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畢業生八成改行?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本報訊 每年這個時候,「藝考」都成了不可避免的娛樂話題。今年2月12日,北京電影學院招生開始,18042名考生參加,其中最熱門的表演專業錄取85人,卻有6186人報名。2月22日,中央戲劇學院初試開始,8400多人報名表演系,錄取的名額只有50人。而除了這兩所全國知名的「明星搖籃」,本月中國傳媒大學、中國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北京舞蹈學院等知名藝術院校也陸續啟動藝考。對於數萬懷揣明星夢的孩子們來說,藝考是一個必須邁過去的門檻,但從藝術學校考生的出路來看,他們收穫的很可能依然只是一個「夢想」。

生源:有無走後門?

中戲表演系主任郝戎:採取全程錄像,糾紛有據可查

2月23日是北京電影學院三試開始的日子。585位幸運考生進入到最後的環節,但其中的500人依舊會被淘汰。當然,很多人都有二手準備,比如同時報考幾家藝術院校。但讓很多入圍三試的考生鬱悶的是,中央戲劇學院的初試在當天也已經開始。所以,不少家長都轉移到了中戲所在的東棉花胡同,希望能找校方來協調一下自己孩子的考試時間,但中戲方面卻表示無法調整,並且嚴禁家長入場陪考。

往年這個時候,記者們總是喜歡關注那些此前已經成名的童星的考試情況。但今年幾萬人的報考大軍裡,有過表演經驗的人並不多,而最有名的要屬趙文浩,他是陳凱歌電影《趙氏孤兒》裡的那個「小趙孤」。現年16歲的趙文浩已進入北電的三試名單中。相反,此前網上人氣很高的「圍巾哥」鄧先宇卻被淘汰,而他也轉投中戲門下,只待25日的初試結果出爐。

今年的考題此前在網上盛傳「無比偏門」,因此引來很多人的質疑,而趙文浩考試前還在鄭州拍戲,卻通過了前面兩輪考試,也引發了一些人聯想其「走後門」。不過趙文浩卻說,他這次參加考試甚至連恩師陳凱歌都沒有告訴:「我想每個老師對考生都是一視同仁的,而陳導平時非常忙,所以我也不好意思打擾他。」趙文浩同時表示:「沒想到這次藝考會來這麼多人,我當時覺得心裡很緊張,從來沒有經歷過這麼大的場面,我是下午1點進入考場,5點多才出來,還好,自己發揮得不錯。」

有意思的是,為了避免這種所謂的「走後門」之類的情況出現,今年中戲的招生甚至從初試開始就採取了全程錄像。中戲表演系主任郝戎老師表示:「因為表演系不同於其他考場有紙質考卷,我們全程錄像為的就是公平起見。在發生糾紛和質疑的時候,我們有據可查。說到底,演員這個職業是靠天賦吃飯的。我們老師要做的也只是慧眼識才。後門生,即使你考了進來,就現在看來,也沒有一個成腕兒的!」

考試:試題是否太偏門?

北京大學教授孫東東:著重考查文史,是為觸類旁通

隨著藝考大軍的迅速擴容,藝考培訓如今已成一大暴利產業。各種名目的學校輔導班層出不窮,而考前衝刺班的價格基本沒有萬元以下的。像播音、主持、表演等熱門專業,速成班費用基本都在1.2萬元左右浮動。一名來自北京某家培訓機構的老師透露,有些考生報考輔導班,是因為有「提前見到考官」等承諾。

但是,這些承諾真的有用麼?不見得。從今年各大院校的初試內容就可以看出,不少人對考題的「偏門」有很多抱怨。比如北電導演系初試要考生回答「什麼是PM2.5」、「魯智深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務」,中戲戲文系讓考生評論歌德的「異端說」……這些都成了大家議論的焦點。一些考生抱怨說,這種考試如果偏題怪題太多,對於考生「很不公平」。因為很多人都是喜歡某一藝術項目,從小就將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人文知識儲備本來就不如其他人,因此若是都考綜合素質,還不如讓學生統一參加高考。

對於這種觀點,北京大學教授孫東東極為明確地表示反對。他表示,藝考生更要著重考查語文、歷史知識的積澱修養,要觸類旁通。「我遇到過一些外表非常漂亮的孩子,但談吐、內涵讓人大跌眼鏡。藝術院校的辦學目的不應該只是培養『過眼雲煙』似的明星,而應該是培養能代表真善美的藝術工作者。」

不少網友也贊同藝術考生應該更有人文內涵。有網友就表示,文化課200多分的考生也能混進北影,「就這文化素質,拍出來的電影也只能是垃圾。缺少文化知識的藝考生,藝術道路不會長遠。」

出路:畢業生八成要改行?

