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國內紡織業受疫情影響處在停滯狀態,尤其是外貿訂單這塊,導致紡織行業的庫存也不斷累積,帶來了一定經營壓力。臨秋,國內一些紡織加工廠在經歷了疫情後終於開始忙碌起來。
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傳統外貿行業的旺季導致;另一方面,大量海外訂單正急速從印度轉向中國市場。
紡織業傳統旺季來了
據中國官方的數據,今年1-8月,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1874.1億美元,同比增長5.6%。其中8月當月,全國紡織品出口額147.2億美元,同比增長47%;服裝出口額162.1億美元,同比增長3.2%,實現今年首次正增長。
而9月為紡織市場傳統旺季,成交活躍,外銷單有部分回流,內銷啟動也較為明顯,部分地區棉紗有缺貨現象。
據中國棉花預警系統對全國90餘家定點紡織企業調查顯示,9月紡織企業原料庫存增加,紡織品產量環比有所上升,紗線庫存和布的庫存下降。開機率回升,紡織品產量與上月相比也有所上升。
印度紡織訂單向中國轉移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產棉國、全球最大的黃麻產國、全球第二大絲綢生產國、其紗線產能佔全球22%。2019年,印度紡織服裝市場的規模在2,500億美元左右。紡織服裝業也是印度最大的外匯收入來源之一,該行業佔印度出口總收入的15%左右。
2017-2018年間,印度紡織業佔印度工業總產值(按價值計算)的7%,佔印度國內生產總值的4%,就業人數超過4,500萬,對印度的出口收入貢獻了13%。2000年至2018年期間吸引了價值29.7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
印度的紡織業連續幾年處於全球當先地位,且印度2020年的紡織產業範圍到達8,900億國民幣,若不是新冠疫情的影響,印度的手產業將會獲取進一步的開展,但從天而降的新冠疫情讓印度手工紡織業遭到了好天轟隆,並且據媒體報導,紡織業大概由於疫情的緣故,裁人上萬萬人。
印度在疫情防控方面連續做的都不是太好,政府一首先對新冠疫情並不是分外正視,造成當前印度的疫情沒有設施獲取有用掌握,許多廠家沒有設施準期出工,因而導致越來越多的紡織訂單被作廢,這些訂單紛紛轉向中國企業,這是外貿訂單增加的原因之一。
此外,且疫情期間,對家紡的需求是比較旺盛的,這也是近幾個月我國國內家紡訂單表現極佳的原因之二。
商務部對印度紡織訂單轉到中國的現象做出回應
在商務部10月14日的一個媒體溝通會上, 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優勢明顯,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調整訂單生產、國際採購商根據生產能力選擇供應商,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市場行為。中國率先實現復工復產,有力地保障了國際市場供給,支撐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順暢運轉。
他指出,疫情對全球供應端和需求端都造成嚴重衝擊,產業鏈供應鏈同步受阻,中國也經受了同樣的考驗,剔除口罩,全年中國紡織品出口也出現了兩位數的下滑。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優勢明顯。疫情對供應端和需求端都造成嚴重衝擊,產業鏈供應鏈同步受阻,中國也經受了同樣的考驗。
「在紡織品中有一個產品大家非常熟悉——口罩,作為全球最大的防疫物資供應國,中國向200多個國家提供了口罩等防疫物資的出口保障。但如果剔除口罩產品,今年中國的紡織品的出口下降在兩位數。」
李興幹指出,作為消費者,面對多樣化市場供給,採購時都會貨比三家,挑選質優價廉又可靠的商家和產品,國際貿易也是如此。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調整訂單生產、國際採購商根據生產能力選擇供應商,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市場行為。
不過李興幹指出,中國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率先實現復工復產,有力保障了國際市場供給,也支撐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順暢運轉。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衝擊,我們真誠希望印度能早日遏制疫情,恢復正常生產生活。」
印度疫情嚴峻,情況不容樂觀
疫情發生後,印度在防控方面做得不太理想。印度衛生部14日公布的新冠疫情數據顯示,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升至7239390例。在過去24小時內,印度新增確診病例63509例;新增死亡病例730例,累計死亡110586例。
印度成為繼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個累計確診病例數超過700萬例的國家。從累計確診病例數看,印度與美國的差距正逐漸縮小。印度多名醫學專家擔心,印度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最多的國家。
來源:外貿救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