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說:相愛看五官,相處看三觀。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夫妻都是在婚後的共同相處中才越來越覺得彼此好像不太合適,互不理解,交流困難。這些夫妻很輕易地把這種情況歸納為:夫妻三觀不合。
網上有一句很火的話關於何謂三觀不合,是這麼說的——
你喜歡看書,他喜歡打遊戲,這並不是三觀不合;你喜歡看書,他說看書有什麼用,不就是裝文藝嘛。這才是三觀不合。
你喜歡去西餐廳吃牛排,他喜歡在大排檔擼串。這不叫三觀不合。但是他說那玩意死貴,還不好吃,說你真是做作。這就是三觀不合。
你喜歡假期去各地旅遊,他就喜歡宅在家裡。這不是三觀不合。但是他說旅遊有什麼好玩的,不就是花錢遭罪嘛,躺在家裡多舒服。這就是三觀不合。
興趣愛好,生活習慣,消費觀念上的不同都不叫三觀不合,所謂的三觀不合是滲透到兩個人骨子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相互排斥。
所以,你需要重新確認一下,你們是否真的是三觀不合。
三觀不合其實不足以成為夫妻感情破裂真正的致命點,真正致命的是任其發展,拒絕改變的不作為。
面對和另一半的三觀不合,我們需要做的是通過這幾個方面來入手,調整。
1
接受彼此的不同
有學員說,感覺自己和丈夫像兩個世界的人,不僅性格迥異,而且平時坐到一起都是話不投機半句多。有時候自己說一句話,丈夫就立即否定自己,然後兩個人就開始了你一句我一句,沒完沒了,互不相讓的爭論。有時甚至還不惜唇槍舌劍的發起攻擊。
其實,夫妻之間偶爾的爭吵是有必要的,但是每次吵著吵著就變成了情緒發洩,甚至不惜以惡語傷人來作為反擊。這樣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還容易傷害夫妻感情。
我們不妨冷靜下來,分析對方不認同自己觀點的地方在哪裡,相互間不妨提出建議,然後虛心接受。
夫妻相處,哪能沒有矛盾和差異,要明白矛盾是可以促進夫妻感情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兩個人之間存在差異性卻恰恰有助於擴大彼此的認知範圍,而並非水火不相容。
我們要做的是求同存異,這樣才能追求共同的發展。所以,你不妨試著接受他與你「三觀不合」這個事實,試著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你會更理解他的感受,接受他的觀點。
2
相互忍耐
巴爾扎克說:「婚姻產生人生,愛情產生快樂,快樂消滅了,婚姻依舊存在,且誕生了比男女結合更可寶貴的價值。故欲獲得美滿的婚姻,只需具有那種對於人類的缺點加以寬恕的友誼便夠」。
誠然,巴爾扎克所說的「加以寬恕」是需要付出一種忍耐的,是容忍另一半的不足和與自己的不同之處。
包容另一半與自己互斥的那一部分,需要自己有強大的忍耐力,把這種忍耐力化為實際行動。
當雙方的意見發生衝突的時候,告訴自己,不要輕易大動幹戈,不要輕易發怒,指責對方,而是用一種溫和的方式化解矛盾。
當你學會了忍耐,你的另一半也會逐漸意識到你對他的包容,他會開始關注你,開始向你靠近。
當你把忍耐當成婚姻的調和劑時,你會慢慢地發現自己變得格外溫柔、平靜,心態也隨之變得淡然。灑脫。
正如辛姆洛克所說:「忍耐之草是苦的,但最終會結出甘甜而柔軟的果實。」
3
增強溝通
溝通是人際交往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婚姻裡,夫妻之間的溝通更是不可或缺,並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
有學員說,因為和丈夫總是意見不一致,自己一開口說話就會遭到對方的反駁。逐漸地,自己就覺得和丈夫交流成了一件索然無味的事,慢慢地就失去了和丈夫交流、溝通的欲望。
失去溝通欲望,也叫「婚姻失語症」。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許多婚姻問題的產生和感情的惡化其實就來源於兩個人的不溝通。
不溝通,那就等同於各過各的,互不幹擾。千萬不要企圖用這種方式來避免矛盾和衝突的發生。因為這種方式的實質是在逐漸地切斷夫妻間的聯繫,淡化夫妻間的感情,而又不知不覺地累積許多矛盾。
所以,直接向另一半表達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看法吧。溝通,是促進夫妻間相互理解的最直接方式。你不需要拐著彎地去想如何讓他明白自己,認同自己,只需要心平氣和地和他保持溝通就夠了。
夫妻間經常進行溝通,就能在很大程度促進相互間的理解,只有理解彼此,才能加大自己的開放度和接納度,更客觀地看待彼此的差異,慢慢趨近於接納彼此。
所謂的三觀不合,很多時候都是雙方的各執一詞,互不忍讓;是彼此的互不理解,相互隔閡。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兩個人不能好好相處。
只要兩個人願意發自內心的改變,依舊可以在婚姻裡步調一致,彼此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