北電錶演系主任王勁松:喜歡上藝術,或許終生挨餓

去年6月8日,教育部網站公布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共計2101所(不含獨立學院),竟有1010所高校建立了藝術專業和院系。今年2月2日,上海市教委將藝術設計、表演、播音與主持藝術等18個本科專業列為「年度預警專業」,建議藝術類院校壓縮10%的招生規模,原因是這些專業連續多年就業籤約率低。但低迷的就業並未給火熱的報考降溫:今年北京電影學院全院報名總數達18042人次,其中表演學院就佔去了將近1/3。而中國傳媒大學的播音主持專業今年招生計劃僅有100人,報考人數卻達8200多人,是近幾年報名人數最多的一次。但是,根據此前《北京考試報》的一組數據顯示,即便考上了這些藝術專業,這類學生在畢業後也有70%的人被迫改行。

對於這一現狀,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主任郝戎直言,應該通過媒體來呼籲藝考降溫:「不要僅僅看到演員的一夜成名,演員是非常辛苦的職業,選錯了,一輩子痛苦。」而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主任王勁松則說:「每年有上萬人來參加表演專業考試,但真正有表演實力的人只在1000人左右,絕大多數是沒有準備或想碰碰運氣的人。如果你從事其他行業很吃力、很艱難,只是覺得表演專業好考,那就想錯了,有一個詩人說:『世上有千種萬種工作,但一旦你要喜歡藝術,也許讓你終生挨餓』。」 (來源:南方日報)

