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孩子們都是通過飼養盒觀察烏龜的,於是章老師拿出了烏龜,幫助孩子們更清楚的觀察烏龜。
小烏龜有幾條腿?幾隻眼睛?它的身體後面有什麼呀?這當然難不倒孩子們,一下就回答出了答案:「小烏龜有四條腿,兩隻圓圓的眼睛,還有一條小尾巴呢!」
那小烏龜背上硬硬的是什麼?它能怎麼樣呀?楠楠小心翼翼的上前。摸摸烏龜的」背「,殼是硬硬的,摸起來還有點涼涼的。
小烏龜身上這硬硬的是它的龜殼,它的作用可不小,當遇到危險的時候,小烏龜會把自己的腦袋、尾巴、還有四條腿縮進龜殼,保護自己!
小班孩子對動物的認知水平比較淺顯,老師引導幼兒在看看、說說中認識烏龜,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養成親近動物、喜歡動物的情感。
曦曦:我喜歡它的眼睛,大大的好看。
潼潼:我喜歡它的尾巴,因為短短的。
梓傑:我喜歡尾巴,因為搖搖擺擺很可愛。
奧然:我喜歡肚子,花紋很好看。
旭旭:我家的烏龜脖子一伸一縮很可愛。
晨軒:我喜歡它的頭,因為有大眼睛。
江鵬:我喜歡它的腳,因為可以爬。
曦曦:你們別說話,讓我仔細觀察觀察。
就這樣在七嘴八舌的談話裡,孩子們把小烏龜當成了他們的新朋友,但是我們還有很多關於烏龜的問題還不知道呢,怎麼辦?
關於小烏龜,我想知道什麼?
孩子們都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我們將幼兒的問題列印成調查表。
《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幼兒園注重家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爸爸媽媽們也積極地和寶貝們參加了這次的問題大調查中。
找一找:查閱圖書。
查一查:用電腦、手機查找。
問一問:向家裡的長輩諮詢。
在活動中,大家分享交流自己的研究和發現。
辰辰:「原來烏龜爬的慢是因為龜殼太重了。」
梓鷺:「原來烏龜是從龜蛋蛋裡出來的。」
俊俊:「我還知道,烏龜可不是只有一種,還有金錢龜、巴西龜、巨頭龜、好多好多的呢.」
妍妍:「烏龜不是跟我們一樣吃零食,它是要吃肉肉,小蝦的。」
家長和孩子們一起探究了烏龜的秘密,孩子們也對烏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每天早晨入園,孩子們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自然角去看看小烏龜,儼然小烏龜已經成為了我們小一班的家庭成員之一。
潼潼:「小烏龜的水髒髒了,我們給它換一下水吧!」
九一:「小烏龜餓了吧,我要給它餵點吃的。」
旭旭:「烏龜在這個缸太小了,有沒有更大的一些,像我們樓下水池那麼大?」
航航:「我家就有啊,我可以帶過來呀!」
於是,我們給烏龜搬了一個新家,孩子們在建構區還給烏龜建了一個家和遊泳池。
桃子:「只有一隻小烏龜好孤單啊!」
鑫娟:「對啊,這可怎麼辦呢?它都沒有自己的好朋友!」
章老師:我們想想辦法?
旭旭:「可以做一個。」
於是利用美工區的多種材料,孩子們給小烏龜做起了好朋友。你畫,我粘,你貼,我捏,不一會兒,多了好多穿著新衣的烏龜朋友出來了。
寶貝們從一開始藉助輔助材料來扮演烏龜,到後來嘗試在繪畫、遊戲等活動中多樣化地表現烏龜,我們看到了小朋友們的無限創意。這也說明了表現是基於觀察基礎上的,孩子們獲得的經驗越豐富,表現的內容也越生動。
午餐後,我們準備戶外散步了,「不如我們帶著烏龜一起吧,它是我們的朋友。」鵬鵬說。「好呀,好呀!」大家異口同聲地同意了。
「我來搬烏龜」寒寒說。就這樣我們一起走出了教室來到了操場上,一起來看看接下來我們怎麼和烏龜散步吧!
昕昕:「我想陪小烏龜慢慢爬。」
佑佑:「我來和你一起陪著它慢慢爬。」
奧然:「我來跟它比比誰爬的快。
小烏龜是因為殼太重,所以才爬的慢的。我們也想體驗一下背著龜殼不一樣的感覺,拿什麼做龜殼呢?「我們就拿帽子做龜殼吧!」於是你幫幫我,我幫幫你,都背起「龜殼」,體驗著小烏龜爬行前進的快樂。
佑佑:「感覺有點累。」
夢潔:「感覺爬的沒有原來快。」
鵬鵬:「我怕我身上的龜殼會掉下來。」
梓傑:「因為背著一個像小房子一樣的東西,所以爬的有點慢。」
九一:「我感覺我就是一隻小烏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