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反恐、去極端化鬥爭與人權保障
(2019年3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在新疆的由來
三、暴力恐怖和宗教極端行為嚴重踐踏人權
四、依法嚴厲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
五、堅持把預防性反恐放在第一位
六、探索出反恐、去極端化的有益經驗
七、積極參與反恐國際交流與合作
結束語
二、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在新疆的由來
分裂主義是新疆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產生的溫床。長期以來,恐怖勢力與極端勢力大肆歪曲、編造、篡改新疆歷史,誇大民族間的文化差異,煽動民族隔閡和仇恨,鼓吹宗教極端,為實施分裂活動大造聲勢。
19世紀末20世紀初,境內外狂熱的分裂分子與宗教極端分子,利用老殖民主義者炮製的一整套所謂的「泛突厥主義」「泛伊斯蘭主義」理論,妄稱維吾爾人是新疆唯一的「主人」,新疆各民族文化不是中華文化,伊斯蘭教是新疆地區各民族唯一信仰的宗教等;鼓譟所有操突厥語和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聯合起來,組成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建立「東突厥斯坦」;否認中國各民族共同締造偉大祖國的歷史,叫囂「要反對突厥民族以外的一切民族」,消滅「異教徒」。
20世紀初至40年代末,「東突」勢力為了達到分裂和控制新疆、建立所謂的「東突厥斯坦」國家的目的,大肆傳播「泛突厥主義」「泛伊斯蘭主義」,宣揚暴力恐怖主義,組織策劃一系列分裂活動。1915年,分裂分子麥斯武德回到伊犁,開辦學校,公開向學生傳播分裂思想。1933年11月12日,以穆罕默德·伊敏等為首的「東突」分裂勢力建立了所謂的「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遭到新疆各族人民的反對,不到三個月這場鬧劇就草草收場。1944年11月12日,以艾力汗·吐烈為首的「東突」分裂勢力建立了所謂的「東突厥斯坦共和國」,僅一年多即土崩瓦解。此後,形形色色的分裂組織和分裂分子打著「東突」旗號進行顛覆分裂活動,妄圖建立所謂的「東突厥斯坦」國家。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共同建設美好家園,實現了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但「東突」勢力並不甘心失敗,在國際反華勢力的支持下,不擇手段地組織策劃實施各種分裂破壞活動。20世紀50年代初期,分裂分子在新疆製造了多起暴亂,他們的口號是「維吾爾人應該在星月旗下團結起來」「建立伊斯蘭共和國」。60年代,先後發生了「伊塔事件」、「東突厥斯坦人民革命黨」叛亂、南疆阿洪諾夫集團武裝暴亂。70年代末80年代初,宗教極端主義進一步向新疆滲透。80年代以後,宗教極端主義與恐怖主義沆瀣一氣、興風作浪,成為嚴重危害新疆穩定安全的濁流。
20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美國「9·11」事件後,受國際局勢變化和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全球蔓延的影響,境內外「東突」勢力加強勾連,揚言通過發動「聖戰」建立「東突厥斯坦」國家。他們打著民族、宗教的幌子,利用群眾樸素的民族宗教感情,煽動宗教狂熱、大肆散布宗教極端思想,蠱惑煽動群眾,實施暴力恐怖活動,使一些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他們大肆鼓吹「聖戰殉教進天堂」等邪說,把一些人變成完全受其精神控制的極端分子和恐怖分子,甚至變成殺人不眨眼的魔鬼。
宗教極端主義打著伊斯蘭教旗號,但完全違背宗教教義,並不是伊斯蘭教。長期以來,他們把極端思想與宗教捆綁在一起,與廣大信教群眾捆綁在一起,與社會生活捆綁在一起,煽動群眾「除了真主以外不能服從任何人」,教唆信教群眾抵制政府管理;鼓吹把一切不遵循極端做法的人都視為異教徒、宗教叛徒、民族敗類,煽動辱罵、排斥、孤立不信教群眾、黨員幹部和愛國宗教人士;否定和排斥一切世俗文化,宣揚不能看電視、聽廣播、讀報刊,強迫葬禮不哭、婚禮不笑,禁止人們唱歌跳舞,強制婦女穿戴蒙面罩袍;泛化「清真」概念,不僅在食品上,而且在藥品、化妝品、服裝等物品上都打上清真標籤;無視新疆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多姿多彩、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企圖割裂中華文化與新疆各民族文化的聯繫。這一切,都是對現代文明的否定,都是對人類進步的破壞,都是對公民人權的粗暴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