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
是對考生整體綜合素質的一次考試
很多同學會進入一個誤區
就是認為知道一些套路
就能夠一招鮮,吃遍天
實則不然
在實際的面試現場中
對於使用面試套路的考生
考官會提高對考生的要求
甚至會有意識的壓低分數
這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我們應該注意規避哪些套路
將快要成為答題機器的自己
拯救出來呢?
↓ 看 下 面 ↓
1
一味追求內容多、時間長。
作為面試過程中的首個誤區,當之無愧。很多考生就會誤以為自己作答的時間長了,回答內容多了,涉及面廣了就會獲得較高的分數,但其實不然。
答題的時間長短主要是根據問題內容來判定的,如果一個考生知識面夠寬,在答題時可以做到不重複、不囉嗦,無明顯停頓又條理清楚,緊緊圍繞主題來回答問題,那麼就算一道題回答了四五分鐘,考官也願意聽、而且也能有好的印象;但如果考生缺少知識和語言的儲備,說話斷斷續續、沒有條理,答非所問,那麼即使只說了不到兩分鐘也會讓考官感覺很累。
所以,答題時間不是越長越好,而是要根據考生自身情況,儘量做到不說廢話、不明顯停頓,邏輯連貫地對主題進行闡述,以保質為目的,再去保量,而非單純為了拉長答題時間、營造一個內容充實的假象。
2
審題不全或聽題有誤
有些考生在準備面試過程中,複習不充分,對每個題型的考察要素理解不足,進入考場之後一通亂說,將計劃組織協調題答成人際應變題、將多種能力雜糅題達成單一情境題等等,都會讓考官覺得考生水平有限,無需深入傾聽考生答題了。因此,建議這類考生千萬不要以「裸考」的狀態應對面試,一定要加強對於每種題型作答技巧的複習,才能成竹在胸、侃侃而談,而不至於胸無點墨,遭致「原形畢露」。
除了題型問題,部分考生在面試考場中往往還會出現會忽略題幹細節問題,抓住題目的某個關鍵詞或者前半句就開始構思答題的開頭是什麼,然後就急急忙忙的答題,這樣導致的結果有可能是審題不清,答題不準,還有可能是答題不流暢,言語停頓嚴重,或者「嗯呃」等口頭語嚴重。
3
表達缺乏交流感
很多考生日常說話很清楚很自然,一上真正的考場上卻頓時不一樣了,粗看起來答題是沒有問題的,實際上是非常生硬,語氣沒有起伏,節奏不是快到聽不清,就是慢到每個字都像咬牙切齒或者拖著調一樣的感覺,甚至為了追求所謂的「高大上」,答出來的語言自己都覺得佶屈聱牙、十分拗口,那考官又怎麼可能聽得舒服呢?面試聲音太大會過於突兀,面試聲音太小又會讓考官聽不清考生說話,而且容易讓考官有想昏昏入睡的感覺,聲音綿柔無力或者沒有升降起伏必然在面試中喪失優勢。
因此,提醒各位考生千萬別以為只要答對題了就能取勝,面試的氣場是需要聲音洪亮要鋪墊的,對於表達偏弱的考生而言,「練聲」是必須經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