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嬰幼兒來說,乳糖不僅是重要的能量來源,還參與腦部發育。但有些寶寶由於乳糖不耐受,食用乳糖後出現腹瀉現象,往往會通過食用低乳糖、無乳糖配方奶粉或者添加乳糖酶等方式來改善,那麼乳糖酶是什麼,乳糖不耐受的寶寶能不能長期吃呢?
乳糖不耐受:乳糖酶缺乏是出現乳糖不耐受的主要原因。當小腸中乳糖的量超過了乳糖酶的消化能力時,無法被消化吸收的乳糖會增加嬰幼兒小腸腸腔內的滲透壓,到達結腸(大腸)後在細菌的作用下分解產生氣體,導致嬰幼兒出現腹瀉、腸鳴、脹氣等現象,影響嬰幼兒生長發育。
乳糖酶:乳糖酶又稱β-半乳糖苷酶,主要作用就是分解乳糖。新生兒乳糖酶發育特點:從胎齡12周起就可在腸道中檢測到乳糖酶,直到胎齡34周,乳糖酶一直緩慢增加,胎齡34周時乳糖酶活性相當於足月兒的30%,足月兒乳糖酶發育基本成熟,因此早產兒比足月兒對乳糖的耐受性差。
因此,額外補充乳糖酶,主要用於幫助消化乳糖,改善由乳糖酶缺乏、乳糖酶活性低下引起的乳糖不耐受症狀,如:
腹瀉:大便次數多、水分多、有奶瓣、呈蛋花樣等;
酸:大便、口氣、吐奶酸臭、吐奶有奶瓣等;
氣:屁多、屁臭腹脹、便便多泡沫等;
哭鬧:長時間無法安慰的哭鬧、雙拳緊握、滿臉通紅,有些會出現腸絞痛等表現。
乳糖酶能長期吃嗎?
通常來說,對於乳糖不耐受的寶寶,根據情況選擇低乳糖、無乳糖配方奶粉,以及添加乳糖酶等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寶寶乳糖不耐受。但乳糖對嬰幼兒腦部發育很重要,因此食用低乳糖、無乳糖配方奶粉的寶寶在一段時間後就需要根據情況來轉回普通奶粉了。那麼問題來了,乳糖酶能長期吃嗎?
答:綜合以下幾點來看,是不建議長期吃的。
1、乳糖酶怎麼來的
乳糖酶屬於一種生物酶蛋白質,是採用生物方法製作出來的,大腸桿菌、酵母菌、黴菌等微生物發酵都能產生乳糖酶,pH值各有不同。如中性乳糖酶適應的pH在5.5-7.0左右,來源一般為酵母菌(如乳克魯維酵母),適用於工業牛奶水解。酸性乳糖酶適應的pH在3.5-5.5左右,來源一般為細菌或黴菌(如米麴黴菌、黑麴黴菌)。而生物製成方法很難提純,因此會有一定的雜質,存在致敏的可能性。
2、乳糖酶產品情況
用於改善乳糖不耐受一般為酸性乳糖酶,酸性乳糖酶要耐胃酸一些,更適用於口服或者滴入奶粉或者乳液中。
乳糖酶的產品也很多,分為粉劑、衝劑、膠囊、滴劑、顆粒、口服液、飲品等多種類型,效果也大不相同,乳糖酶活性單位越高,分解乳糖的速度越快。部分乳糖酶產品,如一些固體飲料、衝劑等,成分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糖分、奶粉等,容易造成糖份攝取過多、「味覺混淆」等問題,注意根據其配料表甄別。可以試試非固體飲料標準的息樂佳乳糖酶複合益生菌凍乾粉。
據研究資料顯示,嬰幼兒乳糖不耐受主要分為兩種,即原發性乳和繼發性乳糖不耐受。其中,原發性乳糖不耐受多出現在6個月內,但隨著嬰幼兒年齡的增加,會逐漸出現好轉的現象。添加乳糖酶,主要是為了幫助乳糖酶分泌不足的寶寶消化乳糖,寶寶乳糖不耐症狀改善後,它的使命也就完成了,所以長期吃乳糖酶並無太大意義。
總結
通過添加乳糖酶輔助分解乳糖,能有效緩解乳糖不耐症狀。但是大家要正確認識乳糖酶,它的作用就是幫助乳糖酶分泌不足的寶寶分解乳糖的,並不是營養品,不建議長期吃。而嬰幼兒本身會分泌乳糖酶,除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正常情況下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好轉。待寶寶自身乳糖酶分泌正常後,就可不必添加了。