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術界,研究成果一般需要以論文的方式發表在學術雜誌上才能為世人所知,才能累計為個人的學術成就,才能成為個人學術職位晉升的依據。比如某某大學的受聘講師如果想要晉升為副教授,必需要在指定的某某雜誌上發表過5篇以上的論文才有申請資格,某某大學的招聘新講師,註明在某某雜誌上有發表過論文的優先。由此可見在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對研究人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學術論文的發表是需要花錢,而且費用還不低。
目前學術論文發表主要有兩收收費方式。一種是免費發表作者的論文,但對有查閱需要的讀者收費的讀者付費方式;另一種是開源模式,即作需要支付一定刊登費,但讀者可以在網站上免費下載或查閱全文的方式。在日本剛好是第一種方式居多。
據統計,日本的研究人員2017年間在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的費用高達23億日元以上。大大超乎人們的想像。
2017年各大學論文發表數量以及所花費用統計TOP3
東京大學 1億4800萬日元(721篇)
京都大學 9500萬日元(503篇)
大阪大學 7800萬日元(401篇)
這些錢裡有8億8900萬付給了英國的出版社,除此之外美國的非營利組織為1億9500萬。
一篇論文的發表費用一般在10萬日元到20萬日元左右,也有貴一些的在50萬以上。越是權威,越是影響大的學術雜誌收費就越貴。比如最有名的英國科學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一篇論文4290歐元,合52萬日元。與此相對,日本政府每年撥給年輕一輩研究人員的科研費平均只有100萬~120萬日元。對他們而言,高昂的發表費確實不是他們能負擔得起。不少年輕的研究人員只能是望洋興嘆。近年來界內要求降低論文刊登費用的呼聲漸起,引起了不少人們的關注。
可是付不了也得付,因為物有所值
從事鳥類的叫聲與交流研究的鈴木俊貴京大白眉中心助教,他在16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2篇論文。發表後收到了200個以上的採訪邀約,還被海久的學會邀請去開了講座。甚至還收到了別的研究領域的研究人士想要與共同研究的意向。「Nature communications與別的媒體的曝光方式是不同的,貴是貴了些,但是還物有所值的「
另一方面,據他所說,當年論文發表費用就佔了當年科研費用的20%以上。」即便是再好的研究,如果沒有錢的話是怎麼都不會刊登你的論文的。這對年輕一輩的研究員來說非常不公平。「
日本甲南大學的久原教授稱,」一個職位空出來,會有100倍以上的人來應聘 ,儘管很想要憑真才實學來挑人,可是真才實學沒有辦法衡量,那就只能是看有沒有在一流學術雜誌發表過論文,發表過多少論文,諸如這樣的標準來衡量了。「
為了什麼貴
據Nature communications經營方負責人解釋,」我們必須將論文發表比例嚴控制在17%以內,但是每月的投稿論文多達3000篇以上。為此我們僱用了100位以上的編輯人員來對這3000篇以上的論文進行通讀、審查。還有雜誌的運營,這些都是成本。」
科研界內往往成就高的人,年紀都不輕。且成就越高,年紀就越大,這麼看來高昂的論文發表費用也是其中一大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