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畫報協會、上海夏徵農民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主辦的《華山十年——田學森油畫巡迴展》於8月8日至8月16日亮相江蘇省美術館。8月9日,來自江蘇、上海、北京的藝術家和評論家,共同在省美術館參加「華山十年」田學森油畫展座談會。
2009年,在遊歷多方後,畫家田學森來到了華山。自那時起,一山一人,田學森獨自面壁寫生作畫十載,以天地為畫室,完成了以華山為主題的一系列六十幅油畫作品。
2020年,這些以華山為主題的油畫作品,繼今年夏季在上海寶龍美術館展出後,又來到江蘇省美術館,以《華山十年——田學森油畫巡迴展》為題與江蘇觀眾見面。
巨幅畫作、氣勢磅礴,畫家筆下的華山,有的寧靜樸素,有的有著豐富的色彩和酣暢淋漓的筆觸,置身其中,感受這滾滾而來的雲霧波濤與澎湃激情,也仿佛觸摸到華夏文明傳承至今的根與魂。
「十年畫一山,十年畫華山,這也許是當今畫家中絕無僅有的。」畫展前言寫道,「田學森堅持以華山為油畫創作主題,走出了自己的一條繪畫創作之路,現華山之形,傳華山之魂,揚中華精神,為當代中國藝術史增添了感人的一頁。」
西嶽華山,氣象非凡。明代王履在華山作畫,面對華山曾言:「吾師目、目師心、心師華山」。在華山曠野山林的無人之境,田學森以一顆敬畏自然之心,懷著與先賢和天地精神交流的渴望,感受華山文化的厚重並接受來自華山精神的滋養,澄懷觀道,借鑑傳統山水畫的意境,嘗試用西方油畫的材料技法來描繪華山的精魂。
「在山裡待久了,自己的形體絕大多數時間是消失的,只是在享受著作品,享受畫面和大自然、和山融為一體。」田學森談到山裡的感受時說。
十年來,在華山的奇峰峻岭、山巖峭壁之間,田學森獨自一人與鳥蟲為伍,與山風為伴。儼然是苦修者,他扛著畫具在華山的懷抱裡遊走,多次險被山風吹落懸崖;在零下十幾度的嚴寒之中描繪華山雪景,寒風刺骨;在行人罕至之處作畫,小鳥落於肩頭,毒蛇與他四目相對……他已經完全融入到華山自然之中。
在中國山水畫歷史上,華山是常見的主題。而田學森選擇採用油畫的表達方式表現華山,油畫語言的中國風格在他筆下悄然形成。在他筆端,畫面暗部的冷色調沉著而靜謐,瀰漫著空氣的流動感,受光部的暖色調,則跳躍著光線的律動……當印象主義邂逅中國山水,田學森以藝術的方式述說他與華山的相遇與情緣,作品中沁透中國文人的氣象。
如作品《神屏》,始於2013年春季寫生,東仰太華的清晨,主峰巍峨,山谷靜悄悄的,逆光下的高山統一在多層次的藍色調裡,複雜的山石結構則需要反反覆覆耐心的修改塑造,畫長三米九,高兩米;作品《天岸》寫生開始於2015年,長6.6米,高2.2米,耗時近兩年完成的巨幅作品。這幅畫嘗試採用中國畫散點透視,部分組合取捨了自然景色,不斷嘗試一些樹木山石的增減和雲霧虛實的推敲。
值得提起的是,田學森在華山十年,每幅畫都是在現場揮筆完成。本次畫展共展出其中二十幅華山主題油畫作品。據悉,《華山十年——田學森油畫巡迴展》還將於今年11月在中國美術館等地展出。
交匯點記者 顧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