相關焦點

  • 七成表演專業畢業生被迫改行
    首都體育學院的表演專業設有體育舞蹈、舞蹈、健美操和藝術體操4個專項,並在2012年初升級為武術和表演學院。  與此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體育學院的表演專業,更加偏重舞蹈、健美操、藝術體操等個人及團體表演,並不等同於舞臺表演。  北京體育大學的情況或許也證明了這點。
  • 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七成表演系學生改行
    全國各大藝術院校表演系畢業生,70%因為就業不理想而改行;藝術類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藝術教育:進口爆棚,出口冷清?  5月,畢業季臨近。  其實,滿瑞的經歷只是很多藝術專業大學生就業狀況的一個縮影。相比不久前結束的2012藝考招生,今年部分藝術類學生的擇業場景冷清了許多。曾經從千軍萬馬中擠過獨木橋的藝術專業大學生,就業的理想與現實之間落差到底有多大?就業困境的背後有著何種藝術教育的現實?這給當下的藝術教育何種啟示?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調查。
  • 成名艱難,太多人半途離開 七成全國藝校表演系畢業生改行
    跟小李相似,很多藝考生選擇這條路的初心就是熱愛藝術。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本報記者接觸到不少中戲、北影表演系的畢業生,直接從事表演工作的並不多。有調查顯示,全國各大藝術院校表演系畢業生,70%因為就業不理想而改行;藝術類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目前全國設有表演系的高校已超過400所。
  • 全國高校15個專業就業困難 表演系畢業生七成被迫改行
    樣本分析    藝術專業10年 考生翻30倍    招考「星光熠熠」 就業「暗沉一片」    播音與主持藝術、音樂表演、廣播電視編導,這些在許多學校藝考招生簡章上頻頻現身的「熱門專業」,如今赫然列入全國就業率「困難戶」名單。    骨感的現實難以迴避。
  • 高考聚焦:八大專業畢業生最有可能成「蟻族」
    最新調查研究發現,畢業於普通院校的「蟻族」佔到半數,職業院校的較少;與2009年的調研數據比較,畢業於「211」重點院校的,由10.8%上升到28.9%,佔到近三成。研究生學歷的「蟻族」由2009年的1.6%,增加到2010年的7.2%。
  • 2017屆畢業生總就業率達97% 華航近八成畢業生服務京津冀
    近日,記者從北華航天工業學院招生就業處了解到,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該校2017屆本專科3239名畢業生中,3147人順利就業,總就業率為97%。在京津冀地區就業人數達到1967人,佔畢業生總數的79%。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是一所面向全國20多個省市招生的省屬高校。
  • 學以致用遭遇「編制尷尬」 英語高材生改行教語數 - 網易教育頻道
    學以致用遭遇「編制尷尬」 英語高材生改行教語數 2003年03月18日15:03:45 新華網 羅曉飛 姜磊   五年前為適應小學開展英語教學的需要,濟南師範學校增設了英語專業,五年後的今天正值首屆大專班畢業生擇業。在今天上午濟南師範學校舉行的招聘會上,原本自信十足的首屆英語大專班畢業生發現,學校對英語教師需求量有限,要想工作只有改行教語文、數學。
  • 教師跳槽做公務員竟要交改行費?
    為了成功「跳槽」,他在辦調動手續時被市教育局收取了4000元「改行費」。周貴軍認為教育局此舉有違國家政策,便將後者告上法院。福泉市法院日前開庭審理了此案。     今年32歲的周貴軍1993年7月參加高考,同年8月由福泉縣(後撤縣設市)政府委託培養,被錄取為貴州師範大學本科制學生。同年10月,周貴軍與福泉縣教育局籤了一份「合同書」,約定畢業後分配在縣城以下任教,5年內不得申請調動。
  • 山東高校畢業生八成留魯就業 省外生源比例保持40%以上
    山東高校畢業生八成留魯就業 【山東高校畢業生八成留魯就業 省外生源比例保持40%以上】促進高校畢業生留魯就業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支撐和人才工作的重要內容。閃電新聞記者從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獲悉,2017年以來,山東省高校畢業生年均總量保持在60萬人以上,其中留魯畢業生佔80%左右,總體呈逐年增加態勢,超過九成的省內生源高校畢業生選擇留魯就業,省外生源畢業生留魯就業比例保持在40%以上。
  • 北京郵電大學國內升學高校分析,約八成畢業生留本校讀研
    北京郵電大學作為一所報考熱門高校,考生家長比較關注學校畢業生升學的問題,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北京郵電大學畢業生國內升學高校一般有哪些?北京郵電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國內升學高校,約八成畢業生留本校繼續讀研北京郵電大學應屆本科畢業生(19屆)國內升學總人數有1498人,其中留在本校繼續讀研的有1248人,升學到清華大學的本科生有38人,升學到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本科生有
  • 超4成四、八年級學生語文藝術家庭作業時間超標
    本次監測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抽取了331個樣本縣(市、區)、4097所小學和2522所初中,對116578名四年級學生和79086名八年級學生進行了現場測試,對6611名中小學校長,47334名語文、藝術教師開展了問卷調查。
  • 30歲改行
    我們說,行行出狀元,但改行又窮三年,因為隔行如隔山。
  • 【大數據】重慶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率超八成,這些專業好找工作
    【大數據】重慶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率超八成,這些專業好找工作 2019-12-31 2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教師為何改行成公務員多?「曬曬」他們的心理動機
    記得公務員制度改革以前,教師改行都要通過「拉關係」「走門子」才能躋身行政機關當幹部、奔前程,實現人生「高、大、上」的目標。本人那時也是其中之一,入職從教數年後,抓住機會,類似「改行從政」,幾十年過去了,也混了個「一官半職」,臨近退休,令過去的教師同事和同學「羨慕嫉妒恨」。
  • 表演系畢業生失業率高得驚人
    北京電影學院趙寧宇教授透露:「表演系畢業生的失業率其實高得驚人。」    演藝市場早已飽和。每年,全國上萬集的電視劇、500多部電影、200多臺話劇,需要多少演員?在原本已經陣容強大的演員隊伍中,還能容納多少青年演員?也許,兩三個藝術院校的畢業生就足夠填補空白了。《北京考試報》最新調查發現,2011年全國各大藝術院校表演系畢業生,70%因為就業不理想而選擇改行。
  • 2020屆常州初中畢業生的藝術中考到底是什麼?
    2015年江蘇省就已經試點把音樂美術納入中考,從2020年起我市將對應屆初中畢業生及回考生進行藝術素質測評。音樂、美術計入中考成績具體是什麼情況呢?還有很多家長不是很了解,下面我們就來回顧一下!1、測評對象常州市2020年起,當年的應屆初中畢業生及回考生(本地戶籍、異地學籍,回戶籍地參考的學生)。
  • 這4個專業報考需慎重,學時痛苦畢業難就業,很多人都改行了!
    每年考生朋友們在選擇專業與學校的時候都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小夥伴在做了三年的數學題之後再也不願見到數學,就報了與數學八竿子都打不著的專業;有些同學報專業全看名字是不是高大上;還有些考生朋友們報了一個自己都沒有弄清楚的專業......可是到頭來大家真的都如願以償了麼?
  • 教育部監測稱超4成四、八年級學生語文藝術家庭作業時間超標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8月24日,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公布了語文和藝術學科2019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報告顯示,超過四成四年級、八年級學生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全部家庭作業時間超標;班主任減負願望強烈;農村小學藝術教師缺口較大。
  • 畢業生招聘季啟動:八成留學生學成回國 應聘需調預期早準備
    原標題:八成留學生學成回國應聘需調預期早準備  國內高校畢業生招聘季已經啟動,今年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組團赴海外名校招聘,網羅優秀人才。  然而記者採訪發現,儘管國內企業、高校對中國留學生的需求增加,但由於集中在高精尖人才,國內留學生拿了洋學歷,卻依然遭遇回國就業這道坎。
  • 北京大學2017年畢業生晚會溫情上演
    晚會現場晚會以「畢業如歌,離別如詩」為主題,節目類型涵蓋了歌曲、舞蹈、相聲、魔術、戲曲等藝術形式來自學生藝術總團和學生社團的畢業生們帶來了各自的畢業節目,合唱《永遠》《我走過許多地方》、舞蹈《我們再次揚帆》、魔術《紅與黑》、國標舞《一笑傾城》《西西里之舞》等輪番上演;原創相聲《漫威英雄》由畢業生和校友合作呈現,博得陣陣喝彩;改編歌曲《北大版<成都>》、原創校園歌曲《等到畢業我再告訴你》、原創主題曲《畢業如歌,離別如詩》等節目唱出了畢業生感人至深的離愁別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