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浙江省首批獲批成立的4所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職業院校之一,距今有著106年的辦學歷史。百餘年來,學校秉承「厚德、進業、明智、篤行」的校訓,傳承和發揚百年商貿教育和寧波商幫的優良傳統,逐步形成了積澱深厚、內涵豐富的百年「工商精神」。學校堅持以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適時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成為了一所「工、商」並重,對接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需求的現代化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被譽為「寧波商幫文化的搖籃」。近年來,學校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不斷推進主題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化,持續做深做實「黨建+治理現代化」,以高質量黨建凝聚發展動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轉化為辦學治校的實際成果,推動各項事業實現多點突破。
強化黨的領導,以學校黨委為「龍頭」,逐步完善治理體系
對照「搶抓機遇、加快發展、辦出水平、辦出特色」的希望和要求,對照高職院校優質校和「雙高」校建設的目標,學校實現高質量發展還存在一些難點堵點。
面對問題,只有加強黨的領導,充分體現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能力,把牢意識形態,以黨建引領學校治理體系頂層布局創新,加強方向引領、發展定位、內部統籌等方面的系統設計,才能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從而破題解難,釋放發展新動能。
(一)堅持政治引領,鑄強黨委領導核心
學校黨委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近兩年來,更是著眼於更好發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聚焦「強化政治責任、強化團結協作、強化規矩意識、強化學習觀念、強化創新精神、強化廉潔自律」目標鍛造「六強黨委」,進一步健全黨委會和校長辦公會議事規則,規範決策程序,積極履行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把好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推動學校改革發展。先後建立了8個抓落實機制,並引導黨員幹部踐行「4個改變」,堅持聯繫基層「11個1」制度,推動各級黨組織書記扛起主責主業,切實增強黨委管黨治黨的意識和水平。
(二)確立發展目標,優化內部治理結構
2019年1月,學校第二次黨代會召開,提出了把學校建成「特色鮮明、全省前列、國內知名」的高職院校的目標,為未來5年的發展明確了方向。本著「等不得」的緊迫感、「歇不得」的危機感和「慢不得」的使命感,學校黨委發揮政治領導力,在廣泛調研和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緊鑼密鼓地開展了機構調整、職能整合、中層換屆、全員聘任等一系列工作,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機構、完善職能、理順關係、建好隊伍,合理配置各類資源,推進管理重心下移,擴大二級學院自主權,強化服務監督職能,形成放管結合、良性互動的格局,進一步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建立了與學校事業發展相適應的管理系統和運行機制。
(三)加強統籌協調,實現跨界整合共贏
職業教育的跨界類型特徵,使其由學校一元治理主體結構走向學校、行業、企業、社區等多元治理主體協同育人模式。學校黨委切實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政治引領力,加強統籌協調,努力構建多方主體力量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體系。與海曙區籤署了「1+X」全面合作框架協議,並開展實質性合作;與慈谿市政府部門達成第二階段合作協議,投入1.58億元擴建慈谿學院;與寧海縣政府部門協商推進10多年未解決的寧海學院辦學條件、人才公寓產權等歷史遺留問題……立足「一體兩翼」的辦學格局,主動利用各方優勢,積極爭取政府支持,依靠社會力量拓展學校的辦學空間,實現政府、行業企業、科研院所與學校的跨界聯動、資源整合、多方共贏。2019年11月,在全國高職院校率先舉辦規模較大的產教融合大會,參與企業276家,現場籤訂26個產教合作協議,捐贈600多萬元,產生廣泛而深遠的社會影響。
聚焦固本強基,以基層組織為「基石」,不斷提升治理能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學校以組織建設上水平為牽引,發揮黨組織的協同效應,藉助組織功能、組織優勢和組織力量,有效激發紅色細胞活力,結合學校發展目標,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助推二級學院特色發展,提升治理能力,破解事業發展瓶頸。
(一)激發黨建活力,深化關鍵領域改革
學校立足現狀求突破,將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與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緊密結合,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研究確立了擴大二級學院辦學自主權、分級分類考核、業績目標導向、以考核促質量提升的綜合改革方案,有力釋放和激發了教職工幹事創業的活力,充分調動了二級學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學校發展動力機制從「火車頭模式」向「動車組模式」的切實轉變。固本強基凝聚強大力量,改革創新激活「一池春水」。在去年的全員聘任中下定決心,全面配齊配強各條線的黨務人員,設置黨總支書記、副書記等崗位,配齊專職組織員,實現黨務人員佔教職工比例超1%,只有黨建工作人員到位,黨建基礎才可以真正稱得上「夯實」。全面推行「支部建在專業上」,實現「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全覆蓋,以「頭雁效應」凝聚師生骨幹力量創新發展;通過黨建責任制考核等激勵機制,構建以黨建帶動各項工作深度融合的「黨建+」新模式,推進支部標準化建設。2019年至今,學校先後獲評浙江省高校黨建工作標杆院系、樣板支部和全國高校黨建樣板支部;學校黨委和兩個黨總支、5個黨支部被寧波市委組織部門評為「五星級黨組織」,多項事業協同並舉獲豐碩成果。
(二)堅持黨管人才,實施人才強校戰略
