格格,儀態萬千,靈氣逼人。
  • 子女早夭,乃至絕後,清朝皇室子女高死亡率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前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直都是一種影響深遠的思想,在這種文化思想的影響下,古人一直將生孩子作為自己的人生大事,畢竟一個家族的繁榮也是需要數量龐大的子嗣來支撐的。在古代皇室家族中,肯定不會出現養不起孩子的這種情況,當然是能生多少就生多少了,就是在這種「無後即是不孝」思想的影響下,大清的皇帝們為什麼會出現子女早夭、甚至是絕後的情況呢?
  • 清朝滅亡後,留下的14w皇室貴族去了哪?有的回老家有的出國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史上,每一個朝代的更迭,都伴隨著一陣血雨腥風。每一個開國皇帝在即位之後,都會先將前朝的皇室血脈全部誅殺,避免出現舊朝復興的現象。但是,相對於其他朝代,中國最後一個朝代,也就是清朝卻是比較幸運的,清朝的滅亡並沒有戰爭,所以那麼多皇族血脈都生存了下來。
  • 清朝的提督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
    在我們看清朝的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某某提督什麼的,統領一方軍隊,牛逼哄哄的,更是被稱為「軍門」。那麼,歷史上清朝的提督到底是多大的官職,還有它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呢?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歷史來探究清朝提督的那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小知識。
  •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珍貴?除了皇室貴族,兩百多年只有七個人獲得
    清朝是由滿族建立的王朝,所以他們有些習俗和中原王朝不一樣,比如嫡長子繼承制,清朝就弄出來了個秘密立儲來取代它。除了這個,連朝廷給大臣的賞賜也有不同,這些賞賜有些比較注重象徵意義,比如黃馬褂和三眼花翎。後者比前者還要貴重,自乾隆皇帝開始,這麼多的官員只有7個人獲此殊榮,連大紅人和珅都沒有。
  • 清朝皇室把玩的金剛菩提!幾百年後的金剛盤的都沒齒了!
    清朝是一個民族融合的時代,文玩被貴族所追捧,像核桃就是貴族所必須盤刷的東西,上朝的大臣和皇帝手裡都可以拿著核桃盤玩,但是在這個嚴肅的時候不能武盤,因為武盤對皇帝來說是大不敬的事情。而在宮廷女眷方面,她們所追捧的就是十八子了。
  • 清朝結束以後,那些皇族怎麼樣了?其中一個村子,至今滿漢不通婚
    雖說他已經退位,但是北洋政府每年為他提供生活費供他在紫禁城裡繼續生活,一些滿清的皇族和太監也留下來伺候他,依舊尊稱他為皇帝。 1924年,馮玉祥發動政變,溥儀帶著金銀細軟逃離了紫禁城,從此皇帝制度從此覆滅,這些遺留下來的清廷元老也紛紛退出歷史舞臺,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
  • 這些真實的清朝老照片,比清宮戲精彩多了,帶你看真實的清朝
    圖為清朝末年一山區的農村,邊上為依山而建的梯田,在那時這些田地都是歸地主所有,普通百姓是沒有土地的,他們只能租用地主的土地或者給地主家做長工。中間的那條狹長的小道上有三個人,兩頭牛,大家看到那兩個兒童沒?他們都光著腳在放牧一頭小牛。
  • 清朝皇室子女的死亡率為何這麼高?是天災還是人禍,答案很簡單!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存在了將近三百年的時間,從順治皇帝開始,一直到溥儀,一共經歷了十二位皇帝,縱觀歷史,我們就會發現清朝的歷史非常的可悲,他們好像對後代的保護沒有放在心上。清朝皇室子女的死亡率為何這麼高?
  • 李宗翰是清朝皇室後代嗎?戲痴顯赫家世背景被揭令人吃驚!
    來自湖北武漢的影視男演員李宗翰素有戲痴之稱,而今網爆,李宗翰是清朝皇室後代引發廣泛關注,這到底是與不是呢?由此,眾人開始熱議。而後也扒出了李宗翰的顯赫家世,看完真的是嚇一大跳,實在不簡單吶!到底怎樣,接著一併來看看。
  • 《雍正王朝》中皇子爵位變遷——清朝皇室爵位晉封制度的真實寫照
    尤其對於康熙朝時期的官員服飾、官銜設定、禮儀制度,尤其是皇室成員爵位晉封方面基本還原了清朝皇室爵位晉封制度的實際情況。在劇中出現的九位皇子,從貝子到親王爵位的晉封,都有著特定環境下的特定原因,而且和皇子的出身有著直接關係,這對於研究清朝皇室成員爵位晉封制度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清朝時期,只有皇帝是「正國級」?你對清朝官制的誤解,有多深
    除此之外,還有皇室爵位、非皇室伯爵爵位之上的「超品」等級。在朝堂之上,更是有著滿臣漢臣之分、皇室外戚之臣、內臣外臣之分,可謂複雜至極。對於將中央集權、皇權至高無上發展到極致狀態的封建王朝,清朝將皇帝在皇權國家的特殊和絕對「一把手」的地位,予以絕對確定。在清朝所有的政治機構中,從內閣到六部;從中央朝廷和地方各級政府,雖有都有皇帝或者朝廷委派的「當家人」,但從根本上講,皇帝才是絕對的領導者、話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