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11月5日訊(記者 詹娉俏 通訊員 楊鴻雁)「為什麼孩子不聽我們說話?」「拖拉磨蹭不專注,頂嘴叛逆對著幹,輸不起抗挫力差……」你在育兒的過程中,是否也遇到過這些挑戰?3日下午,湖南日報社邀請省民政廳兒童福利處處長張穎作主題授課,與大家分享親子教育經驗,架好親子「彩虹橋」。
分享嘉賓張穎畢業於南開大學社會學系,現為省民政廳兒童福利處處長,湖南省婦兒工委智庫專家。從事24年兒童福利工作,有豐富的兒童工作經驗。本次講座,她從「兒童成長規律、傳統教育誤區、新時代家庭教育」3個方面,結合自身的實踐經歷進行了分享。
「為什么爸爸和我說,做人要誠實,但是爸爸有時候也不誠實呢?」張穎分享了她在與孩子的交流中,孩子的真實想法,並深入分析原因,對比了不良親子溝通和有效親子溝通方式。她指出,傳統教育存在逗弄、打壓、言行不一等「七大誤區」,產生孩子對成人失去信任、自我否定、鄙視家長等不良影響。
針對如何做到有效親子溝通,她開出了「四味」妙方:讓孩子感受到被尊、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幫助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為新時代家庭家風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孩子長大了不愛與人打招呼,家長現場諮詢解決辦法)
講座後,家長們積極參與互動答疑,就孩子不愛與人打招呼、愛玩手機遊戲等家庭教育中出現的現象提問諮詢。張穎針對家長的提問,進行了耐心細緻的解答。大家紛紛表示講課內容豐富,通俗易懂,啟發性強,讓他們受益匪淺、收穫滿滿。
我們一起看看講座裡的乾貨吧!
一、了解兒童成長規律
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
「挫折容忍」:培養有效應對挫折和挑戰的能力
陪伴遊戲:教會孩子在某些特定的地方,我們需要坐著完成特定的事,訓練孩子的行為專注力、持久力
二、傳統教育誤區
三、新時代家庭教育
(一)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1、尊重孩子的隱私:
①不把孩子曾經發生的事情當故事講;
②不把孩子的小秘密洩露給他人;
③不當眾批評孩子。
2、學會傾聽:
①保持目光接觸,給孩子鼓勵,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②做一個好的聽眾,不打斷孩子講話,不妄加評判,不主動提建議。
③對孩子表達不準確的詞語,可以用準確的重複一下,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認真回答問題:答疑解惑、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心
4、表現同理心:換位思考、神入、共情
(二)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
1、用好肢體語言:
平視孩子是基本,表示尊重:我們是平等的;鼓勵:媽媽耐心聽你講;壓力:媽媽是認真,這件事是嚴肅的,你要好好反省。
最平常的「親情連線」中,媽媽常用四連問:「你吃飯了嗎?你聽不聽話?你作業寫完了嗎?你想媽媽嗎?」而這樣的溝通往往有著問答式、簡短關注、對象單一的特點。
2、怎樣與孩子親密溝通?
①少用問答式,多講你的事情:保持孩子溝通興趣,傳導家長處事態度和方法。
②少問讓孩子表態的問題:避免孩子為討好家長說違心的話。
③擴散關注對象:延長溝通時間。
④多傳達正面的、積極的信息:保持孩子愉悅的心情,鼓勁、加油。
3、做好教育引導
期望他/她怎麼做,告訴他/她怎麼做,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認知
(三)幫助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四)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1、慎用「公共表演」;
2、尊重兒童成長規律,不能拔苗助長;
3、根據兒童獨特的心理,激發學習小技巧;
4、給予學校和老師積極的評價。
[責編:詹娉俏]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