堅持「黨管人才」這一原則,把人才工作納入學校發展大局統籌謀劃推進,健全完善了黨管人才工作領導體制、運行機制和常抓機制。借勢主題教育,開展師資和人才隊伍建設專項調研,抓住評價制度改革和創新平臺搭建這「兩個重點」,依託教師教學競賽、人才培養培訓項目、加強科研指導服務這「三個載體」,有效激發人才發展活力,服務學校改革創新。自2019年以來,以博士工程、名師工程、國際訪學交流等為平臺建立「金字塔型」名師培育體系,形成大師領航、架構明晰、梯級攀升的人才梯隊;以「雙師」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教師工作室等為依託,提升教師「雙師」創新素養;以「雙導師」培養模式、青年教師成長資助等為載體推動青年教師成才。學校人才涵育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團隊獲批首批國家級別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立項建設單位,影視動畫「雙師」培養基地成功獲批國家級別「雙師」培養基地,王柏華老師領銜的「智能製造技能大師工作室」獲批國家級別技能大師工作室。不久前,得益於「雙導師」培養模式,一位入職剛滿一年的青年教師榮獲2020年度浙江省高校思政微課大賽特等獎。
(三)強化廉政建設,發揮制度規範作用
從本質上說,學校的治理體系就是一個制度系統,它包含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各個領域。因此,推進學校治理必須從總體上考慮與規劃各個領域和各類群體的理性約束,實現職業院校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學校各級組織切實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責任扛在肩上,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積極履行監督執紀問責,紮實推進清廉校園建設,舉辦制度學習會、警示教育專題講座和參觀反面典型案例展,開展幹部任前集體廉政談話。全面落實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對職能部門的業務工作流程、崗位職責風險、防控措施等進行梳理再造,逐一制定防控措施;對選人用人、基建工程等易發腐敗的重點領域進行監督,提升規範性。重點關注「三公管理」規範程度,著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加強基建工程、物資設備等易產生腐敗的重點部位和環節的監督檢查,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等制度,穩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強化了發展規範性,有力地穩定了教育事業發展預期。
傳承紅色基因,以師生黨員為「先鋒」,持續涵育治理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高職院校長久有效的治理同樣需要文化支撐。職業教育跨界合作協同育人的結構形式,決定了治理手段上需要從單一的制度性治理方式向強調觀念和價值的文化治理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方式轉化。
(一)凝練「工商精神」,為高質量發展鑄魂
學校創立於興學圖強的時代背景,奮鬥於國家與民族的危難之時,興榮於改革開放搏擊潮流之際,數代「工商人」為國為校為教育嘔心瀝血,形成了獨特的工商基因,沉澱了獨特的工商文化,凝聚了獨特的工商精神。學校第二次黨代會報告首次系統總結提煉出「工商精神」的內涵:「愛國愛校、矢志不渝的教育情懷」、「艱苦創業、開拓創新的精神追求」和「尊師重教、師生為本的辦學宗旨」。不僅如此,學校還通過打造「工商精神」為核心的主景觀,組織開展「厚德講壇」、「重走工商路」、校史報告會、「與工商精神對話」等多種主題黨團日活動,引導全校師生黨員感悟與傳承「工商精神」,努力營造出一種堅守教育初心、艱苦創業、開拓創新、尊師重教的校園文化氛圍,使這種實幹興校、以校為家、與學校同呼吸共命運的校園文化理念深入到每一個人心中,成為全體「工商人」的共識和行動指南,從而站在新的時代坐標中,登高望遠,凝心聚力,全面推動學校創新前行。
(二)凝結黨建思路,推動發展見成效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學校黨委聚焦主題主線、緊扣目標任務、圍繞四項措施,突出「書記抓、抓書記」,謀劃在前,研究確立了「1+8+N」的主題教育一體化推進工作思路,「1」指黨委,黨委班子成員作為主題教育的主角和重點,做到「黨委帶頭學」;「8」指學校的8個二級黨總支,黨總支是學校主題教育的基層單位,做到「總支跟進學」;「N」指學校的28個支部、474名黨員、若干個學習載體,做到「支部積極學」「黨員自覺學」。結合國家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的風口和學校高質量發展關鍵期的背景,堅持將主題教育與服務學校中心工作、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緊密結合,在省委五方面目標要求的基礎上,增加了「推動發展見成效」的目標任務,團結引導師生黨員創新創造、擔當作為、崗位建功,將主題教育煥發出的組織力、創造力轉化為學校事業發展的推動力。學校主題教育洗禮了思想,凝聚了人心,促進了發展,得到了省委第二巡迴指導組的充分肯定。
(三)凝聚紅色力量,交出抗疫滿意答卷
2020年初,當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全校上下聞令而動,第一時間吹響集結號,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設立教師線、學生線、後勤員工線、外籍師生線「四線」和綜合組、後勤保衛組、信息宣傳組、紀律監查組、教學組「五組」,建立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聯防聯控機制。學校黨委明確發出「每位老師都是戰士、每個學生都是士兵」的號令,號召全校上下「同心抗疫」。「四線」「五組」協同作戰,加強管理、守好校門,嚴格落實上級疫情防控要求。健康信息排查、防控物資籌集儲備、防疫知識宣傳……一項項措施有效落實,實現了校園疫情的「零發生、零擴散、零輸入」。28個黨支部黨員爭相報名,用一天時間完成1.2萬個健康防疫包的分裝打包工作;所有教工黨員參與返校復學模擬演練,500多人次教職工擔當志願者,化身「接待引導員」「行李運輸員」「秩序維護員」「防疫宣傳員」……在這場考驗學校綜合治理能力的大考中,「工商人」發揚「工商精神」,凝聚紅色力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職業教育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黨建引領高職院校治理任重道遠。未來,學校將繼續積極探索,篤力躬行,進一步加強黨委領導班子自身建設、基層黨組織建設、幹部隊伍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進性,廣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努力為高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工商方案」。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陳仕俊)
《中國教育報》2020年09月21日第7版
作者:陳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